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爲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現代書法巨擘沙孟海

現在很多學書者把關注點多放在如何獲得書法真經上,也就是單純的技法上,而對“字外功”顯得漠視。這顯然是受時下展覽機制和展覽評委的影響,因為作品要上展覽,必須技法精美,這當然沒錯,但把大部分眼光都著力於此,顯然本末倒置。相對於學養而言,技法顯然要簡單許多,畢竟可教、可學,而學養全在自己的綜合領悟能力甚至得有天賦。古人早有云:功夫在詩外。書法亦然。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沙孟海書法

不少學書者天天臨摹,不時創作,目的就是為了參加展覽,入展,獲獎,然後加入書協,便可稱書法家。進而可以賣字,參加各類活動,發展得好的話入書協謀個理事、副主席、主席,便算在書法上功成名就了。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沙孟海書法

也有不少書法人士,由於多年看透了書法圈子文化和展覽評委的不公,不加入書協甚至退出書協。如前幾年劉佑局、曾翔等人就公開申明退出中國書協。之前,有二十年前就退出中書協有吳丈蜀、李逸野等;上個世紀80年代退出書協的章汝奭,等。他們中不少在各級書協的地位頗高,為什麼要中途退出?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章汝奭

章汝奭在接受記者採訪說,“1981年吧,當時我在上海人民公園開個人書展,那個時候市領導夏徵農、王一平全來了,他們講反應很好、很有書卷氣的怎麼怎麼樣,後來書法家協會就請我加入了,參加書法家協會,作為會員。我進去六個月到八個月後,我後來就說“基於種種原因,本人決定自即日起退出書法家協會”。“俗不可耐。所以我說我要退出,不與他們為伍。”“所以退出書法家協會以後,我任何書協的活動不參與,人家展覽什麼的我向來不參與。”“書法就是寫字,而寫字主要還是要從做學問開始,我總覺得——我的看法可能和現在很不合拍(當然個人有個人的活法),過去有句話,一個人必須先有道德、文章,然後“行有餘力再治文”,這樣的話呢,他身後的墨跡才可以為世所寶,人們甚至覺得可以效仿,這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是為寫作而寫作,急功近利,謀取某種利益,對藝術來說就是一種褻瀆,也絕不可能有高雅的氣息。《書譜》上說:“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嫻雅。”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章汝奭書法

章汝奭,蘇州人,章炳麟先生侄孫,教授、外貿專家和國際知名的廣告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學貫中西,精通外語,譯著等身兼擅詩詞古文及書法,入選香港及美國世界名人錄,並有晚晴閣詩文集問世。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章汝奭書法

1993年1月,吳丈蜀公開宣佈退出書法界。原因如下:“目前書法界假冒偽劣成風,玷汙了歷經千載的書法藝術。有的所謂書法家的字實在不敢恭維!我深知當前書法界情況,有真正功夫夠得上書法家的人寥寥無幾,而絕大多數是假冒偽劣貨色,儘管其中有的人名氣很大,我恥與這些人為伍。”吳丈蜀字恂子,別署荀芷,漢族,1919年生於四川瀘州。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大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側重於古典詩詞格律研究。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吳丈蜀

吳丈蜀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湖北省詩詞學會會長、《書法報》社社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職。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吳丈蜀書法

劉佑局表示,當今協會官方化,恰恰被一些投機鑽營的人所利用。很多在藝術創作上十分平庸的人,通過各種關係,不擇手段拼命去爭當協會的正副主席,只要誰戴上了主席、副主席的光環就會變成身價百倍,因為這些人掌控了協會的權力,又可通過媒體操作,搞得風生水起。我們有些購買字畫的人,不問藝術只問官銜,也難怪現在搞關係送字畫,大多人都喜歡這些所謂“熱門”人物的作品。你的字畫再好,要是沒有這些光環也不會有太多人去問津。不過,你要是真的要搞收藏,這些“熱門”人物的作品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一堆廢紙!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劉佑局

劉佑局,1955年生於廣東揭西,現任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院長、廣東華人書法院院長、廣東省國際華人書法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國家開放大學、北京民族學院、華南師範大學、廣東中華文化學院兼職教授。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劉佑局書法

他說,作品參展和入會也存在很多黑幕。現在有些掌握協會大權的人通過權、錢、名、利交易大撈一把。你想入會嗎?你的作品想參展嗎?你就得購買我的作品,當然有些人也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誰叫你送上門來啊?這是一個“黑互動”,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不少人在協會幹幾年就已暴富,洋樓小車應有盡有。現在搞一個全國性的書法展常花費鉅額公款,多的達千萬元以上,還在各大媒體上大吹特吹。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之初,全國展只用了五萬元,通過這個展覽還發現和培養了不少人才。這種反差多麼令人震驚!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劉佑局畫作

