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森贏得了「廚房之爭」嗎?

1959年7月24日,美國國家展覽會在莫斯科索科爾尼基公園正式揭幕。也就是在此次展覽會上,應邀訪蘇的尼克松與赫魯曉夫就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優劣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此即著名的“廚房辯論”。

尼克松贏得了“廚房之爭”嗎?

這次辯論之得名,一源於辯論發生在展覽會場的“廚房展廳”,二則是雙方辯論的焦點集中於廚房用具等家用科技方面)。在當時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下,這場冷戰思維主導下的意識形態方面的交鋒,註定會成為一個時代的註腳。

這次辯論正值美蘇長期對峙衝突後一段短暫的緩和期,兩國開啟了戰後第一次文化交流與人員互訪活動(這場美國國家展覽會便屬於其一)。而在另一方面,蘇聯在軍事科技上屢有突破(如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其在軍事力量上已隱隱壓過美國一頭。蘇聯人研製出的殺傷性武器,不僅使英法等西歐國家為之恐懼,連身處另一極的美國,也感到頗為棘手。

尼克松贏得了“廚房之爭”嗎?

1959年5月10日,蘇、美、英、法四國外長在日內瓦舉行會議,蘇聯作出一定讓步,柏林危機得到初步的緩解,蘇美關係暫時緩和。刻意迴避軍事力量方面的劣勢,竭力展示資本主義在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方面的優勢,成為尼克松此行最重要的使命。

在眾多西方觀察家眼裡,斯大林與赫魯曉夫在領袖魅力及執政能力上有著雲泥之別。赫魯曉夫講話文法混亂,穿著過時,風度不雅,而且酗酒,態度生硬,連給斯大林擦靴子都不配。

然而,尼克松卻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能在斯大林的血腥清洗中倖存下來並爬上政治高位的人,必然具有過人的才智、韌性和鋼鐵般的意志。與這樣一個人做對手,尼克松深切地知道此行絕不會輕鬆。

這場著名的“廚房辯論”,人身攻擊似的調調比比皆是。或許是為了緩解雙方劍拔弩張的氣氛,兩方領導人設下一個頗有花絮性質的賭局。雙方以自己的後代做賭注,赫魯曉夫說他們會生活在共產主義社會,尼克松則說他們將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

就這個賭局而言,在現今狀態下,無疑是赫魯曉夫敗了,尼克松贏了。蘇聯解體並倒向資本主義陣營,而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依然不動如山。兩位領導人的後代目前生活在哪種社會下,答案似乎一目瞭然。

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尼克松贏得了這場辯論,他在本國的威信也因此大大增加。甚至在1972年周恩來會見尼克松時,還恭維他因為那次廚房辯論而出了大名。就這場辯論的過程而言,尼克松成功地將辯論的焦點集中於自本方優勢明顯的家用科技方面,而規避掉了軍事力量上的不敵。

在這場辯論的三十年之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曾經的社會主義陣營領頭羊帶著一群小弟投奔進了資本主義的懷抱。據此,眾多人認定,這場“廚房辯論”之爭,業已蓋棺定論。

尼克松贏得了“廚房之爭”嗎?

今天給大家講一些關於爭論的單詞。辯論我們通常用的是debate,另一個意思相近的詞argue,表示爭論,比如我們在寫作中經常用到some people argue that……,或there is an argumentthat……。另一個詞controversy表示更正式的爭議,通常用於政治或學術等領域,其形容詞是controversial。還有一個詞dispute也表示爭議,其形容詞disputed可以用來形容有爭議的地區。還有,quarrel側重於表示爭吵,conflict側重於表示矛盾、衝突。理解這些詞之間的差異,我們就可以在寫作中更加準確的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