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新計劃 太空爭霸宣誓?

中國社科院國家天文臺航天研究部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記者介紹,發佈新的臨時聲明,研究宇宙爆炸、中子星和黑洞併合時產生的引力波和電磁輻射……這是中國研究者們為自己提出的首要任務。

今年7月初,中國宣佈新航天計劃,其中包括4個研究太陽及其對大氣影響的新項目,還有研究高能天體物理學的新項目。

中國新航天計劃包括髮射愛因斯坦探針(Einstein Probe)小型科學探測衛星,這種衛星有助於研究X射線和帶有過渡性高能輻射的不活躍黑洞。為了研究太陽磁場、爆炸和日冕物質噴射(CME),將發射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olar wind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Link Explorer,簡稱SMILE)使命為學者們提供了理解太陽如何影響地球磁場環境和宇宙天氣的可能性。中國新航天計劃還包括髮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ravitational Wave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簡稱 GECAM),它將探索與引力波傳輸有關的電磁信號。

中國航天科技新計劃 太空爭霸宣誓?

今年7月初,中國宣佈新航天計劃,其中包括4個研究太陽及其對大氣影響的新項目,還有研究高能天體物理學的新項目。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

愛因斯坦探針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空間科學部研究員袁為民說,目前可以觀測到的4個黑洞是活躍的,但有理論認為,除了活躍黑洞外,宇宙中還存在目前科學所無法發現的黑洞。

他說:"我們認為黑洞是存在的,通過天文觀測也能看到黑洞存在的證據,比如說有很強的電磁波輻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黑洞都是活躍的黑洞,它在不斷的吞噬氣體和物質,使周圍的物質加熱然後發光,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到. 但是根據天文學前幾十年的研究,我們初步認為,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絕大部分都以沉寂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說不活動的、隱身的,很難被發現。但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它得到了一些物質,它把這些物質吞噬到黑洞的過程中就會發光,我們就能看得到。"

袁為民說:"我們這個衛星上最重要的一個儀器,就是特別大的視場的X射線的望遠鏡或者叫探測器,可以看得很寬很深。"

藉助於金屬微處理技術,成功提高了望遠鏡的敏感度。在一個比信用卡還小的球面板上做了幾百萬個長方形孔洞。

袁為民說:"據我所知,國際上只有兩三個地方可以生產此類東西,中國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在和中國的一個公司聯合研製這樣一個氣墊,基本上我們的產品已經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

在成功發射衛星後,中國天文學家們希望與美國和歐洲國家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

中國航天科技新計劃 太空爭霸宣誓?

專家說,中國學者們的主要任務是學會操作量子系統,把人們所習慣的通信系統完全替換為從原則上來說無法被解密的量子通信系統。

他說:"我們希望我們的衛星發射成功後,能夠與國際上的引力波探測器合作,比如美國的LIGO和歐洲的VIRGO,他們做引力波的探測,我們做X射線或對應的電磁輻射的探測。我們希望能夠同時探測到兩個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和伴隨的電磁輻射,或者說中子星和黑洞併合時產生的引力波和電磁波的輻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地球的附屬品

2017年全年,中國發射了18顆攜帶衛星的運載火箭;2018年上半年,中國已經發射了18顆攜帶衛星的運載火箭。中國今天展示了短期內使本國航天活動翻倍的能力。

《航天學新聞》雜誌觀察員伊戈爾·利索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記者指出,"這是稱雄宣誓。中國樹立了與美國和歐洲共列世界三強的目標,並將學會做到國際航天學先驅們所做到的一切:登月、取回月球土壤、抵達並研究火星,向木星發射探測器。這是未來10年到15年的計劃"。

專家們認為,中國著名的"空間尺度的量子實驗"(Quantum Experiments at Space Scale ,簡稱QUESS)是信息學領域的真正突破。這一實驗的任務是把量子算法編碼的信息從軌道上傳輸回地球。這是世界上首顆用來向地球傳輸量子編碼信息的衛星。項目是一年半前啟動的。所公佈的結果表明,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有革命性的通信系統問世。

利索夫說:"這已經不是在研究宇宙,而完全是地球的附屬品。當您學會從衛星上以最小的數據損失向地球傳輸單一量子及從地球上向衛星傳輸單一量子後,那麼就出現了建立加密通信線的可能性。在整個通信領域,在整個計算技術領域,到處都可以採用這一點。"

專家說,中國學者們的主要任務是學會操作量子系統,把人們所習慣的通信系統完全替換為從原則上來說無法被解密的量子通信系統。

中國航天科技新計劃 太空爭霸宣誓?

他指出:"如果一切順利進行,那麼在未來幾年內地球上將有結果……世界尚不存在類似中國研究的公開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