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每一個成功的交易者一定層經歷過鳳凰涅槃般的痛苦

對一個行業來說,所謂行業的邏輯,無怪乎是指金字塔底層的失意之人托起了金字塔頂端的寥寥得意者,金融投機的世界裡這種金字塔邏輯表現的更為明顯,要麼賺錢要麼虧錢,結果就在那裡明擺著,財富永遠都是由金字塔的底層向頂端的極少數人集攏,因此,參與金融投機,註定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場苦旅。

交易市場的巨大財富誘惑足以把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等人性弱點放大到極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用金融投機的邏輯來解釋的話就是,所有的交易都應該是反人性的,比如當大眾越狂熱的時候,說明市場離蕭條就越近了。

其實,大多數的交易者並不缺乏智慧,但是在金融投機市場智慧往往並沒有像在其他行業那樣無往不利,許多其他行業的精英照樣在金融投機市場輸個底掉足以證明這一點,甚至很多優秀的人會陷入到一種強者的陷阱裡面。

反人性往往是痛苦的,我們說交易心態不能培養只能磨鍊,就算在學校裡面學習十年怎麼交易,也不如切身在交易裡操作一個月來的深刻,所磨鍊的就是自己的人性修為,近代醫學認為,人的大腦分為下垂體控制的潛意識區域和大腦皮層控制的有意識區域,兩個區域相互抑制,只能有一種佔據主導,控制人體做出不同的決策,醫學中已經證明當人面臨恐懼的時候,人體的血液會湧向下垂體,此時動物性的潛意識會主導人的決策,大腦皮層受到壓制,理性的有意識被抑制,人就會變得患得患失,急功近利。

也正是這種對痛苦的承受能力不同區分了成功的和失敗交易者,逃避痛苦也就意味著主動放棄了往金字塔頂端攀爬的機會,每一個成功的交易者一定是經歷過鳳凰涅槃般的痛苦的,“我的人生是一場失敗”,誰曾想過曾經叱吒市場幾十年的交易之神,以此總結和了斷了自己的一生,一生所追求的輝煌,最後卻得到一個失敗的結論,這是何等的悲涼。

當經歷並且能夠承受這種痛苦之後,不再隨便急功近利,不再患得患失,市場的波動不再能夠隨便掀起心態波動的漣漪,大腦皮層能夠時時抑制下垂體,每一次下單都在理性和規則的要求之內,盈利反而成了一種附屬品。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交易者必讀:轉換一個思路思考問題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下來。

“請問先生有什麼事情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豪華的西服、高級皮鞋、昂貴的手錶,還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

“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錯,只借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好吧,這些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說著,從豪華的皮包裡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等,放在經理的寫字檯上。

“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嗎?”

“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你。”

“謝謝。”

猶太人說完,就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分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麼會來銀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張張地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說:“啊,這位先生……”

“有什麼事情嗎?”“我實在弄不清楚,你擁有50萬美元,為什麼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請不必為我操心。只是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須要花6美分。”

貴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裡,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惟一的選擇。但猶太商人沒有困於常理,而是另闢蹊徑,找到讓證券等鎖進銀行保險箱的辦法,從可靠、保險的角度來看,兩者確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除了收費不同。

通常情況下,人們是為了借款而抵押,總是希望以儘可能少的抵押爭取儘可能多的借款。

而銀行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或有利,從不肯讓借款額接近抵押物的實際價值,所以,一般只有關於借款額上限的規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規定,因為這是借款者自己就會管好的問題。

能夠鑽這個“空子”,轉換思路思考問題,這就是猶太人在思維方式上的“精明”。

善於轉換思路思考問題,常能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幾張圖徹底看懂分時圖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中國真正厲害的交易員,僅僅用30張圖,便把分時圖講透徹


交易的智慧,醍醐灌頂:“阻力最小”的秘密

在這個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均遵循著“阻力最小”原則,儘管我們很多時候並未留意。

