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搖號」成樓市焦點,最終能否實現公平選房?

進入3、4月,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陸續出臺,全國20多個城市再啟樓市調控,而“買房搖號”成了這一系列調控政策的焦點——3月29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方網站公佈,將採取公開搖號全程公證的方式來維護樓市秩序;緊隨其後,3月30日,西安市明確規定,意向購房人數多於可售房源的,應採取公證搖號方式公開銷售。這標誌著,繼上海、南京、長沙、成都、武漢和杭州後,西安成為全國第七個搖號買房城市。

“買房搖號”成樓市焦點,最終能否實現公平選房?

政府對於樓市調控,為何鍾情於“買房搖號”呢?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搖號城市發佈的細則,看出一些共通點

“買房搖號”成樓市焦點,最終能否實現公平選房?

1、房價上漲明顯

在搖號城市中,上海、南京、成都、杭州是國家統計局重點監測的16個房地產過熱城市,至於長沙和西安,雖然不在熱點城市名單之列,但是一直被媒體稱為“房價被低估的城市”,從而吸引了不少投資客的追捧,就連一向低調的西安也在2017年加入了限購隊伍。

“買房搖號”成樓市焦點,最終能否實現公平選房?

2、新房稀缺,且新房二手房價倒掛比較嚴重

對於搖號,最直接的原因在於房源緊張,因為供小於求,所以才具有稀缺性。這一特性在熱點城市尤為常見。國家近兩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有效的遏制了房價上漲的勢頭,部分城市甚至使用了限價政策來遏制房價上漲,這也就導致了開發商開發樓盤意願不強,“捂盤惜售”這樣的事情屢見報端。

而對於二手房交易,這些區域則普遍的比較活躍,價格也就節節攀升。因此只要有新盤放出,價格與二手房價格產生倒掛,購房者認為“買到就是賺到”,那麼哄搶也就不足為奇。

3、剛需客戶購房受影響大

在對房子的哄搶過程中,開發商就開始挑客,當下流傳最廣的那句話講:全款的往裡走,按揭的不要堵門口,公積金貸款的把共享單車挪一挪了。

在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損害的往往是那些按揭和公積金貸款的剛需群體,而這些剛需群體想要買房,要麼等全款群體選完房,輪候新房名額,要麼選擇購買價格更高的二手房。前者機會渺茫,後者花費更高。

“買房搖號”成樓市焦點,最終能否實現公平選房?

基於上面提到的種種問題,政府採用了“買房搖號”這一政策,其最初意圖是確保買房的公平性,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但現實遠比政策制定者的預期複雜得多。很多購房者為了多購一套房,可能會存在,多個樓盤排號,或者在一個樓盤多排號以增加搖中概率等。這也就破壞了搖號買房的公平性。不排除有些投資客會利用這些漏洞,成為自己投資買房的有效通道。

針對搖號買房政策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小編認為,首先,要禁止開發商捂盤惜售行為,對故意不對外搖號銷售進行嚴懲,及時擴大房源,消除購房者的恐慌擔憂,提高搖號銷售政策的社會信任度;其次,應對已購二手房或簽約二手房購房意向的購房者,堅持嚴格審查購房資格,減少新房搖號壓力。更重要的是,對新落戶剛需購房者,應優先參加搖號購房,以保障購房剛需族的利益,對於搖號購房中的弄虛作假行為,要嚴格把控戶口,不允許那些臨時將戶口遷往城市成為所謂“無房戶”的購房者參加搖號購房,不能給假借無房戶之名、行投資購房之實的任何通道。

“買房搖號”成樓市焦點,最終能否實現公平選房?

當然了,搖號購房只是“應急之策”,政策解決的還是在有限房源如何分配的問題,卻並不能解決供需平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供需關係依然是主要矛盾之一。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政府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