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禪城一張圖:打造智慧城市新引擎

实践|禅城一张图:打造智慧城市新引擎

实践|禅城一张图:打造智慧城市新引擎

7月20日下午,由禪城區數據統籌局組織“禪城一張圖”數據資源門戶培訓會議在禪城區行政服務中心魁奇路大廳2樓會議室舉行,全區各部門的數據專員均出席接受培訓。此舉意味著從本週起,禪城區各行政部門將可通過“禪城一張圖”數據資源門戶瞭解禪城大數據“家底”,並結合部門實際運用該數據空間內的數據資源深化業務改革,更好的惠及民生。

“禪城一張圖”作為引領禪城區大數據發展的基礎底圖,是禪城區唯一權威性的空間大數據中心。檢索人只要在地圖選定地理位置,就可通過點擊不同圖層瀏覽該區域自然人和法人的相關數據,簡便高效。目前,門戶系統已積累14個部門共計10大類、87小類數據,按服務主題和發佈單位進行目錄分類,包括人口、企業、地名地址、城市建設、城市規劃等主題服務數據。這些數據將為全區城市建設發展提供智慧決策,助力“智慧禪城”建設。

实践|禅城一张图:打造智慧城市新引擎

“禪城一張圖”是什麼?

是 “數字禪城”的堅實“地基”

據禪城區數據統籌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禪城一張圖”數據資源門戶,是基於空間地理信息的數據資源服務門戶,整合多專題、多尺度、多格式的地理信息數據,構建成標準性、唯一性和權威性的空間大數據中心。它匯聚了禪城多個部門的“一張圖”,包括教育、規劃、國土、建設、工商、環保、農辦等部門,形成資源目錄,並通過空間地圖的形式呈現。

“‘禪城一張圖’聽起來似乎抽象、複雜,實際上並不複雜。形象的來說,好比是將禪城區轄區內的人、事、物等轉化成數據信息,然後對應放在一個數據空間‘盒子’裡,我們把這個‘盒子’起名叫做‘禪城一張圖’,實際上它是客觀、實體禪城的數字化、可視化呈現。”區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副主任梁健榮如此解釋“禪城一張圖”,“比如我們所住的地方是實體的可感知的禪城,我們再通過信息化手段在數字空間內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數字禪城’,這個‘數字禪城’是通過數字化來呈現的。”

“‘禪城一張圖’是整個‘數字禪城’的基礎底圖,是信息時代中的‘基礎設施’,更直白的說,是‘數字禪城’的堅實‘地基’。”梁健榮進一步解釋說,“我們現在的城市有高速公路,有機場,有碼頭,有了這些重大的基礎設施,城市才有進出口貿易、酒店、有餐館、有電影院,有好的環境,進而吸引高素質人才聚集。‘禪城一張圖’就好比是信息化時代禪城的‘新機場、新碼頭、新高速公路’,有了這些重大的基礎設施作支撐,才有別的職能部門一張張圖疊加進來,進而建成生命力強大、運轉高效智能的‘數字政府’。”

禪城一張圖有什功能?

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

據介紹,“禪城一張圖”項目於2017年11月正式啟動,通過多輪需求調研、數據入庫、專題業務系統部署、指標對接、系統集成等多個項目階段,最終於今年6月完成項目初驗。禪城區數統局作為禪城一張圖項目的數據支撐“大後方”,致力於實現全區地理空間數據資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是“禪城一張圖”構建的具體統籌、執行單位。

“禪城一張圖”的總體構架由基礎層、數據層、平臺層和應用層組成,四大層塊各施其職。基礎層為“禪城一張圖”平臺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和安全資源;數據層通過數據交換作業工具和管理工具將各類地理信息數據進行抽取、清洗、管理和融合;平臺層主要負責對服務進行共享、監控、權限管理和數據可視化呈現;應用層則包括各項專題應用系統、綜合應用系統、數據資源門戶及政務資源地圖等。

实践|禅城一张图:打造智慧城市新引擎

在區數統局多方協調與不懈努力下,目前“禪城一張圖”平臺已經積累了14個部門,10大類,87小類一共約188萬條(每一個空間節點算一條數據)的地理信息數據,數據類型全面、多樣,包括基礎數據、自然人、法人、地名地址、城市規劃等87類。

