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牛果勞」: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引擎——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會議以來全市富民產業發展側記

「关注」“牛果劳”: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引擎——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以来全市富民产业发展侧记

縫紉機快速地發出嗒嗒聲,這聲音對於朱桂芳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今年春節過罷,朱桂芳進入廣東湛江工業園區的一家服裝公司工作。作為縫紉工,目前她已經熟練掌握了縫紉技能,成為這家公司的業務骨幹。

每個月3800元的工資,這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已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將村民轉變為以工資收入為生活來源的產業工人,克服村民在脫貧中的“等靠要”思想,是產業發展給我市貧困群眾帶來的深刻變化。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圍繞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經過多年艱辛工作,我市扶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群眾致貧原因複雜,越往後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

“問題既是制約發展的短板,也是加快發展的機遇。”市委書記郭承錄在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會議上強調。

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會議以來,市委、市政府把產業作為強市之基、富民之源,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制定出臺一系列規劃措施,堅持做大總量與提高質量並重,建立“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方案(規劃)、一個平臺、一套運作機制”的產業發展模式,突出紅牛、蘋果、勞務三大脫貧產業,走出了一條效果好、可持續的脫貧致富新路徑。

立足區域優勢,謀劃發展方向,找準“牛果勞”產業發展新路子

今年6月4日,從國家體育總局傳來好消息,“平涼紅牛”“平涼金果”符合向國家運動員供應的標準和要求,拿到了供應國家級運動員及重大賽事的“入場券”。

作為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平涼生態環境優越,產業特色明顯,是全國蘋果最佳適生區、全國農區肉牛優勢發展區域。然而,對於我市許多貧困戶來說,產業發展短板明顯是致貧的主要原因。部分貧困地區產業帶動能力弱,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規模小、實力弱,難以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沒有產業,脫貧攻堅就如“無源之水”。但是,如何選擇出“服水土、有市場”的特色產業呢?

“要在產業培育上更集中。突出紅牛、蘋果、勞務三大產業,高起點、高標準做好產業規劃,組建產業聯盟,加快全產業鏈開發,提升產業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市委書記郭承錄在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為全市脫貧產業發展找準了路子、指明瞭方向。

“要堅持產業優先導向,夯實群眾增收基礎。圍繞牛、果、勞三大主導產業,按照‘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前脫貧抓勞務’的發展思路,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在去年召開的莊浪縣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推進會上,郭承錄這樣要求。

“要夯實產業增收基礎,按照‘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前脫貧抓勞務’的思路,發揮產業傳統優勢,為貧困戶長遠增收奠定基礎。”在貧困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奮彥強調。

為統籌解決好貧困戶脫貧問題,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立足實際,準確定位,科學謀劃,確立了“牛、果、勞”三大脫貧增收產業,圍繞牛、果產業提質創牌增效,進一步擴大飼養量和種植面積,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促進肉牛、蘋果產業加快發展。

面對全市農村勞動力基數大、農民增收難的實際,充分利用勞務輸出的“短、平、快”優勢,我市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實施勞務扶貧工程,確保貧困農戶短期內增收脫貧。

《關於加快果產業轉型升級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方案》《關於加快發展勞務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牛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圍繞牛、果、勞務產業扶貧,我市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縣區、各部門相應制定各自實施方案,進一步把配套措施細化到村到戶。

強化資金支持,創新發展機制,建立“牛果勞”產業發展新模式

華亭縣河西鄉建溝村村民蔡永貴以前覺得以後就吃低保得了。七年前他上樹摘核桃時發生了意外,一直臥床在家,家裡全靠媳婦忙,日子幾乎沒了奔頭。

前一陣子,這個原本“等著扶”的貧困戶,說動家裡添了一頭牛,還養了兩箱蜂。

發生在蔡永貴身上令人欣喜的變化,得益於華亭縣今年在推進落實“一戶一策”過程中,制定的到戶產業扶持獎補政策。

未脫貧戶養一頭牛,補貼5000元,還能得到貼息兩年的1萬元貸款。蜂也是免費扶持的,老蔡一合計,心勁一下足了。

產業扶貧,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資金扶持。

“要對接落實省上1000億元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和500億元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用好市上農業信貸擔保基金和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提升牛、果、勞務產業開發層次和水平。”市委四屆五次全體會議上,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奮彥強調。

整合各類資金,市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專項資金,為貧困戶養牛實施到戶補貼。籌資7000萬元,組建省市級農業信貸擔保基金2個,撬動金融資金5億元,支持牛產業開展全產業鏈經營。

發揮果產業專項資金撬動作用,市財政列支1000萬元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果園提質增效、經合組織運營、集約化管理、新技術推廣、品牌宣傳、市場開拓、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等12個方面。

