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了!秦皇島

“乘秦旅山海號,樂享山海花田”一日遊活動啟動

秦皇島旅遊小火車試運行

5月15日9時20分,一聲長鳴,“秦旅山海號”旅遊小火車從秦皇島文化廣場站出發,駛向板廠峪站。由此,“秦旅山海號”旅遊小火車正式試運行,“乘秦旅山海號,樂享山海花田”一日遊活動也拉開了帷幕。

旅遊小火車車廂外部設計按照一幅由海入山的美景畫卷進行構思,以浪漫的紫色為主色調,融合了古長城、石簡峽、森林、古村落等12個鐵路沿線的別緻元素。小火車行走的線路是修建於1915年的秦皇島第一條地方鐵路——柳江鐵路。去年,柳江鐵路被改造成一條觀光旅遊線路,這也是國內首條實現山海聯動、海鐵聯運的山海旅遊鐵路。

遊客乘車在欣賞沿途山、長城、森林、地質遺蹟等自然景觀的同時,還可以觀看車廂內上演的單人舞獅、小丑表演、手機互動遊戲等節目。“我們就是讓遊客一上車就開始感受到旅遊的樂趣。”秦皇島秦旅山海觀光鐵路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世偉說,他們正在加緊改造另一列旅遊火車,新車從硬件設施到節目內容都將有大幅提升。

經過1個多小時的運行,“秦旅山海號”到達板廠峪站。在這裡,遊客可以遊覽闆城小鎮,欣賞山、水、長城融合於一體的自然風光,體驗軍事屯兵、長城建造、民宿修建等元素構成的濃厚文化氛圍。

“山海旅遊鐵路是旅遊產品,而非簡單的交通工具,是秦皇島旅遊由海進山、由城進村進而推進全域旅遊的主軸,我們將努力把山海旅遊鐵路建成秦皇島旅遊業中最耀眼的明珠。”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說。(記者孫也達)

2018年5月16號河北日報發表了此個新聞文章,提到了 秦皇島旅遊小火車,旅遊小火車遊客乘車在欣賞沿途山、長城、森林、地質遺蹟等自然景觀的同時,還可以觀看車廂內上演的單人舞獅、小丑表演、手機互動遊戲等節目。讓遊客一上車就開始感受到旅遊的樂趣。此次項目直接的帶動了秦皇島旅遊業的發展,從而推動秦皇島旅遊經濟的發展。

乘遊船出海觀光,在大海岸邊泡溫泉;到特色小鎮遊玩度假,在長城腳下滑雪;走進美麗鄉村賞景摘果,品嚐農家美食……河北秦皇島的旅遊產業越來越紅火。

近年來,秦皇島市立足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和旅遊產業基礎,轉變旅遊發展思路,不斷髮掘自身資源,推動旅遊從“景點遊”向“全域遊”轉變,逐步打造上山、下海、入村全域旅遊新格局。

呵護一灣碧海 提升旅遊品質

“泡著溫泉看大海的感覺真不錯。”來自唐山的石女士興奮地說。秦皇島162.7公里海岸線沙細灘緩,223公里古長城橫貫東西,彙集了濱海、森林、溼地、湖泊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秦皇島把“生態立市”擺在全市發展戰略的首位,力求將“美麗生態”變成“美麗經濟”。

2017年,秦皇島開展“藍天、碧水和淨土”三大攻堅行動,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霧霾天氣明顯減少,藍天白雲日益增多;近岸海域水質均符合功能區類別要求,水質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海域水質標準;北戴河重點浴場水質達到一類海域水質標準比例99.4%。

秦皇島將“最美海岸線”作為旅遊品牌,開闢了海濱休閒度假、秦皇求仙歷史尋蹤、清涼之夏等多種精品旅遊線路,將海上遠視角和陸地景觀相結合,把海濱、海域、城區三個空間融為一體,為遊客帶來了沿海岸線旅遊新體驗。

今年,秦皇島全面推行“灣長制”,進一步強化沿岸海域海洋環境保護,全力呵護一灣碧海。

做美山區生態 豐富旅遊業態

沿著京哈高速公路祖山連接線一路向北行駛,來到海港區石門寨鎮車廠村。依託這裡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去年秦皇島市政府與新奧集團合作建成集“民俗、滑雪、休閒、度假”等為主題的天女小鎮,小鎮停車場、景觀水系、民俗廣場等凸顯生態特色。

長期以來,秦皇島的旅遊發展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山區豐富的旅遊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去年,秦皇島依託原有產業優勢、歷史人文積累和獨特的山水稟賦,遵循“生態修復、文化傳承、產業轉型”的新型發展之路,在海港區北部的車廠村和板廠峪村打造了天女小鎮、闆城小鎮,在昌黎縣十里鋪鄉打造了葡萄小鎮,經過生態修復後形成的礦坑公園化腐朽為神奇,新奇之態讓人震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秦皇島市搶抓獲批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河北省第二屆旅發大會機遇,大力提升旅遊環境和生態環境,安排實施水系治理、山體修復等6類223項工程,栽植樹木310.9萬棵;新修兩大河網150公里,生態修復23個礦坑100多萬平方米。按照全域旅遊標準強力優化整體環境,重點實施了秩序整治、垃圾治理和衛生革命等工程,開工建設90個美麗鄉村,新上龍頭項目助力旅遊扶貧,拉動就業、增收富民。

加強路網建設 對接城市景區

在距離秦皇島市區約30公里路程的板廠峪村,一棟棟建築古樸精緻,青磚灰瓦、原木窗欞透出滿滿的田園風情。去年9月份,由多個企業共同投資打造的集山水長城、傳統婚俗、文化體驗於一體的休閒文化古村——闆城小鎮與遊客見面。

依託板廠峪村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長城歷史文化資源,闆城小鎮將原本破舊的民房改造為精緻的民宿,村民變成了參與小鎮特色經營的商戶、服務員、保潔員等,小鎮運營實現70%以上業態本土化,提供直接間接就業崗位537個,超六成服務人員為本村和周邊村鎮村民。

闆城小鎮既是長城旅遊公路的起點,也是山海觀光鐵路的終點。為解決景區“行路難”問題,更好地發展全域旅遊,秦皇島將環長城旅遊資源與海港區海岸沿線避暑觀光旅遊相融合,修建了總長175.4公里的長城旅遊公路,把山海旅遊大道延伸至長城腳下,貫穿撫寧、北戴河、海港區、青龍、山海關等5個縣區、8個鎮、50多個村莊,串連起北戴河、金夢海灣、祖山、老君頂、板廠峪等20多個景區。環長城旅遊公路還將原來分散的核桃、苗木、休閒農業、林果等產業串成一條燦爛的“珍珠項鍊”,促進了山區經濟快速發展。

由海進山、由城進村,以景區帶小鎮、小鎮帶鄉村、區域帶全域,秦皇島將綠色發展貫穿到旅遊規劃、開發、管理、服務全過程,將生態建設、生態修復、生態環保與旅遊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打造了“上山、下海、入村”的全域旅遊大格局。(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武藝群)

2018年5月2號經濟日報發表了文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秦皇島市搶抓獲批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河北省第二屆旅發大會機遇,大力提升旅遊環境和生態環境,安排實施水系治理、山體修復等6類223項工程,栽植樹木310.9萬棵;新修兩大河網150公里,生態修復23個礦坑100多萬平方米。這些都意味著秦皇島的旅遊業正蓬勃發展,並且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