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打好「服務保障」和「對接發展」兩張牌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進入最後100天衝刺階段,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所在的上海青浦區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主場優勢和腹地優勢,借勢發力,順勢而為,打好“服務保障”和“對接發展”兩張牌。

上海青浦:打好“服务保障”和“对接发展”两张牌

在“服務保障”進口博覽會方面,青浦區堅持“自我加壓、跨前一步、主動對接”,以最高標準、最強措施、最嚴要求、最好水平,舉全區之力做好展會各項安全和服務保障工作。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進。

會展期間的交通保障工作,既是決定進口博覽會能否辦得成功精彩難忘的重點,也是每個參與者“看得見、摸得著”的焦點。青浦區不斷優化和改進交通保障方式,在服務保障進博會各項活動安全順利進行的同時,做到少擾民甚至不擾民,使群眾出行更安全、更有序、更便捷。

青浦區首先理清工作職責,制定了三大任務清單,共82項建設和整治任務。基礎設施改造中包括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周邊骨幹道路、區域路網以及安防、管線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將按要求完成周邊路段的架空線入地整治工作,確保9月底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近期建設項目。同時立足進口博覽會永久舉辦地的要求,有序推進G15抬升、貨車輪候區等遠期建設工程。

正在建設的智能交通誘導系統和安全管理系統將通過智能誘導、信號燈配時優化、行人過街安全預警、交通突發事件信息推送等手段,全方位提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周邊道路的通行效率與安全係數。

展會期間,機動車駕駛員可以導航軟件、手機短信、交通誘導屏等多種方式,及時、準確地獲取路況信息、停車場實時數據及交通管制信息。周邊道路重要交叉口會設置可變車道,結合道路景觀化建設進行工程渠化,增加車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還將通過微博、微信、交通廣播等,搭建道路交通宣傳和路況信息發佈平臺,推送展會期間的路況和安全提示信息,方便群眾選擇出行路線,引導觀展車輛快速進入就近停車場。

為了提升城市環境,青浦區加大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周邊、G50高速路入口、軌交17號線沿線等“一圈兩線”風貌整治,對功能區塊、重要節點實施綠化景觀提升,以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和卓越心,打造城市溫度、魅力、吸引力,展現青浦城市新形象。

綠化方面將結合周邊的現狀和上海地區秋季植物的特點,營造以秋景為主、四季花香的高品質道路景觀,打造以“夢·虹橋”為主題的絢麗精彩的綠景,夢幻大氣的靚景。同時在注重項目成果時強調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在提升近期景觀成果時兼顧遠期景觀效果。

在進囗博覽會“對接發展”方面,青浦區積極承接資源的溢出效應。加快推進西虹橋中央商務區和“一帶三中心”科創中心繫列項目建設。制訂租稅聯動招商政策、綜合性跨境電商扶持政策和以商引商政策,加強政策推介和聯動招商,努力吸引國外展商、商會及國際非政府性組織等在西虹橋地區設立貿易總部、辦事處、商品展示基地。

青浦區還主動承接消費的帶動效應。放大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與趙巷商圈的聯動效應,大力推進以奧特萊斯、米格天地等為核心的趙巷特色商圈建設,推廣離境退稅政策,吸引進口博覽會參展商和遊客在我區消費,形成會展“下一站”商業服務圈。以臨近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百老匯、虹館、世界你好美術館、元祖夢世界等為載體,吸引廣大參展商和觀展遊客體驗青浦文化新發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重點打造鄉村休閒觀光遊,為他們提供品味文化、品味生活的優質場所。

青浦區更大力承接功能的集聚效應。搭建對接進口博覽會全方位綜合性服務平臺,打造功能集聚的西虹橋國別展館集聚區和獨具特色的進口博覽會功能區。積極引進各類跨境直通平臺和服務機構落戶西虹橋,承接跨境業務。努力提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出口加工區、西郊國際農產品市場能級,強化線上線下聯動,構築“365天永不落幕”的網上進口博覽會產業集聚區。

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表示,“服務保障”和“對接發展”進口博覽會,青浦區總的路徑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打開服務扇面,向區位要商位,圍繞“通達包容的開放之門、活力無限的創新之門、追求卓越的服務之門、精緻厚重的文化之門”的內涵,積極打造青浦中國全球購物橋頭堡、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主陣地、上海對外服務大前門和江南文化示範區。

(經濟日報 記者:沈則瑾 見習編輯:於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