新興能源:一個可觸摸的能源新時代

俗稱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被普遍認為是21世紀最具潛力,可接替煤炭、石油的新型潔淨能源之一。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介紹,全球範圍內已直接或間接發現的可燃冰礦點97%集中在海洋,其餘3%主要位於陸地凍土帶。

目前,已有美國、加拿大和我國進行過陸地可燃冰試採,日本和我國進行了海域可燃冰試採。我國儘管起步晚、底子薄,但一次性試採成功,並且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可燃冰安全、可控開採,60天累計產氣超過30萬立方米,意義顯著。

我國在可燃冰勘探開採中,正在建立系統優勢。2017年,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實現了理論、技術、工程、裝備四大領域的全面突破。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北京大學教授兼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首席科學家盧海龍等專家看來,除在全球率先建立可燃冰“兩期三型”成礦理論、“三相控制”開採理論外,我國還實現了六大技術體系、20項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尤其是“地層流體抽取”試採方法有效解決了儲層流體控制與可燃冰穩定持續分解難題,這些技術和方案正在申請專利保護。

頁岩氣是一種優質、高效、清潔的低碳能源。四川盆地是我國頁岩氣富集區。6月8日,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埋深達3925米的足202——H1井,測試日產氣量45.67萬立方米,標誌著我國在深層頁岩氣勘探中取得新進展。一直以來,受限於技術等因素,我國對埋深在3500米到4000米的深層頁岩氣未能獲得實質性突破,此次試氣成功,對今後將探明的深層次儲量轉化為可利用能源來說,意義重大。

今年4月,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重慶涪陵頁岩氣田宣佈,經過5年建設,如期建成100億方年產能,相當於新建一個千萬噸級大油田。這標誌著我國頁岩氣開發突破了技術、環保、市場等一系列制約瓶頸,加速邁進大規模商業化發展階段。

中石化涪陵頁岩氣勘探開發公司總經理胡德高告訴記者,從2012年11月涪陵焦頁1HF井取得頁岩氣勘探突破,到2015年完成一期50億立方米年產能建設目標,再到如今建成100億方年產能,涪陵頁岩氣田不僅躋身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也有力催化了我國頁岩氣商業開發。

在涪陵頁岩氣田的成功示範下,四川盆地及周緣地區頁岩氣開發正快速跟進。中石油長寧——威遠頁岩氣示範區已於2016年建成。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負責人馬新華說,去年已產氣30億方,2018年預計可達50億方。

氫能作為一種完全無汙染零排放的綠色高效二次能源,是聯繫一次能源和能源用戶的中間紐帶。它生產不依賴化石燃料,儲量豐富,被譽為“人類的終 極能源”,是世界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燃料電池是高效清潔利用氫能的最佳方式。我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將氫能與燃料電池確定為20個能源科技重點創新方向之一。近年來,各部門密集出臺了多項產業政策和規劃,大力支持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截至今年5月,國內目前已有1200多臺氫燃料電池車投入運行,主要的應用類型是公交車和物流車。

今年2月底以來,四川首批十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陸續在成都市郫都區投入載客運行。這批氫燃料電池客車由東方電氣和蜀都客車聯合制造,其中最核心的燃料電池發動機、驅動電機及控制器由東方電氣提供,整車由蜀都客車提供。

東方電氣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鄢治國說,從載客運行數據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百公里氫耗近4千克,續航里程500至600公里,加氫時間3至5分鐘,具有續航里程長、加註時間短、零汙染排放且無二次汙染等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