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爲何成爲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

趙孟頫(1254年 —1322年),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秋興賦》

在浩瀚的歷代書法家中,爭論最大的非趙孟頫莫屬了。溢美者很多;貶損者也不少;愛恨交加的也大有人在。爭論焦點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貳臣,無骨氣,因人廢書;二是書俗氣,為法所束,柔媚無骨;三是書精美法正,得二王真傳,等。試讀趙孟頫以下歷代書論,大多都會論述到趙孟頫。下面簡要列舉如下: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秋興賦》

褒者:

解縉:獨吳興趙文敏公孟頫始事張即之,得南宮之傳。而天姿英邁,積學功深,盡掩前人,超入魏晉,當時翕然師之。康裡平章子山得其奇偉,浦城楊翰林仲弘得其雅健,清江範文白公得其灑落,仲穆造其純和。——《春雨雜述》

紀曉嵐:孟頫以宋朝皇族,改節事元,故不諧於物論。觀其《和姚子敬韻詩》,有“同學故人今已稀,重嗟出處寸心違”句,是晚年亦不免於自悔。然論其才藝,則風流文采,冠絕當時。不但翰墨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讓於虞、楊、範、揭之間,不甚出其後也。

朱和羹:子昂得《黃庭》、《樂毅》法居多。邢子願謂右軍以後惟趙吳興得正衣缽,唐、宋人皆不及也。(《臨池心解》)

馬宗霍:元趙子昂以書法稱雄一世,落筆如風雨,一日能書一萬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數萬裡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秋興賦》

貶者:

項穆:若夫趙孟頫之書,溫潤閒雅,似接右軍正脈之傳,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書法雅言》

馮班:趙松雪書出入古人,無所不學,貫穿斟酌,自成一家,當時誠為獨絕也。自近代李楨伯創“奴書”之論,後生恥以為師。甫習執筆,便羞言模仿古人,晉唐舊法於今掃地矣!松雪正是子孫之守家法者爾。詆之以奴,不已過乎!——《鈍吟書要》

王澍:子昂以有宋宗臣,失身事元,可謂悖矣。後世以其楷法之佳,而不忍斥去,節取何所不可?李斯之篆法,至今重之,得謂以此而宥其亡秦之罪乎?子昂書法自佳,身自失節,當分別觀之,不可牽此蓋彼也。——《虛舟題跋》

傅山:貧道二十歲左右,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法,無所不臨,而不能略肖。偶得趙子昂《香山詩》墨跡,愛其圓轉流麗,遂臨之。不數過而遂欲亂真,此無他,即如人學正人君子。只覺觚稜難近,降而與匪人遊,神情不覺其日親日密,而無爾我者然也。行大薄其為人,痛惡其書淺俗,如徐偃王之無骨,始覆宗先人四、五世所學之魯公而苦為之……寫此詩仍用趙態,令兒孫輩知之勿復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須知趙卻是用心於王右軍者,只緣學問不正,遂流軟美一途。——《作字示兒孫》

傅山:予不極喜趙子昂,薄其人而遂惡其書,近細視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綽約自是賤態,潤秀圓轉尚屬正脈,蓋自《蘭亭》內稍變而至此,與時高下亦由氣運,不獨文章然也。——《家訓》

傅山:秉燭起長嘆,奇人想斷殤。趙廝真足異,管婢亦非常。醉豈酒猶酒,老來狂更狂。斫輪餘一筆,何處發文章。——《秉燭》詩

傅山:不拘甚事,只不要奴,奴了,隨他巧妙刁鑽,為狗為鼠而已。

吳德旋:趙松雪一味純熟,遂成俗派……——《初月樓論書隨筆》

朱履貞:至如趙文敏書法,雖上追二王,為有元一代書法之冠,然風格已謝宋人。——《書學捷要》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秋興賦》

愛恨交加者

董其昌:吾於書似可直接趙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潤之氣。惟不能多書,以此讓吳興一籌。吾鄉陸宮詹以書名家,雖率爾作應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學字,何得放過?”陸公書類趙吳興,實從北海有入,客每稱公似趙者,曰:“吾與趙同學李北海耳。”書家以險絕為奇,此竅惟魯公、楊少師得之,趙吳興弗能解也。今人眼目為吳興所遮障。——《畫禪室隨筆》

董其昌:吾於書,似可直接趙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潤之氣。惟吾不能多書,以此讓吳興一籌。——《畫禪室隨筆》

梁巘:子昂書俗,香光書弱,衡山書單。學董不及學趙,有牆壁,蓋趙謹於結構,而董多率意也。——《評書帖》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歸去來辭》

對趙孟頫書法的褒貶,儘管有些帶個人情緒如傅山、帶較勁成分如董其昌,但大致真實地反映了歷代書家對他的中肯判斷。時下很多習書者依然熱愛趙孟頫的書法,不少獲獎書家也多得之於趙孟頫,帶動了更多人的喜愛趙孟頫。然而趙孟頫書法有其長處,然而其短處誠如上面所言,也不可不察。只有辯證地汲取與揚棄,才能不被其書法所囿。

唐重法之後,北宋時期為打開新路,著力在意,尚意之風大行其道,北宋四家為其代表。重意難免帶來放肆、粗野,南宋後,趙氏王朝開始中興二王之風,直接影響了趙孟頫書法的取捨,也與趙孟頫的性格一拍即合,即所謂書養人,人養書。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小楷 黃庭經

近代張宗祥較為客觀地評價了趙孟頫書法:蓋趙氏特與宋唐立異,諸家不同耳,非本源上不同也。趙之弊在魄力略薄,亦非法之不合也。其魄力所以薄者,趙氏一生集王書之大成,意在去拙存巧,巧多拙少故薄也。論王書之系至趙,而人工之巧登峰造極矣。世人見其巧不可階,則又思反而求諸樸。譬如閱畫,日見金碧渲染之作,必思墨石枯枝以為有天趣自然之妙。此觀念之變遷,豈趙字之罪哉!與趙並時者為鮮于氏,知不能以巧勝趙,故以拙為工也。夫字是否巧勝於拙,巧為字之極則?此又一問題。至巧之極,而目為字之弊,實非通論。何也?字者,人造者也,人造則必由人力,日求其工,又何害其為巧乎?故嘗以為自宋至元,書學有趙,得一結束,而趙者實王字之功臣也。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心經

總結以上諸論,我們該如何在趙孟頫身上古為今用呢?

其一,趙孟頫書法在法,筆法、字法、墨法皆胎息於二王尤其是王羲之,此三方面可取;然過猶不及,其筆法、字法過於熟練,將王羲之筆法簡化、俗化,亦不可不防;

其二、其書法書卷氣足,溫婉秀氣,喜愛此路書風者,亦可汲取;然秀媚書風傷骨氣,一味溫婉缺性情,取之不當亦有害;

其三、趙孟頫書法勝在巧,在人造之美,手札居多,章法平平,對初學書者無疑是方便之門;然人巧失天性,學之過久,易狀如算子缺變化,此亦須謹防。等等。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心經

學古人書是為了提升自己,學書之前,自須明辨。不在古人書不佳,而在我之不善學也。

千年繞不過去的趙孟頫,為何成為歷代書家中爭議最多的人

趙孟頫心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