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近期,P2P行業可謂"天雷滾滾",僅7月23日一天,就有九鬥魚、合盤金服、禮德財富等十家平臺接連爆雷,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據第三方數據不完全統計,在6月1日—7月20日期間,P2P行業出現了爆雷潮,全國共有252家P2P網貸爆雷,其中229家倒閉,23家出現逾期或提現困難;4家交易規模超過百億的平臺——錢爸爸、牛板金、銀票網和投融家全部倒閉;4大高返現平臺——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也全軍覆沒。

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P2P平臺數量的確呈現出逐漸遞減趨勢,其中,6月環比降幅達1.6%,超過之前任何一個月。同時,P2P行業的敏感信息佔比也逐漸走高,6月突破30%,7月還未結束,就已超過40%。由此可見,在爆雷潮的衝擊下,輿論對P2P行業的質疑在與日俱增。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四大高返現平臺坍塌

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和聯璧金融一度被稱為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收益率均在40%以上,有的項目收益率甚至高達120%,然而自2017年11月,錢寶網被查開始,四家平臺相繼坍塌,無一倖免,負責人不是自首,就是"跑路"。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據微熱點統計,對比四家平臺爆雷後7天內的熱度,可以看出,錢寶網爆雷引發了較高的關注,7天內熱度指數達6.91。唐小僧和聯璧金融爆雷也頗具關注度,7天內熱度指數均超過4。雅堂金融爆雷的關注度則較低,7天內熱度指數不足1。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以上四個平臺爆雷相關信息達30.6萬,其中唐小僧產生的信息最多,達9.8萬;聯璧金融、錢寶網緊隨其後,分別為9.6萬和8.4萬。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四大高返平臺全部"涼涼",也造成了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有媒體表示,對於慘遭"跑路"的投資人來講,首先,要及時保存證據;其次,要向公安機關報案。不論最終能否拿回本息,提供證據非常重要。

P2P爆雷波及小米

P2P爆雷潮不但波及了投資者,這把火也燒到了第三方平臺。例如,近期,小米金融主推的"米粉專享"P2P平臺接連出現延期兌付、失聯、跑路等情況,引來眾多米粉的不滿,直呼"心寒"。

據瞭解,自2017年開始,小米通過手機系統內置的會員vip任務系統和小米運動APP推薦P2P理財平臺廣告,各平臺均對米粉給予了"直接返現"、"返還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等優惠。小米也對註冊或投資這些APP的用戶給予了"投10萬返26000"等獎勵。

然而在2018年6月底,相繼有米粉反應小米推薦的P2P平臺出現爆雷,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在小米中進行投放的秋田財富、百榮金服、小灰熊金服、金柚金服、吆雞理財等均已爆雷,更有小米用戶自稱,此前投資的15個平臺中,已有11個爆雷。一時間剛剛敲鐘上市的小米,再次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統計,在2018年6月、7月,小米與P2P相關信息的敏感佔比較前幾個月出現了大幅的上漲,6月超過20%,環比增幅66.32%;7月還未結束,就高達44.47%,環比增幅98.79%。由此可見,P2P平臺爆雷正在侵蝕小米的口碑。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與此同時,媒體也將聚光燈轉向小米,據統計,在2018年6月-7月,全網有關"小米+P2P"的信息達3.6萬條,其中媒體報道量1.4萬條,佔比37.35%,其中,部分報道深挖了米粉的"踩雷"經歷;部分報道追問被坑的米粉誰來負責;部分報道跟進了小米的最新回應及處理辦法。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相對媒體的多元化報道,網友和米粉的不滿情緒則較為突出。很多小米用戶"粉"轉"黑",直指小米"殺熟"。在網友關於該事件的評論中,指責小米和雷軍者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在小米官博@小米公司 發佈的新機型宣傳博文下,也有不少網友和米粉談及P2P事件,希望小米給出說法。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面對此起彼伏的追問和指責,小米沒有坐以待斃,採取了積極回應。小米有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接受投訴反饋後,小米第一時間下線了所有P2P推廣廣告,統計瞭解用戶受損情況,幫助用戶向涉事P2P平臺追索維權,同時,其應用商店已決定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類應用。

經初步統計,向小米投訴相關P2P平臺風險的用戶數量累計429人,涉及金額約4000萬元(用戶涉及的款項,並不是已經確定損失的)。其應對措施也獲得了一些輿論的肯定,例如,微博大V@老譚電商 就表示,雖然小米"恐難辭其咎"但曝光後馬上下架做法也是"有擔當"。但也有輿論仍不相信小米會對此事件負責。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爆雷潮"與"擠兌潮"交織

