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三親,三不親"指的是哪些人,真是如此嗎?

農村有很多老話,透露著種種道理,簡單明瞭。卻勝在含有哲理,有很多是相當的經典。也有很多卻是相當的現實,經歷過祖祖輩輩能流傳下來的老話。總有那麼幾句直戳心窩一針見血!

在農村有

一表三不親:在農村老話老說"親就是親,不叫也親、不親就是不親,叫也不親"。意思就是人們習慣,管母親或者父親姐妹那邊的親戚因為不是一個姓的。就用"表"親來區分。在稱呼裡叫"表"稱謂前加"表"來區分親於疏。在古代還叫"外戚"以前還有一些老話形容表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見了"。

在農村有

三親三不親:所說的就是"姑、舅、姨"這些親戚都是和自己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我們村裡老人常說人有三不親:"姑父、姨夫、舅的媳婦"這些親戚和自己沒有一點血緣關係感覺不到親。但又原因"姑、舅、姨"的關係,親戚之間又要經常往來。所以三親、三不親之間的關係又比較複雜。

在農村有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就是輩份在親的親戚,如果三年沒有來往。在親的關係也沒那麼親近了。在我們農村,家族就是各種各樣的親戚相連而成。所以走親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家族的觀念在農村有些地方也簡化了不少。除了必要要走的親戚,親人之間走動也越來越少。可能就是在年節的時候,捎點東西去小坐一會就回來了。

在農村有

在現今的社會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一年甚至幾年不回一趟家已經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對於常年在外打拼的人不要說走親戚了,就是連回家有時都是身不由已想回家卻沒有時間回去的事情。由於長時間不回家,與親戚之間的關係一定會變淡,而當親也不親。但小編不管工作有多忙,總要花些時間回到家裡。陪陪父母、走走親戚。增進親人之間的情感。

在農村有

這些老話很好的總結出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其實家人朋友之間的相處需要時間去走動。對待親戚朋友多體會對方的難處,這樣的相處人際關係一定不會差。

大家對"三親三不親"怎麼看呢?歡迎和小編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