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是如何煉成的?

股神是如何煉成的?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巴菲特白手起家,如今成為一位億萬級投資者,他就是錢的代名詞,是什麼讓他成為世上最富有的人?他是怎麼做到的?巴菲特的成長經歷又是怎樣的呢?

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當時的社會狀況很糟糕,1929年經濟大蕭條,不久之後二戰爆發。巴菲特的爺爺是開雜貨店的,巴菲特的爸爸霍華德是知識分子,在銀行工作。巴菲特出生沒多久,銀行倒閉,霍華德失業,霍華德不願當啃老族,和朋友開了個證券公司,開啟了創業之路,為了保證霍華德有飯吃,巴菲特的母親常常自己不吃飯。巴菲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股神是如何煉成的?

從小時候的萌照到“小鮮肉”樣的青春時期,巴菲特的青少年時期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數字——這反映出他小時候的興趣和天賦;另一個是複利——這也為以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邏輯奠定了基礎。他曾經在上學時每天送500份報紙,然後將送報紙的收入立即轉換成其他可以創造收入的商品,一個子兒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久而久之,你懂的。

還有一件事,巴菲特對於閱讀的興趣也是從小培養起來的。現在他仍然堅持每天花6個小時來閱讀,而小時候他就知道,他比別的小朋友讀書讀得更多。對於目前平均年閱讀僅有1本左右的人來說,這可能就是首富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1945年,巴菲特15歲的時候,通過送報紙賺的錢,已經累計超過了2000美元。他花了1200美元買了一塊40英畝的農場。一位農戶租下了這個農場,利潤共享。巴菲特當上了農場主。一上高中,他的自我介紹是這樣的,我是來自內布拉斯加的沃倫巴菲特,我有一個農場。高中時開始賣郵票。不久之後,16歲的巴菲特迷上了賭馬,並且因此損失巨大,他一連輸掉了175美元。他發現的賭馬規律在自己的身上應驗了。這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個重要教訓。上中學時巴菲特已經接近於問題少年了。跟同學一起偷高爾夫球、偷高爾夫球杆,等等。

一聽說哪個老師買了一隻股票,他專門當面說那隻股票如何如何不好,自己已經全拋了。老爸霍華德很失望,這也觸動了巴菲特不再胡鬧。但是同學關係仍舊很糟糕,這讓巴菲特同學很頭疼。正巧他看到爺爺的書架上有本書叫做《人性的弱點》,戴爾卡耐基寫的,巴菲特如獲至寶。馬上拿同學做實驗,列表檢驗,如果按照這些原則做會是什麼效果。他發現方法很靈,沒過多久,他的人緣扭轉了。

股神是如何煉成的?

大學時巴菲特讀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在會計課上,老師還沒有吧200個學生的考卷發完,巴菲特同學已經站起來交卷了。不過當他發現商學院的課程很枯燥,而且學費很貴的時候,他找了個藉口,回到了內布拉斯加讀大學。一回到故鄉,他就馬不停蹄的賺錢。他開著一輛二手福特車在美國西南部奔波,為《林肯週報》監督6個縣的50個報童每天的送報工作,工資是每小時75美分。這時的巴菲特已經成為報業公司的小主管。當然,他這些年對股票的研究又精進了。到大學畢業為止,無論什麼時候他開口談股票,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聽他說話。他的親戚、老師、父母的朋友,以及同學們,都是如此。多年以來,他經常去市區的圖書館,查看每一本可能與股票和投資有關的書。把這方面的所有書讀了又讀。重要的書他讀了3遍,有些被他認為是技術聖經的書,他會一口氣讀完。當他發現有一本書,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寫的《聰明的投資者》,他反覆閱讀,好像找到了上帝。巴菲特仔細研究和思考之後,有了新的創新和拓展,並進行了自己的價值投資。

大學畢業之後,巴菲特申請去哈佛讀研究生,他認為這會帶來兩大收穫,聲望威信和人際關係網。可惜他被哈佛拒了。隨後他想起了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哥倫比大學講授金融學。金融系主任多德和格雷厄姆合著了投資學的基礎教程《證券分析》。另外,多德是著名的格雷厄姆的初級合夥人。那本被巴菲特奉為上帝的《聰明的投資者》正是這本書的科普版。於是巴菲特去哥倫比亞金融系讀研究生了。研究生臨近畢業,巴菲特希望到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工作。如果格雷厄姆僱用了他,他會勝過其他人。巴菲特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這個專業領域,他總是很有底氣。為了抓住這個機會,他提出可以無薪工作。但格雷厄姆拒絕了他。格雷厄姆說,大型投資銀行公司不要猶太人,我的公司專門招收猶太員工,這裡的員工都是猶太人。你不是猶太人,所以不能進入公司。

作為股票經紀人,客戶越是進行頻繁的股票交易,經紀人賺的越多。這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相悖。經紀人的收入是以營業額而不是建議為基礎,他的收入是以他賣出去多少‘藥’為基礎計算的。你會去一個收入完全與開了多少藥掛鉤的醫生那兒嗎?巴菲特認為這個行業天生就有利益衝突。當然,今天中國的醫院就是這樣的。他更願意管理他們的錢,而不是賣股票給他們,這樣他的利益就和客戶的利益一致了。

股神是如何煉成的?