隨著爆雷潮不斷掀起大浪,投資者的信心也開始逐漸下降,甚至出現恐慌心理,引發了更多正常經營平臺的"擠兌"風險。例如,7月13日,貝米錢包發佈P2P良性退出公告,稱從7月1日開始,在輿論環境和用戶恐慌等因素的合力下,出現每日淨流出3倍於以往情況,遠高於正常回款與債權轉讓兩種方式所能提供的兌付金額,平臺還增加了"部分借款人提前還款"這一特殊方式兌付,但即使如此這三種方式仍無法滿足全部的兌付需求,於是只能選擇良性清盤。

7月24日,國資控股P2P平臺首投理財在官網上發佈清盤公告稱,由於最近行業大環境影響,導致平臺產生嚴重擠兌,特別是近期來整個行業大量資金淨流出,連鎖反應引發了部分借款人還款出現逾期。經公司管理層慎重討論,平臺充值及投資業務將暫停,及時清理對接資產,追討逾期債權,良性退出。

於此相呼應,"P2P擠兌"的熱度在2018年6月末開始逐漸走高,並在7月下旬出現連續爆發的趨勢,並於7月18日達到了11.81的最高峰值。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同時,"P2P擠兌"關鍵詞雲中出現的"風險"、"貪婪"、"危機"、"恐懼"、"自危"等詞彙也反應出,P2P爆雷潮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小的恐慌感。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監管出手整改"救市"

面對如此局面,各級監管部門加快P2P整改工作,引導網貸行業迴歸理性。自7月13日起,深圳、廣州、江蘇、上海、北京等地方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陸續發佈自律要求,呼籲行業和P2P平臺有效防範化解風險。

7月16日,銀保監會召開了網貸會議,表示有關部門要嚴格監管,儘快明確監管政策,同時將擬出臺3項具體措施。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7月17日,媒體報道稱,全國性的網貸備案細則或將於近期落地,涉及187條內容。

7月22日前後,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地宣佈啟動新一輪P2P網貸機構現場檢查。

7月23日前後,北京、杭州接連下發"P2P平臺退出指引",指導、規範網貸機構主動退出網貸業務,保護出借人、借款人、網貸機構及其他網貸業務參與人的合法權益。

雖然以上政策的發佈被業界普遍解讀為行業利好,但監管密集出臺相關政策能否救P2P於水火之中,還需時間來驗證。

P2P爆雷潮原因何在?

對於P2P行業慘烈爆雷的原因,業內人士給出眾多分析,大多數觀點均認為此次危機是在內外因綜合作用下產生的。例如,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近期網貸平臺頻頻爆雷是受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內因就是宏觀經濟去槓桿導致底層資產不良率上升,再加之平臺自身經營方面的問題,使得行業的抗風險能力變得非常脆弱。外因是從6月份以來,網貸行業頻繁的爆雷潮造成了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投資者緊急提現給網貸平臺的流動性造成衝擊,承受能力較差的平臺就開始陸續出現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則分析了四點原因,"首先,從網貸平臺本身來看,很多平臺並不合規,經過幾年的運轉,風險逐漸積聚,進入頻繁爆發的階段。其次,從監管方面來看,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監管政策逐步收緊,再加之網貸備案延期,也導致了平臺的投資者減少。再次,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有所提升,相當一部分投資者開始從高風險的平臺退出。最後,從近期市場流動性來看,今年以來,儘管央行實施了三次定向降準,但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仍然偏緊,由此可能間接誘發部分平臺的後續資金不足,進而爆雷出事。"

P2P爆雷潮 是誰惹的禍?

伴隨著天雷滾滾,不少投資者或網友都發出了"爆雷潮究竟何時會結束?""P2P行業將如何發展?"的疑問。對此,業內人士也紛紛作出一定的預測,其中,中金公司發佈報告稱,"P2P網貸平臺關停數量還會不斷增加,預計關停潮仍將持續2~3年,3年後正常運轉的平臺將不超過200家。"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爆雷潮能夠淘汰一些不合規的平臺和業務,有助於加速行業的市場出清,進入良性發展階段。投資人既要理性看待當前的局勢,也要充分做足投前調研和投後管理的工作,避免盲目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