光與水的智慧

光是節約時間的典範,它永遠以最短路徑行進。在真空中,光以30萬千米/小時的速率沿直線傳播;反射時,光所走過的路線,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折射時,入射角與折射角的比例,與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保持著特定關係。光的行為,取決於介質的根本結構,光在介質中始終以“阻力最小”的方式傳播,任何一條其他路徑都是“彎路”。

再來觀察水。水的智慧,遠非世間常人所能及。河道寬,則水流緩慢;河道窄,則水流湍急;水的行進路線也取決於河道結構,或直或彎。若水流遇到一塊巨石攔路,它不會去“努力翻越”,而是明智地繞道而行。

努力乃痛苦之源

那麼先問個問題,你喜歡交易嗎?你為交易努力過嗎?(ps:這不是問你:你喜歡賺錢嗎?你為賺錢努力過嗎?)

現代教育崇尚努力和競爭。宣傳名人早年充當“拼命三郎”的報道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是這樣嗎?讓孩子每天比別人多練兩個小時鋼琴,將來他就能成為莫扎特?比別人多畫兩個小時的畫,就能成為達芬奇?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沒錯。但不要小看那1%,它決定了剩下99%的汗水的性質。擁有這1%,努力便是成功之源;缺少這1%,努力只能成為痛苦之源。

努力,即試圖用強大的意志克服“最小阻力”的約束,與環境和自身心境對抗。從這個意義來看,天才或許從來都沒有“努力”或“勤奮”過,在常人眼裡是在做拼命三郎,但事實上他們不過是順應自己心靈的召喚而已。半夜12點,小莫扎特在練琴;凌晨1點,在父母棍棒驅使下的一個小男孩同樣在練琴。外表相似的行為背後,是全然不同的結構。前者在享受整個音樂行雲流水的過程,後者或許僅僅出於不願捱打的目的。“順心”根本無需努力,只有“違心”才需要努力。愛因斯坦曾說:“我從來沒有工作過一天”。如果您發現自己每天工作都不開心,都在努力克服許許多多的障礙,一切只為等待發薪日,那麼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您不是做這件事的天才。

畫家每畫一筆,想著這一筆能給自己帶來多少財富,他不會是一個好畫家;不熱愛足球,只希望藉助踢球讓自己擁有豪宅的球員,不會是一個天才球員;立志要得諾貝爾獎的人,一定得不了諾貝爾獎;不能享受投資和交易的過程,只求在交易中快速獲利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好的交易員。

更看重“享受過程”,還是更看重“享受結果”,或許正是少數成功者與多數失敗者之間的根本差異。克服內心的掙扎,試圖用“努力”來麻痺神經,從交易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逆勢。那些讓您徹夜難眠的交易單,十有八九會以虧損收場,因為很明顯,您已經不是在享受過程了,而是在被整個過程煎熬,不斷地寄希望於這個過程早點結束,好讓自己最後得到“煎熬的回報”。不幸的是,人的心靈往往是最準確的羅盤,逆勢而為不僅讓整個過程痛苦不堪,而且結果也往往不盡人意。

改變結構,方能改變結果

以努力作為手段的行為是治標;唯有改變結構方能治本。這猶如治水,堵不如疏。要想改變河流的走向和強度,必須在河道上做文章。不想讓水太急,可以把河道修寬一些;一味封堵可能決堤;而積極疏通反能引水灌溉農田。

對個人而言,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那麼這時最需要的是自省,而不是“繼續努力”。換一份工作,換一個環境,從結構進行調整,要比運用意志力重要得多。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搞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做什麼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讓姚明去打乒乓球,巴菲特去做中文系教授,恐怕他們再怎樣努力也難以獲得現在的成功。一旦尋找到這份上帝安排的職業,就找到了心中的“勢”,從而順勢而為,為過程而快樂,而非為了得到一個結果委曲求全。

對交易者而言,必須認識自身結構——性格與心理;認識市場結構——分形與波浪理論,做到知己知彼。市場是自然的函數。穩定獲利的途徑,也註定是一條阻力最小的通途;而非讓人心力交瘁的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