工作上的不如意,並沒有影響巴菲特對投資的研究熱情。1952年春天,他寫了一篇《我最喜歡的證券》,這篇文章解釋了他的投資思想。文章發表之後,吸引了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的注意。這個人名叫羅森瓦德,他掌管著美國證券公司。羅森瓦德跟格雷厄姆聯繫,格雷厄姆對巴菲特給了很高的評價,於是羅森瓦德給了巴菲特一份工作。巴菲特太想接受這份工作了。但是,他沒能獲得國民警衛隊的批准。此後的兩年,巴菲特一方面打理自己的投資,一方面開展他不盡如意的股票經紀人事業。兩年間,巴菲特一直和格雷厄姆保持通信來往。他還定期去紐約走訪格萊厄姆-紐曼公司終於在1954年,格雷厄姆和他的合夥人紐曼向巴菲特敞開了懷抱。巴菲特欣然接受了這份夢寐以求的工作。

巴菲特的日常工作是分析。他從《標準普爾手冊》和《穆迪手冊》收集數據,並填寫成百上千張用於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作決定的簡單表格。巴菲特想要知道每一家公司的所有基本信息,一旦看完這些信息,他就會縮小範圍,更認真的研究少數股票,然後將錢集中投注在他認為最好的股票上。巴菲特像一條可以找到任何免費或便宜東西的偵探犬。他吸收數字且加以分析的驚人能力,很快就成為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得力干將。

巴菲特的合夥公司成立後的12年,年平均回報超過31%,而在那期間道瓊斯指數的年均回報只有9%。依靠著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巴菲特的名聲傳遍了整個奧馬哈,成為當地的明星。然而明星也是人,也會遭遇失敗。這個失敗就是我們都知道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巴菲特整個商業帝國的母公司。

股神是如何煉成的?

伯克希爾紡織廠當時正在以低於資產價格的折扣代售,這非常符合巴菲特的“菸蒂”投資理念--購買那些別人不要的,極度便宜,擁有安全邊際的公司,然後從中榨取最後一點利潤。彷彿撿起別人抽剩丟掉的菸蒂,點上吸淨最後幾口。然而這個紡織廠的業務實在難以擴大,面對外國布料的低成本競爭,以及日益陳舊的設備,紡織廠經營狀況不斷惡化,巴菲特幾次想將它賣了,都沒能脫手成功。

巴菲特說,“你沿著街道走,也許會碰到一個‘菸蒂’,它溼漉漉的讓人很噁心,你想避開,可是這不要錢,於是你撿起它努力地抽著。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是這個溼漉漉的‘菸蒂’,我很多錢都套在這個‘菸蒂’裡了。如果我從來沒聽說過伯克希爾,可能我的情況會更好。”如果巴菲特就這麼被伯克希爾拖垮,就像大部分失敗的投資者一樣,那故事就很簡單了,要麼一蹶不振,要麼上吊自殺,end of story。但是故事還要繼續下去,因為我們要了解的不是一個普通投資人。

他可是巴菲特。巴菲特通過聯繫內部股東,壓低股價,吃進了大量股票,成為大股東,對公司管理層進行了重組。之後他給新管理層開出了“開源節流”的藥方,保證伯克希爾能用最少的資本投入帶來最大的現金流。同時還取消了分紅制度,他認為拿著股東的錢進行分紅是不合理的。取而代之的是股權激勵,給員工做股東的機會,讓他們對公司的付出和他們自身的利益直接掛鉤。精簡化的伯克希爾漸漸開始有穩定的現金流,但巴菲特沒有用這些現金流繼續擴張紡織業這個夕陽產業,而是進行一系列投資,包括收購保險公司,為未來的槓桿投資提供了極度便宜的資金來源。

伯克希爾哈撒韋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殼”公司,這個曾經的紡織公司搖身一變成為巴菲特旗下所有子公司的母公司。世界上有好的投資標的,也有壞的投資標的。只要是人,都會犯錯,都會投資到糟糕的標的。為什麼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投資人?因為當他一時失手投資了糟糕的標的時,他做的不是撤資,不是認命,而是親身實地去改變這個投資標的的屬性,把壞的,硬生生轉變成好的。1964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16美元一股,現在30萬美元一股,翻了近1萬9千倍。

股神是如何煉成的?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複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