“禪城一張圖”打通了禪城區各行政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引領“一張圖革命”。在改革實施之前,各政府單位對地理空間信息數據需求量大但各部門間缺乏信息交換的紐帶,“禪城一張圖”打通了各部門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和交換。針對數據信息時效性強、涉及範圍和內容廣等問題,“禪城一張圖”的構建有利於科學管理、及時更新並充分共享海量的數據信息,為政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分析參考。“禪城一張圖”建設項目,是用信息化撬動“互聯網+”治理變革的縮影,為政府決策及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提供詳實、科學的空間數據支持,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通過“禪城一張圖”項目的建設,不僅能準確掌握禪城區空間地理信息動態,為區屬各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支撐部門業務的運行,更能夠向民眾提供更為精細的地理空間信息服務、政務服務與城市管理服務。

“禪城一張圖”與各部門“一張圖”有何區別和聯繫?

是整體和局部的關係

禪城區數據統籌局負責建設“禪城一張圖”,部門也有自己的“一張圖”,那麼“禪城一張圖”與等各職能部門的“一張圖”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梁健榮表示,形象的來說,“禪城一張圖”與 “汙染防治一張圖”“農村集體經濟數字雲圖”“建設一張圖”等職能部門的“一張圖”之間的關係是“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如果說“禪城一張圖”對應的是禪城整座城市數據信息的話,那麼“防治汙染一張圖”“農村集體經濟數字雲圖”等則是“數字禪城”裡面的“一條街道”或者“一棟建築”,是“禪城一張圖”裡面的一個組成部分。

“禪城一張圖”與各部門的“一張圖”也是有機聯繫的,“禪城一張圖”的基礎數據來源於各職能部門,“禪城一張圖”形成了一個吸納能力強大的“大數據池”,各條線部門的數據源源不斷、實時鮮活的匯聚到這個“大數據池”中,經過禪城區數據統籌局的清洗、整理、分門別類的歸納收集,形成了一個琳琅滿目、物種豐富的“大數據”超市。各職能部門根據各自職責所在、業務所需,來“大數據超市”挑選數據,為部門業務的信息化改革做出支撐,這也是一張圖的“反哺”功能。禪城數統局局長鄭小廣說,接下來,數統局還將根據部門的需求,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

應用案例

一、“環保一張圖”

汙染源一圖在手 高效監管精準決策

禪城區一張圖(汙染源)整合環保、交通、建設、水務工程專題數據,構建禪城區“環保一張圖”,探索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環境評價等多方面數據集成,推動地理信息與環境保護的數據融合服務,為相關職能部門提供直觀的應用展示以及精準管理和防控,為區領導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該系統主要有四大亮點:

1

亮點一是大數據整合。禪城一張圖(汙染源)綜合環保、交通、建設、水務的數據,結合禪城一張圖的基礎底圖進行數據融合,促進了數據的融合共享。

2

亮點二是數據的可視化呈現。與地圖緊密結合,在地圖上可以直觀顯示大氣監測站點以及各類汙染源的地理位置,將大氣檢測站點與汙染企業、工地的地理位置進行關聯,通過緩衝區分析功能對檢測站點周邊1公里、3公里、5公里範圍內的汙染源情況進行直觀的分析,為汙染源的精準管理提供支撐。

3

亮點三是數據可持續更新。與各部門的業務緊密結合,提供系統後臺功能對數據進行更新和維護,實現了專題數據的持續更新功能,動態鮮活。

4

亮點四是系統具有可拓展性。可按需接入各類數據,包括新的汙染源、傳感器數據等。

“環保一張圖”的主要功能有:

1

對汙染源地理位置、分佈情況直觀展示。可以在地圖上直觀看到禪城轄區各個汙染源(包括大氣監測站點4個、需要重點監控的易發生汙染的企業96個、建設工地102個、交通工程50個、交通站場41個、水利工程23個)的地理位置、分佈情況(集聚情況),可選取某個類型(例如汙染企業)分類查看,亦可同時查看全部。

