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被劃分爲「蒙古人種」,這個錯誤一直影響至今!

簡單按膚色直觀劃分為;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棕種人。

按體質、體型、膚色、髮型等生物遺傳特徵,世界劃分了4個人種:蒙古利亞人、高加索人、尼格羅人、澳大利亞人。

中國人被劃分為“蒙古人種”,這個錯誤一直影響至今!

蒙古人種,又稱黃色人種,是世界四大人種之一,約佔世界人口的37%,中國被劃分為此類人種。所謂的黑白黃三大人種劃分,並無科學道理,是西方殖民主義思潮氾濫的時候,一幫西方的人類學者,憑藉他們所認為的當時的先進知識,和他們在人類學領域的絕對話語權,提出的一個歧視性的人類分類學的“學術名詞”。

中國人被劃分為“蒙古人種”,這個錯誤一直影響至今!

相對於白色人種而言的話,西方學者認為白色人種是高貴而優秀的人種,黃種人沒有白種人高貴。在元朝時期,蒙古人的鐵騎曾經征服半個世界,也曾經對中國有過短暫的統治。而蒙古鐵騎橫掃歐洲以及屠殺,給歐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蒙古人在歐洲白人的眼裡不是尊敬,而是真正的對蒙古人的恐懼,白人把蒙古人稱為野蠻人。

中國人被劃分為“蒙古人種”,這個錯誤一直影響至今!

在古代有段時期,中國和西方的關係還是友好的時候,西方也同樣認為中國人也是和他們一樣,是令人自豪的白皮膚。但是在清朝閉關鎖國之後,中國限制西方人在中國傳教,這個就引起了西方的不滿,對中國也就沒有那麼友好了,對中國的膚色也不沒有再使用白色作為描述了。慢慢就開始使用黃色,棕色等代名詞,後來直接就是往蒙古人上面歸類,意味著對黃種人的歧視。

中國人被劃分為“蒙古人種”,這個錯誤一直影響至今!

在“黃種人”和“蒙古人種”被創造出來後,兩個概念迅速結合在一起,並普遍被歐洲認可和引用。同時,歐洲人把匈奴人、蒙古人西侵歐洲的歷史記憶相聯繫,發展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

近代歐洲人對“黃禍”的恐懼,主要針對日本人和中國人。加重西方人對“黃禍”的恐慌的事件有兩個,一是中國1900年的義和團事件,使在華歐洲人受到很大震動;二是1905年日俄戰爭,黃種之日本戰勝白種之俄國,讓西方各國大為震驚。

這種含有歧視意義的人種分類,卻先後被中國和日本認可。

所以中國人在牽涉到人類學的時候,我們的專家學者應該回避“蒙古人種”這個詞彙,個人建議是提出中國人是“華夏人種”概念,幾百萬人口的蒙古人也代表不了十四億中國人,尤其“蒙古人種”這個人類學名詞,帶有隱晦的歧視性。

在相關的歷史研究文章中,一概不使用“蒙古人種”這個詞彙,說到中國的人種問題時,皆可以表述為“華夏人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