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我不是王毛》是一部由趙小溪指導,

王大治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6年上映。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評分

簡介

少林寺學武歸來的狗剩(王大治 飾)暗戀青梅竹馬的杏兒(葛曉鳳 飾),但窮二代 的他遭到岳丈(羅京民 飾)嫌棄。一沒家產繼承,二沒手藝創業的狗剩只能頂替兄弟從軍,以捨身賣命的方式賺取軍餉,攢錢提親。但在從軍過程中被同村情敵楊三(郭金傑 飾)設計陷害,誰想鄉公所所長楊三對杏兒圖謀不軌,屢次失敗後引來日本人,狗剩為了心愛的人選擇和敵人同歸於盡....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王大治

對於王大治這個名字,它和“其貌不揚”以及女明星董潔緊密聯繫在一起,但不可否認他的演技是不錯的,至今我還記得《士兵突擊》裡他扮演的許三多的二哥--許二和。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再看導演趙小溪,看看他拍的片子。2013年拍攝經典恐怖片《假髮》中國版;2013年06月14日《枕邊有張臉》;2013年07月05日《咒·絲》......

一個常常拍粗糙國產恐怖電影的導演,配上一個土味十足活在“醜聞”裡的男演員,究竟能碰撞出什麼火花?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劇照

答案是,99%的可能是,什麼結果也沒有。往好處想,就算有結果,人們最多將影片中男主角王大治與董潔的“戀情”再拉出來遛一遍,隨便再次吐槽一。

如果事情真的就到這一步,估計這電影就算連名字人們都懶得看一眼,頂多國產電影史上又多了一部爛片,出現無賴男主王大治藉助緋聞妄想借著爛片翻身的邊角新聞。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真 王毛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杏兒

而事情的結果,卻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這個電影竟然有些好看,男主角在演技加持下好像變的沒有那麼“醜”,而導演也不再是那個只會拍爛片的導演,在他身上看到了電影藝術家的氣質。究竟是怎麼回事?可能是自帶的“喜劇”標籤吧。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楊三


觀眾對於充滿喜劇因素的片子天然是自帶好感的,而這部片子更是充滿了濃濃的黑色幽默,簡直讓我不能自拔。黑色幽默,黑色幽默,講的人多,但究竟是什麼,在這裡要給各位姥爺科普一下啥叫“黑色幽默”。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黑色幽默,是一種荒誕的、變態的、病態的、哭笑不得的幽默,20世紀60年代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

“黑色幽默”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屬於喜劇範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黑色幽默”的產生是與60年代美國的動盪不安相聯繫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荒謬可笑的事物和“喜劇性”的矛盾不是作家們憑主觀意志所能創造的,它們是那種社會生活的反映。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對於這個概念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而用我自己的理解,“黑色幽默”其實就可以等同於一個詞那就是“糖裡有屎”。為何這麼理解,黑色幽默按照其概念理解就是充滿悲劇內核的喜劇。

黑色幽默的電影不在少數,國外最有名的莫過於英國導演蓋·裡奇的《兩杆大煙槍》,而國內則是深受其影響的甯浩,他的代表作《瘋狂的石頭》讓中國觀眾真正的體味了一把“黑色幽默”的魅力。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兩杆大煙槍海報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瘋狂的石頭


為何談及這部片子,有幾個優點讓人不得不注意

1. 語言

典型的河南方言,讓影片具有天生的親近感,河南方言不僅為影片增加了喜劇化色彩也讓故事真實性的得到提升(影片預告十分精彩)

2. 畫面

有致敬姜文《鬼子來了》的意思,整部電影主要是以黑白色調為主,只有在影片的結尾處,當一切都結束了畫面變成了彩色。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鬼子來了

在影片的結尾,畫面中出現了穿著紅衣、拿著風車小女孩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而鏡頭一轉出現了面帶笑容“狗剩”也出現了那個穿著紅衣的真正心上人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3.結構

這電影的神奇之處,還在於它將典型的好萊塢模式和國產抗日英雄片特色緊密的結合。導演將主人公“狗剩”置入了沒錢娶媳婦的困境中,幾塊大洋和三間瓦房成為了他的終極目標。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他一次又一次的作“逃兵”,一點一點的試圖讓自己從困窘走出來。在他一次又一次逃跑的過程中,簡直是笑點密集。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而在電影后半段,伴隨著新四軍裡“指導員”的出現影片走入後半段,他的那句“沒有國家哪裡來的小家”可謂充滿了紅色經典片色彩,也正是在指導員這個唐僧一般絮絮叨叨的人物的引導下,狗剩開始有些覺悟,他的內心開始有了“國家”的概念。最終在面對家人和愛人的死去,狗剩選擇了和敵人同歸於盡,他死的既壯烈悽慘又堂堂正正。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順便一提這部片子是八一製片廠出品的,是不是典型的又紅又正。

4.電影海報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目前找到這三款海報都很有特色,也極具藝術色彩,至少和國產的許多小成本電影海報相比,你看不出任何敷衍的感覺。


影片情節跌宕起伏,既刻畫出歷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又具機智的諷刺和辛辣的幽默 。前喜後悲,節奏把握的很好。在結尾處,日本兵屠殺部分乾脆利落,因而顯得特別逼真和殘暴。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總而言之,這是非常出色的小成本電影。如果有在院線重映的機會,希望大家一定要去支持。不知是電影成就了導演和王大治,還是王大治和導演成就了《我不是王毛》這個電影,這一切只能留給觀眾評判。

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

好的影片有它獨特的個性,願大家給自己也給它們一個機會。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嗷嗚~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還記得王大治嗎?這是要“翻身”

長按二維碼識別公眾號,更多精彩內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