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名門貴族」「世代相襲」的環江香豬,原來模樣是這樣

被稱為“名門貴族”“世代相襲”的環江香豬,原來模樣是這樣

環江香豬

河池有兩個縣有香豬,一個是巴馬,另一個是環江。雖然都是香豬,但環江香豬和巴馬香豬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環江香豬,產自環江縣東興鄉、明倫鄉,那是香豬的發源地,有專供烤香豬的禾草,烤出的味道絕對獨一無二,香脆嫩滑,是環江特產之一。

環江香豬作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特產,宴席上的珍饈,以其獨特的鮮香風味而飲譽大江南北,名揚五湖四海。

獨特地理環境的產物。據民間流傳,香豬在環江安家落戶始自明朝,可謂歷史悠久。環江一帶的明倫、龍巖、馴樂等鄉,地處九萬大山腹地,屬環江縣的邊遠高帶,大部分是海拔500-800米的峰叢峪地,土石山區地面日照時間短,作物生長期長,交通閉塞,山路遙,在這樣獨特的環境條件下,導致了這個微型地方豬種的形成。60年代以來,由於科技不進步,人們以解決溫飽為目的,傾向於飼料養體型大、生長快的良種豬,把體型矮小、生長緩慢的香豬品種打入冷宮,致使這一珍種從那以後數量大減。1978年暨南大學實驗動物所與環江縣畜牧部門合作,重新挖掘正宗品種,立項研究,藉助於宜北那悠閒的青山綠水和宜人的氣候,用富有的雜糧豆類和集山川靈氣而成的山藤野菜,作為香豬的主要飼料,再配以適量的、獨在而珍稀的香糯、香粳餵養,以圈養為主,日喂兩餐。經過幾年的合作開發,終於成功。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講究營養美食的飲食轉向,從而使這個豬族中的“名門貴族”重新博得人們的厚愛,並獲得較快的發展。

環江香豬除了生活存於獨特的生態環境和享受用獨有的飼料外,還由於“世代相襲”的閉鎖繁殖手段,杜絕外血統的導入,從而造就了“黑珍珠”、“肥冬瓜”的特異體貌:一是矮小,一般二月齡體高19釐米,體長40釐米;二是體黑,從頭到腳一身黑,就連堅硬的蹄子和細細的毛尖,也都油黑光亮;三是皮薄,乳豬為0.05釐米,成年豬為0.16釐米;四是骨細,僅佔體重的7.9%;五是輕型,雙月斷奶重4-8公斤,成年體重60公斤左右;六是耐勞,調運乘車兩天兩夜,經受千里飢渴,很少昏亡。香豬以上的特有種質,遺傳基因都已十分穩定,沒有變異。

被稱為“名門貴族”“世代相襲”的環江香豬,原來模樣是這樣

環江香豬也叫黑珍珠

環江香豬一般6公斤左右宰殺最為理想。燙去毛後,用糯米稻草燒燎至皮呈金黃色。其肉或燒烤或清煮均可。燒製的清脆可口,香氣四溢;白切的鮮嫩可口,清香飄逸。兩者均無腥味,多吃不膩。但佐料不可缺,白切香豬食用時必須製作一碗配有醋精、馬蹄香、生薑、辣椒、香蓼、蔥白、蒜泥、豆腐乳、餅乾粉末、香油等佐料的鹽蘸,使其味更美。

環江香豬不僅肉嫩味美,而且營養成分也獨具一格。

環江香豬的轟動效應,環江縣的“父母官”們看在眼裡,喜上眉梢。1993年秋,辦公大樓傳出了令人振奮的決策:立即成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開發總公司”;力爭兩年內實現四個“萬頭香豬鄉”。緊接著,縣香豬開發總公司與福建省莆田市德發汽車營運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書,聯合在環江建立香豬飼料養基地和香豬批發市場,實行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服務,條件成熟時興辦香豬罐頭的明倫、東興、龍巖、馴樂等鄉相繼成立了香豬開發公司,組織發動這幾個鄉的群眾,家家戶戶成為飼養香豬場。目前,明倫鄉已實現了“萬頭香豬鄉”。

被稱為“名門貴族”“世代相襲”的環江香豬,原來模樣是這樣

環江香豬白切肉

俗話說:“一家養女百家求”。1994年3月中旬的廣西國際民歌節經貿科技商品交易會,環江香豬譽滿邕城。毛南山鄉展覽廳的“天下美食,環江香豬”八個充滿誘惑色彩的大字,引各地商賈競折腰。烤制香豬每斤優惠價35元,活香豬每頭(6公斤)優惠價140元,送展的40多頭不到半個時辰便搶購一空。廣西電視臺現場採訪了環江香豬生產銷售情況,並在交易會播出,使環江香豬在煙花三月的南寧大放光彩,出盡風頭,名揚世界。目前,區內外一些出口部門及港、臺商人已來洽談合作開發,廣州、深圳、惠州、順德的一些業務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也陸續前來聯繫定貨。

一方水土一方物。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你若到環江來,不僅可以目睹香豬市場的風采,而且可以大飽口福。再去遊覽那賜香豬靈氣的秀麗山川,會使你回味無窮,流連忘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