实践|禅城一张图:打造智慧城市新引擎

禪城一張圖(汙染源)

实践|禅城一张图:打造智慧城市新引擎

2

汙染源查詢、定位、查看詳情。可隨時通過查詢欄以關鍵字快速查詢,準確定位到某個汙染源的具體位置,對應位置的村、居委會,查看其詳細信息,包括名稱、地址、狀態、紅線範圍(地圖上以線、框圖示)等,也可以按鎮街、工程狀態以及分類進行查詢,顯示想要查詢的結果內容。

3

各類汙染源的統計分析。可按鎮街、汙染源的狀態、年份等統計分析汙染源的情況,以條狀圖、餅狀圖等可視化的形式展示出來。

4

接入傳感器數據,包括實時工地視頻、揚塵傳感器、企業排汙數據,實時掌控各類汙染源及空氣質量情況。通過傳感器獲取監測站點、建設工地監控、揚塵、企業排汙數據等實時數據,並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示出來,實時掌握各類汙染源及空氣質量的情況,進行預判,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5

監測站點輻射範圍展示、分析、決策。查看監測站點的實時監測數據,分析站點1公里、3公里、5公里(還可根據需要自定義範圍)內的汙染源分佈情況,並可導出相關數據方便工作人員統計、分析,同時可關聯查看其詳細信息(傳感器數據等),例如當監測到某大氣監測站空氣質量較差且PM10(與揚塵關聯度較高)數據偏高,那麼此時可通過此功能分析汙染源的情況,查看輻射範圍內的工地有哪些,哪個工地的揚塵傳感器數據較高,調用現場監控就可立即查看現場情況,無需到現場就可為下一步採取什麼措施提供決策依據,提高了決策的效率和精準度。

二、防澇一張圖(正在開發)

可實現內澇風險提前精準預警和緊急處置

眼下正值颱風多發的雨季,前段時間的颱風“艾雲尼”攜來的大暴雨給禪城帶來了多處水浸影響。根據現實需要,“禪城一張圖”目前正在開發禪城大數據城市防澇“一張圖”,依託智能的軟件系統,建設內澇大數據平臺、內澇全網智能監測系統、預警響應系統(監控中心通過數據研判,生成內澇積水預警)和應急處置系統(通過LED顯示屏、短消息平臺、微政務發佈等相結合的方式、提前發佈警告信息,啟動相應預案),實現對城市內澇災害的評估和提前預警,及時啟動城市內澇預警響應,聯合各職能部門開展內澇災害應急處置,建立一套城市內澇管理的制度和標準,通過數字化更精準的管理和處置內澇問題。

1

可實現多部門海量數據整合

由於城市內澇精細化治理需要針對每個環節的信息綜合分析後,才能形成可信的、有效的“一張圖管理”體系。因此,防內澇數據中心建設本項目的核心重點之一。數據中心的建立可以實現對氣象、水務、三防、公安、交通、應急辦等職能部門的數據融合,促進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緊密協作性,解決各個環節全面數據信息的參考價值,也可以規範各個環節的數據要求。另一方面,通過數據中心的建設可以實現對禪城內澇信息統一管理,為城市內澇精細化治理進行深入分析,為日後城市精細化服務改革趨勢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2

可實現內澇風險提前精準預警

禪城大數據城市防澇“一張圖”平臺數據選擇利用各種數學算法,構建數學模型,實現海量數據的處理分析對城市內澇發生的時機和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可對內澇災害提前和精準預警。

3

可實現內澇緊急事件迅速處置

該項目可以及時準確獲得水浸黑點實時水情數據和管網運行預警信息,為應急防汛工作提供決策依據;為制定不同等級雨情下科學的城市內澇災害應急預案提供數據支持;依據區域內全局的管網運行數據合理指揮局部水浸黑點區域的排水搶險工作。

4

融入綜合雲平臺、助力城市治理

通過在城市內澇防治領域的業務處置以及數據的分析和展示,大數據城市防澇“一張圖”將逐步實現“人、事、物”聯網,提高各部門在城市內澇管理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有效支撐政府的精準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