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鄉村旅遊「井噴式」增長的情況下,大力帶動農民增收

近幾年來,鄉村旅遊越來越盛行,並逐漸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到了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增至25億人次,旅遊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僅2017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鄉村旅遊就達0.79億人次,約佔同期旅遊總人次的58.6%。

如何在乡村旅游“井喷式”增长的情况下,大力带动农民增收

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電信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對相關數據測算分析表明,對鄉村生活方式和環境的嚮往是出遊的主要目的。到鄉村旅遊的客群中,“親近自然”“放鬆身心”和“與親友增進情感”的佔比分別達到30.70%、23.10%和16.96%;親子游、體驗美食、娛樂健身等目的佔29%。從帶動農戶受益情況看,2016年,鄉村旅遊從業人員845萬人,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2017年,帶動受益農戶增到約900萬戶。但鄉村旅遊的發展目前還存在著不足之處:

一、井噴式”的低水平供給和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之間的矛盾。

從供給側看,近年來,農家樂等產品數量迅速增加,但經營模式單一、同質化傾向嚴重、衛生質量沒有保證、垃圾廢水引發環境汙染等問題依然沒有很好地解決。從需求側看,城裡人已經不再滿足於看農家景、住農家屋、吃農家飯、摘農家菜,他們希望獲得更新更好的旅遊體驗。

矛盾的癥結在於目前對於鄉村旅遊這個產業的屬性和規律認識把握得還不夠。

鄉村旅遊不該是‘獵奇性’的一次性消費,而應是城市居民的一種經常性生活、休憩方式。應該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為鄉村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促進鄉村資源轉換成財富。鄉村旅遊的發展要立足於當地的資源稟賦,並非所有的鄉村都適合發展這一產業。像那些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缺乏觀賞景觀和文化資源、環境容量小、生態條件脆弱的村莊,就不見得一定要走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這條路。

如何在乡村旅游“井喷式”增长的情况下,大力带动农民增收

對於目前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相關人士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鄉村旅遊市場的培育需要配套的政策供給。

就土地而言,目前農房使用權放活、宅基地三權分置等政策,為外來資本到農村投資鄉村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提供了較大空間。鄉村旅遊的特性決定其產業發展要圍繞特色景觀、自然風光等來分散佈局,建設用地需求也會從原來的集中供地轉向點狀供應,目前的土地利用規劃和農村建設用地供應模式,應當針對鄉村旅遊發展新趨勢進行適當調整。

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動利用農村閒置農房開發鄉村旅遊,盤活農村沉睡資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一方面要積極推動採摘園、農家樂、民宿遊等傳統鄉村旅遊產品提質升級,通過鄉村智慧旅遊,將“零星散種”的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等編織成網;另一方面要推動度假鄉村、現代農業莊園等新業態新產品。拓展產業鏈條,促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鄉村旅遊要保證農民利益,引入工商資本要把握好度

浪漫花海、山貨大集、農場體驗、精品民宿……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更新迭代,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體驗形式不斷融入其中,業內人士預測,在政策的支持下,鄉村旅遊或將成為下一個投資藍海。

國家旅遊局投資項目庫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鄉村旅遊類產品實際完成投資3856億元,同比增長47.6%,主要集中在民宿、特色小鎮、鄉村旅遊綜合體等領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正成為資本關注的新熱點。《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7年)》明確提出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實際完成投資達到約5500億元。

如何在乡村旅游“井喷式”增长的情况下,大力带动农民增收

資本的介入,正推動鄉村旅遊超越農家樂形式,向農業觀光、莊園休閒、養老度假等多元複合型產品轉變,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客群需求。但現實情況是,有些工商資本介入鄉村旅遊時,把經念歪了。

相關負責人強調,要鼓勵資本下鄉,但更要保證農民利益。農家樂不能光讓老闆樂,關鍵還得讓農民樂,資本下鄉要帶動老鄉,不能代替老鄉,更不能剝奪老鄉。

“鄉村旅遊”發展的根本還是農民是否有所收益,切記不可脫離此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