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北方的都請注意了!「鬧事情」的蜱蟲又來了!

炎炎夏日,天氣漸熱,在大家換上短袖短褲的同時,新的煩惱又來了——蚊子!驅蚊防蚊成了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然而,最近的一則新聞提醒我們,夏季不但要防蚊,還得防蟲!

蜱蟲是什麼?

蜱蟲是一種需要從別的動物身上吸血才能存活繁衍的蟲子,它們會寄生在野生動物或鳥類身上。

大多數蜱蟲有特定的宿主動物,所以一般不特別強調防備。

但有一些蜱蟲宿主更廣泛,可寄生在人身上,也能寄生在寵物或者牲畜身上。

因此,才會有一些去了野外或經過草坪的人被蜱蟲咬傷的報道。

蜱蟲叮咬,真的那麼厲害嗎?

蜱蟲的「嘴」,結構複雜,長著一些「倒刺」,導致人或動物被叮咬後,難以直接取下。

所以,被叮咬者,最常見的後果是對應部位的皮膚感染。

蜱蟲本身沒什麼毒性。不過,它們具有吸血為生的特性,如果蜱蟲生活的環境惡劣,它們就可能傳播一些嚴重的疾病。

例如在地方性流行病高發的地區,或春夏等流行性病毒活躍的時間段,蜱蟲就可以傳播一些嚴重疾病,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常見的有萊姆病、出血熱等等。

防蟲手冊

夏季外出時,大人小孩最好穿上長袖長褲,不要穿涼鞋,袖口和褲腿紮緊;穿上淺色的衣服,如果不穿長袖長衣,出門前最好噴上驅蚊液(太小的孩子不推薦噴);郊遊時遠離草叢或樹木,更不能躺在草叢中。野外活動結束後,最好上下檢查一遍孩子的身體,尤其是頭皮、腰部、腋窩、股溝和腳踝下方等部位,以確保沒被蜱蟲叮咬。

如果不慎被蜱蟲咬傷,千萬不要用鑷子或指甲直接將其拔除,也不能用手指將其捏碎,因為蜱蟲體內有病毒,直接拔出可導致毒液流出,讓皮膚感染或糜爛,甚至會讓人體中毒發燒頭痛,有些蜱蟲還帶傳染性病毒。

南方的,北方的都請注意了!“鬧事情”的蜱蟲又來了!

取出蜱蟲後: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劑做局部消毒處理,嚴重者可能需要應用抗生素;隨時觀察監測身體狀況,如果出現發熱、叮咬部位腫痛、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國際醫哥提醒廣大市民,蜱蟲叮咬,如果能及早發現並進行妥善處理,一般不會帶來嚴重後果,因此大家不必過於恐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