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三體軍事 國之利器第882期 米格-29戰鬥機曾經和中國空軍一度很有緣分,1990年代之後在北約和獨聯體空軍服役的數量也很多,說米格29是世界上最多產的戰鬥機之一也不過分。但是米格29就是無法形成強大的口碑優勢,因為其設計被認為存在一些重大缺陷,即便俄羅斯合飛機公司試圖通過新的米格-35推動該系列戰鬥機繼續出售,但依舊不見起色。與其搭檔蘇27相比,米格-29顯然要暗淡不少。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20世紀80年代,米格-29被認為是一種低端的空中優勢戰鬥機,蘇聯空軍、防空軍試圖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戰鬥機,從設計上看,米格-29也一點都不差,雙發、雙垂尾的佈局也足夠驚豔。但是在航電上,米格-29就差很多了。Su-27採用先進的計算機電傳操縱系統,米格-29儘管發動機和機翼的佈局和蘇-27很像,但是依靠傳統的液壓控制舵面。

而且機身較小的缺陷也很明顯,就是無法安裝更大的雷達,所以米格29只用了一個功率較小的雷達,內部燃油也不算很多。本文三體軍事獨家,有且只有發頭條號,若在其他平臺出現均為未經授權轉載。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這就是單發重型戰鬥機與雙發中型戰鬥機的選擇性問題,如果定位在20噸的戰鬥機,肯定是單發更有優勢,雙發有兩臺發動機,油耗肯定比單發要高。在內部空間的使用上,20噸級的戰鬥機體積基本上不會變化太大,兩臺發動機肯定要佔不少的空間,因此單發重型顯然更有優勢。

儘管米格-29和蘇-27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但設計​​的低端定位限制了米格-29在超視距範圍內進行空戰的能力,低功率雷達限制了米格-29在一定範圍內對抗北約戰機的能力,整體作戰能力要低於蘇-27至少兩個檔次。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如今米格-29還在堅強生存著,完全是依靠印度海軍45架米格-29K的訂單續命。印度海軍花了22億美元買了45架米格-29K,竟有一半不滿意,故障率太高,俄羅斯專家要直接進駐航母才能解決問題。導致印度再也不相信俄製戰鬥機了,這也是印度從蘇-57項目退出的一個間接原因。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如果殲15要出口,也不意外,專家:印度海軍買了45架竟一半不滿意

俄羅斯海軍也採購了一些米格-29K使用,這完全是因為蘇-33沒有後續機型,想必俄海軍也知道米格-29K確實不好用,如果殲15哪天要出口,也不意外,其實殲15非常適合俄海軍的航母。就看俄羅斯願不願意向中國採購殲15戰鬥機了,這或許是開不了口的問題。本文三體軍事獨家,有且只有發頭條號,若在其他平臺出現均為未經授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