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里的黃鱔(原作者:徹夜狐狸)

黃鱔,淡水科魚類,一般生活在水底,喜穴居。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正是因為這樣,現在黃鱔的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先說說我老家捕捉黃鱔的方法吧。

捕捉黃鱔,其實也並不難。在我老家一般是採取用鱔魚籠子下,或用鋼絲鉤釣。先說說用籠子下吧,其實所謂的鱔魚籠子,也就是用竹篾編著成的一種長筒狀的簡單捕魚工具,一般人只需要把騷蚯蚓(就是那種體形比較大,土腥味比較重的蚯蚓)用竹篾串上,然後用稻草把蚯蚓綁好,置於籠中,等夜晚再放入黃鱔經常出沒的水田,或堰塘中即可。

第二天早上去收起來時,一般一個籠中都會有一條或幾條黃鱔。當然這已經是好久前的事了,現在,由於農藥,和人們的頻繁捕捉,野生黃鱔的數量已經很稀少了,往往一夜幾十個籠子下去。什麼都收不到。

話說,籠子捕魚,除了用騷蚯蚓做誘餌以外,還有一種更厲害的,那就是用人的骨灰。但這招過於陰狠,所以一般的捕魚人家是不用的。因為,只要用過骨灰的田地,那裡將再也不會出現黃鱔。為什麼?因為,這招會把黃鱔的兒子兒孫都一網打盡。

正文:

我們老家有個叫香關的村子,那裡周圍環山,良田無數,人們過的雖不算富裕,但也能算個溫飽不愁。大家平時都以種地為生,但只要一到夏天,則家家戶戶都會去下鱔魚,得來的收穫,用以換取一些生活開銷。

至於他們用的工具呢,則是一種用祖傳秘法制作而成的鱔魚籠子。我曾有幸見過一個,那籠子尖細且長,然後一頭開小口方便投放魚餌,另一頭則是由凹進去的竹刺組成,鱔魚可以很順利的擠開竹刺鑽進去,但要想鑽出來卻是萬萬不可能了,因為,那些竹刺會在鱔魚鑽進去後,就馬上合攏,在籠子內形成一個尖錐。

再說那村裡人們所用的魚餌,其實一般也都是跟別處無異,用騷蚯蚓,但村裡有個古老的傳說,就是,據說如果用人骨灰作餌的話,則只需一個籠子,可以收盡方圓一畝內的所有鱔魚。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關人,王二自然是從小聽著這個傳說長大的。以前每每聽到人們談起,到也沒什麼感覺,只當真是個傳說,但自從看到村裡其他人一年過的比一年好後,王二就思考上了。

這些人的錢到底是從那裡來的?他們平時也都是跟自己一樣種種地,乾乾活啊。難不成是……

自認為知道人們的致富經後,王二從此便再也無心做其他的事了,整天白天睡覺,然後等到晚上再背一挑子鱔魚籠子出去。果然不久,人們看到王二家的日子也慢慢變的好了起來。

話說人就是種奇怪的動物,看不得別人過的好,看到別人過的好,就會嫉妒,就會去猜忌。於是不久村裡便又有了傳言,王二一定是拿骨灰去下鱔魚了。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不多時就傳到了王二老父親的耳朵裡,聽到傳言的王父當天就趕到兒子家:“二娃子啊,聽別人說,你在用骨灰下鱔魚啊?”

“伯,你莫聽人鬼扯,他們是看我過的好了,眼紅。”

“不管是真是假,我都勸你一聲,這事做不得,那是會損陰德的,要斷子絕孫的。”

說完,王父就嘆了口氣,低著頭走了。

當然沉醉在幸福小日子中的王二,是肯定聽不進去的。

有天王二又像平常一樣,揹著鱔魚籠子出去。走不多遠就看到了一處肥田。要說王二也是在這香關長大的,但他卻思量從未見過,看起來如此好下鱔魚的田地。

高興的王二也沒多想,提起鱔魚籠子,捲起褲管就下了起來。

第二天一大早,王二就起床去收籠子了,結果等他收起籠子一數後,發現居然少了個。

難不成是哪裡的忘記收了?想去想來的王二卻又怎麼都記不起,到底是哪裡忘記收了。

反正也只是個鱔魚籠子麼,於是王二也沒去理會,就這樣,事情從此趕上了巧。每晚當王二去下鱔魚的時候,都總會碰到一片肥沃的田地,然後第二天去收籠子的時候又總會少個籠子。不管他怎麼想都想不起來到底哪裡漏收了。

想想父親對自己說的話,王二心裡這才有些害怕起來。但是又不敢跟人說,直到有天,他給自己家祖墳上墳。

提著飄子(就是用紙做的掛在墳頭上的東西),和香燭紙錢的王二,老遠就看到自家祖墳山掛著一串東西。難不成是家裡誰,已經來過了?但想想也不可能啊,家裡人上墳難道會 不跟自己說,好奇的王二於是就趕上前去看。結果不看還好,這一看差點沒把王二嚇死。

只見繫著代表他家的黃布帶的鱔魚籠子,跟飄子似的,掛了滿滿一墳頭。

題外話:話說這當然不是GC,GC是後來,居然還真有人在王二家的祖墳裡發現了一條水桶粗的黃鱔。跟蛇似的,盤踞在一個墳洞子裡。偶爾才露個頭出來。

很多人聽說後,都自認為膽大,想去打黃鱔的主意,但只要去看過一眼後,都會下的飛一般的逃掉。因為那黃鱔因為活的太久,早已沒了一個鱔魚樣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