支持勞務基地建設,每年市財政列支500萬元、各縣區不少於200萬元,扶持市場主體培育。

作為全國蘋果優勢產區,這兩年,莊浪縣的蘋果越種越多,越種越甜,但與中高端市場對接不夠,每年免不了存在外地客商壓級壓價的現象。

去年不一樣了,有了公司雄厚的資金支撐,莊浪蘋果也賣了個好價錢。

“公司”是莊浪縣新組建的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投入財政資金5000萬元作為擔保基金,撬動銀行資本,進行產業融資。

到了收購季節,該公司果斷出手,收購了5000餘噸蘋果。同時,還在天津河西區、南開大學、北京新發地等地建立了農產品直銷店,打開了莊浪蘋果對外銷售窗口。

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貧困農民發展能力弱、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差。握指成拳,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組織化程度,成為貧困農民擺脫貧困的關鍵一招。

結合“五個一”模式,我市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國有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讓分散經營的貧困戶搭上先進生產力規模經營的快車。

目前,靜寧、靈臺、崇信等縣均成立了國有產業扶貧開發公司,鄉、村設立分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全市建辦372個標準化規模養牛場,扶持養牛大戶1.6萬戶,發展養牛專業合作社1012個,帶動8.4萬貧困戶發展牛產業。

累計流轉土地11.8萬畝,發展果產業大戶5000多戶,其中400畝以上的58家5.6萬畝,發展果業新型經營主體2700多家,有效提升了果產業的集約化、產業化和組織化水平。

總結推廣“黨組織+勞務公司+企業+貧困勞動力”勞務發展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2.36萬人,佔總任務的44%,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1.86萬人,佔總任務的69%。

激活發展動力,結出累累碩果,促進“牛果勞”產業發展新提升

4月24日,靈臺縣城興盛花園建築工地,農民工於海濤正在砌牆。於海濤是中臺鎮水泉村的貧困戶,15天前,在政府的幫助下,他找到了這份每天能掙230元的工作。工地離家不遠,全家人能天天在一起,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勞務產業在靈臺縣富民強縣、決戰脫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僅今年前3個月,就已就地就近輸轉貧困勞動力3500人,佔全縣貧困人口總數的20%。

5月26日,我市第一個“扶貧車間”落後靜寧縣泓信製衣廠,製衣廠實行彈性工作制,採取“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模式,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積極推進勞務產業,今年上半年,全市輸轉城鄉勞動力45.66萬人,創勞務收入51.98億元,其中輸轉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53萬人,佔總任務的97.84%。

政府搭平臺,企業架橋樑,發展特色產業的“蝴蝶效應”逐漸顯現:貧困戶看到希望,參與其中,激發出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說心裡話,但凡有一點辦法,誰願意過這樣的窮日子?”崆峒區西陽鄉西陽村貧困戶楊月生說,多年來,他苦於生活貧困,卻又沒有致富門道。

村上貧困戶發展牛產業致富的思路確定後,楊月生用精準扶貧貸款養了5頭改良牛,如今不僅摘掉了“窮帽子”,還成了附近小有名氣的“養牛大戶”。

將牛產業作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增收的首位產業,市、縣區立足實際,強力推進,養、加、貿一體化經營的框架已基本形成。2017至2018年度,全市投入7.12億元,整合項目資金7646.48萬元,撬動金融貸款5億元,大力扶持牛產業脫貧攻堅。今年,計劃在無牛場的貧困村新建存欄規模150頭左右的養牛場159個,目前已新建103個。

46歲的宋保存是崆峒區香蓮鄉卜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數十年裡,他家的11畝地不是種玉米、小麥,就是種胡麻、大豆,每年的收入只有幾百元錢。

今年3月初,卜河村積極發展蘋果產業,宋保存把自家6畝地流轉給了村上合作社,通過土地入股,變成了果園股東。“等蘋果掛上果,我們的苦日子也就熬到頭了。”看著未來的“致富果”,宋保存充滿了信心。

按照“優生區全覆蓋、適宜區適度發展、不適宜區杜絕栽植”的原則,我市加大貧困村現有果園提質增效力度,加快貧困村種植大戶培育步伐,全市貧困村適宜發展果品產業面積達19.66萬畝,其中5個貧困縣適宜發展面積14.188萬畝,進一步奠定了脫貧攻堅產業基礎和增收渠道。

“按照‘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年脫貧抓勞務’的思路和‘五個一’產業推進機制,在所有貧困村市場化運作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實現貧困村、貧困戶牛、果產業和特色產業全覆蓋。”——日前我市出臺印發的《深入實施“九大沖刺行動”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對推進脫貧產業到村到戶提出了明確要求。

距全市下剩的17.23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的時間越來越近。這如同賽跑,越臨近終點,越需要咬牙衝刺的韌勁和拼勁。作為全市脫貧攻堅的支撐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我們相信一定會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关注」“牛果劳”: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引擎——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以来全市富民产业发展侧记

往期精彩回顧

「关注」“牛果劳”: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引擎——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以来全市富民产业发展侧记

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快把快樂分享給您的夥伴們吧!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微博號:plrbtxwb123

出品:平涼日報社融媒體工作室

技術:崔烘獎

監製:李建軍

法律顧問:張忠義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