2016年5月31日,李逸野以《非中國書協會員不容假冒》為題向中書協寫了這樣一封信: 我是李逸野,住河南開封市,曾是中國書協會員。粗學寫字,從未奢想當書法家。二十年前就退出一切協會,早已不是貴會會員。 此次中國書協會員登記,開封市將我誤登,且代為簽字。此事業經證實,故特請中國書法家協會,務必將李逸野從中國書法家協會刪除。至於當年退會緣由,大都礙難講清楚。我只求活時乾淨,死後清淨,如此而已。謝謝! 顓此,即頌勳祺。並祝中華大地早培養出新書法“高風”,用彰感德!李逸野。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李逸野

李逸野,又名蕭詩寒,1929年生於重慶塾江縣。1951年初隨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新華社戰地記者,採訪中身負重傷。1954年傷愈轉業,後參加《開封日報》工作。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李逸野書法

可能有人會說,他們都功成名就了,退出為了炒作自己。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退出了。正如有人評價李逸野時說,人不同,經歷不同,感悟不同,所選擇的道路便也不同,雄鷹有雄鷹的瀟灑,麻雀有麻雀的快樂,但終究都是生活而已,玩而已。我認識幾位寫書法的朋友,他們有中書協的,也有不是中書協的,但只要他們寫的字讓我感到賞心悅目,我就為他們鼓掌喝彩。真正喜歡書法的人,只會關注作品本身的好壞,誰會在乎那個虛的不能再虛的頭銜啊,僅此而已。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李逸野書法

由此可見,抱著入協會成名家來學習書法,並不一定就是好事。很多人不僅陪了青春,學習書法也會走樣,最終可能事以願違,後悔莫及。在書法實用越來越弱化的今天,其實應是書法發展成藝術的最好時期。然而,由於書法被賦予了太多外圍的東西,加之不少人缺乏對書法的審美和藝術經紀機構或經紀人的缺失,致使書法和書法市場實際是一個相對混亂的局面。習書者對此應有個清醒的認識,千萬不能把書法看得太功利。書法既是藝術,藝術首先要感動自己,方能打動別人,即所謂自樂樂人。況且要把書法搞好,絕不是技法過關、天天寫,就能寫好的。從長遠來說,如果立志一定要成名成家,甚至流傳後世,那就應把花在謀取虛名浮利的功夫,多放在書法需要的綜合素養上,而這是需要長年累月,也是書法的樂趣所在。古人如此,近現代大家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無不如此。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于右任

我們來看看現代大書家于右任、林散之等如何看待書法的: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于右任書法

于右任:

一、多讀:

寫字本來是讀書人的事,書讀的好,而字寫不好的人有之,但決沒有不讀書而能把字寫好的。

二、多臨:

作畫的朋友告訴我寫字比作畫難,我不能畫,不知確否如此,但寫好者確真不容易。童而習之,白首未工者,大有人在。所以前代書家畢生的精力所獲成果是我們最好的參考。它不獨可以充實我們的內涵,美化字的外形,同時更可以加速我們學習的行程。

三、多寫:

臨是臨他人的,寫是寫自己的;臨是收集材料,寫是吸收消化。不然,即使苦寫一生,也不過是徒為他人作奴役而已。

四、多看:

看是研究,學而不思則日久弊生。只臨只寫而不研究,則不是盲從古人就是盲從自己。所謂看,不但多看古人的,更要多看自己,而且這兩種看法對古人是重在發掘他們的優點,對自己是重在多發現自己的缺點。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于右任書法

一切須順乎自然。平時我雖也時時留意別人的字,如何寫就會好看,但是,在動筆的時候,我決不是遷就美觀而違反自然。因為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美。你看,窗外的花、鳥、蟲、草,無一不是順乎自然而生,而無一不美。一個人的字,只要自然與熟練,不去故求美觀,也就會自然美觀的。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林散之

林散之:

要踏實,不要好高騖遠,要多讀書。

待人以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驕戒躁。

與朋友交必能盡言,揚善改過,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與同惡也。——與莊希祖談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林散之書法

學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麼樣的人,就寫什麼樣的字,學會做人,字也容易寫好。 學問不問大小,要學點東西,不要作假,要在實踐中體會,到了一定階段就會有體會,受益。

做學問要踏實,不為虛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於應酬,要學點真東西。——與桑作楷談

不要學名於一時,要能站得住,要站幾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虛名,功夫一點沒有,虛名幾十年雲煙過去了。——與張爾賓談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林散之書法

搞藝術是為了做學人,學做人。做人著重立品,無人品不可能有藝品。做學人,其目的在於運用和利人。

學人的心要沉浸於知識的深淵,保持恆溫,泰山崩於前面不變色,怒海嘯於側而不變聲。有創見,不動搖,不趨時髦,不求藝外之物。別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

談藝術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探索人生。 做學人還是為了做真人。 藝術家必須是專同假、醜、惡作對的真人,離開真、善、美便是水月鏡花。——《林散之序跋文集》

入書協是很多學書者的追求,為什麼一些人卻選擇了退出書協

林散之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