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本磚家於上週五晚飛抵昆明,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來幹啥? 必然是“逛吃逛吃”啊。

眾所周知,雲南人民和廣東人民一樣敢吃能吃,除了不吃福建人以外,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大量以昆蟲入饌,乃是雲南(部分地區)的特點。既來之,則吃之,翌日中午即迫不及待地前往小有名氣的“昆蟲窩子”飯店。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到後廚去點菜時就驚了一小下,從未見過扁的像柿餅一樣的捲心菜!生活壓力這麼大嗎?但扁捲心菜也是捲心菜,本磚家也不是專門跑過來吃素的,不可能點這菜吃。重頭戲還是昆蟲。

該飯店大概有十幾種昆蟲的存貨,有些呈黃白之色,有的則黑不溜秋,按照店家的規則,我選了兩個拼盤共七種。雖有遺珠之憾,但也只能如此,胃腸有限,放肆不得啊。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這第一種嘛,並不太陌生,蝗蟲而已,稀鬆平常。看這些蝗蟲小巧玲瓏尖嘴猴腮的模樣,恐是竹蝗稻蝗之流。沒多大勁,要論吃還得是東亞飛蝗或者棉蝗才好。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第二種為該店所有昆蟲之中的巨無霸,體長大概有六七釐米的樣子,店家註明為“柴蟲”。據我考證,柴蟲應為某種鞘翅目昆蟲的幼蟲,最大可能是某種天牛,即青島人稱之為“哈蟲”的東西。但這種“哈蟲”如此碩大,不知成蟲會兇悍成啥樣,思之悚然。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第三種略可愛,體態珠圓玉潤,顏色金黃。我專門詢問過廚師,對方告之為“椰子蟲”。經新浪網友鑑定,此係鞘翅目象甲科“紅棕象甲”的幼蟲,又稱棕櫚象甲(學名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第四種系較為著名的“竹蟲”,不客氣的說,長得有點像蛆。有些當地人叫它“竹節蟲”,而我則一度認為這是竹象的幼蟲,這兩種說法都不對,其真實身份是鱗翅目筍蠹螟蛾的幼蟲。而竹節蟲屬於直翅目,竹象幼蟲則和紅棕象甲幼蟲一樣是肥碩的一坨。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第五種是核桃蟲的蛹,中文正名為

胡桃珠天蠶蛾,好複雜的名字。蛾子的蛹大抵如此,小時候從地裡刨出過據說是豆蟲的蛹,大概也這個模樣,好似一支極短粗的鋼筆。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第六個被呼為“芭蕉蟲”,是為黃斑蕉弄蝶的幼蟲。同志們,終於從蛾子吃到蝴蝶了,可喜可賀啊!弄蝶科的物種雖然顏值低下,幾近撲稜蛾子,但好歹也是蝴蝶。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第七個看上去有點怪異,頗似一種家居常見昆蟲蠼螋,實際上它是某種蜻蜓的稚蟲,大名鼎鼎的水蠆。眾所周知,蜻蜓是要點水的,點水就是產卵,卵在水中孵化後即為水蠆。按說蜻蜓捕食蚊蟲,大有益於人類,這種就不該點......那啥,下不為例吧。

沒吃過昆蟲宴,別說你去過雲南!

一頓飯只有蟲子也不合適,咱又不是盤絲洞出身。除此之外還點了倆別的,炒牛肝菌和南瓜頭,略過不提。這頓“昆蟲宴”總體不錯,符合本磚家的口味,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蟲子久經冷凍儲存,幾乎就剩了個空殼。比如柴蟲,體型雖然氣勢恢宏,但“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不對,連草莽也沒有。其中以“芭蕉蟲”為最佳,至少它還有一定的內涵。

作為山東侉子,以昆蟲為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且不說油炸金蟬和蠶蛹蜂蛹,本磚家連金龜子蟈蟈豆蟲蠶蛾都親自吃過;而上述昆蟲,均沒有超越金蟬的資質。所以,這一頓飯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好奇多於嘴饞,來都來了,不吃一次回去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