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找到研究興趣,走上科研正軌?答案是「不要去找」

怎样才能找到研究兴趣,走上科研正轨?答案是“不要去找”

本文轉自科研圈

怎样才能找到研究兴趣,走上科研正轨?答案是“不要去找”
怎样才能找到研究兴趣,走上科研正轨?答案是“不要去找”

對於從事科學研究沒多久的青年人來說,如何找到傳說中的“研究興趣”,可能是困擾他們的一個最大難題。同在一個課題組,為什麼有人就能認定一個方向如痴如狂,一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卻甘之如飴;自己卻做什麼都舉步維艱,研究課題換了一個又一個,總也找不到那個令人感興趣的“點”?

一項新研究發現,從開始“尋找”興趣的那一刻起,你可能就已經錯了

撰文 OLGA KHAZAN

翻譯 李楊

審校 阿金 魏瀟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向我回憶起最近在一次本科生小組討論課上提出的一個問題:“你們中有多少人正在尋找自己的人生激情?”

她告訴我,“幾乎所有人都舉起了手,臉上洋溢著夢幻般的神情。學生們就像被一股浪潮席捲了一樣瘋狂地談論這件事。哇塞!真棒!”

德韋克接著問道:“那你們是不是覺得,只要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激情和興趣,它就會永不枯竭?”他們鄭重地點了點頭。

“我討厭潑你們冷水,但事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德韋克回答道。

人生激情和興趣,不是找來的

德韋克向他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當今社會(尤其是美國社會)是一個普遍的現象。1990 年以來,“追隨你的激情”這句話出現的頻率在英文圖書中增加了 9 倍。某大學的諮詢服務甚至聲稱,“找到你喜歡做的事,然後你就再也不用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了”。

但德韋克等人卻告誡大家:這個建議是一種誤導

“這樣宣揚‘人生激情需要尋找’的結果是什麼呢?”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Yale-NUS College)的心理學助理教授保羅·歐基夫(Paul O Keefe)問道。“它在暗示人們,如果你做了一件讓你感覺像是在工作的事情,那就說明你並不喜歡它。” 他給我舉了一個例子,曾有個學生不斷地從一個實驗室跳到另一個實驗室,就是為了找到一個能讓她激情澎湃的研究課題。“她的行為似乎在告訴大家,若走進實驗室,心中卻沒有完全充盈著熱烈的情感,那說明這個課題並不讓你感興趣。”

因此,保羅和他的兩位合作者——斯坦福大學的德韋克和格雷格·沃爾頓(Greg Walton)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提出,是時候改變我們對人生激情和興趣的看法了。他們一致認為,

激情和興趣不是被找到的,而是被培養出來的

在一篇即將發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的論文中,作者描繪了兩種思維模式之間的區別。一個是興趣固定理論(fixed theory of interests),即興趣是天生的,假以時日就會被發現。另一種是發展理論(growth theory),即隨著時間的推移,任何人都可以慢慢發展培養出興趣來。

為了研究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追求,論文作者針對大學生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因為這個群體在面臨專業選擇和職業發展時,常常被建議要“找到”自己的激情。

首先,學生們回答了一項問卷調查,根據結果被分成兩組。一組為“技術派”,即對數學和科學感興趣,另一組為“文藝派”,即對藝術和人文科學感興趣。他們還填寫了另一份問卷,用來確定他們對“人們的興趣不隨時間改變”這一觀點的認可程度。然後,他們閱讀一篇與他們興趣不符的文章——分給“文藝派”的文章是關於算法的未來,而分給“技術派”的則是關於當代哲學家德理達(Derrida)的。結果發現,參與者越是贊同興趣固定理論,就越是對不符合自身分組的文章不感興趣。

此後,文章作者重複了一個類似的“實驗”,但這次卻讓學生先閱讀兩種理論(興趣固定理論和發展理論)中的一種。那些讀了興趣固定理論文章的學生,不太會被一篇與他們興趣不相符的文章所吸引。

作者認為,這可能意味著贊同“興趣固定理論”的學生可能會放棄有趣的講座機會,因為這些講座不符合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他們也可能會忽視其它能夠與自己的學科進行交叉互動的學科

“如果激情和興趣是個早已完全成形的東西,那麼你的任務就是滿世界地尋找它——這太不現實了”, 沃爾頓(Walton)告訴我。“我或我的學生在學校的經歷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也許在學校你上了一堂課,聽了一次講座或跟別人談過一次話,然後你發現這個你以前不瞭解的領域其實很有趣。通過這樣一個投入精力、發展興趣的過程,你會對一個領域產生一種持久的激情。

怎样才能找到研究兴趣,走上科研正轨?答案是“不要去找”

圖片來源: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別被困難擋在門外

“興趣固定理論”不值得篤信的另一個理由是它會導致人們朝三暮四,過於輕易就放棄手上的事。畢竟,如果你覺得某件事做起來困難,就會很容易地認為它不是你興趣所在。在這項研究中,持有興趣固定理論觀點的學生認為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應該是很困難的——他們覺得這種理論會賦予他們“無窮的動力”不斷嘗試。

德韋克,該論文的作者之一,曾研究過與智力有關的幾種不同類型的思維模式。她的研究發現,秉持智力發展觀的人往往不那麼害怕失敗,因為他們相信聰明才智可以後天培養,而不是與生俱來的。研究作者告訴我,興趣與能力有關,但與能力不同。你可能對某件事感興趣,但不是很擅長。“我彈了 25 年的吉他,但我不能保證這項能力在過去的 10 年裡得到了提高”,歐基夫說。

德韋克告訴我,“找到你的激情”有一段值得驕傲的歷史。“在那之前,人們常說“要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天才一面”,這太令人生畏了。因為這意味著只有那些在某方面非常出色的人才能成功”,而 “發現你的激情” 則更貼近大眾,因為每個人都有興趣愛好。”但是這項研究表明,即使是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這個想法也會讓人們望而卻步,從而無法對某個領域進行深入探索。

這項研究還有個實驗:先讓學生們瞭解了興趣固定或發展理論,然後讓他們接觸一個新的領域:天文學。先讓學生觀看由《衛報》製作的一段有趣易懂的關於史蒂芬·霍金理論的視頻,然後讓學生們閱讀《科學》(Science)上一篇關於黑洞的極具挑戰性的專業性論文。儘管在看了視頻之後,學生們對黑洞都很感興趣,但那些接觸到“固定理論”的學生們說,他們在閱讀了這篇困難的《科學》論文後,就不再對黑洞感興趣了。換句話說,當你認為興趣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會改變的時候,你就會在事情變得艱難的時候放棄它

怎样才能找到研究兴趣,走上科研正轨?答案是“不要去找”

這項研究屬於預註冊重複性實驗(preregistered replication),這類研究在開始實施實驗之前,作者就公開聲明瞭他們的假設和方法。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出現p值操縱(p-hacking),近年來在心理學領域出現的數據造假已經讓許多研究蒙羞了。

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的 K.安倫·寧格(K. Ann Renninger)教授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她一直從事興趣發展方面的研究,並表示神經科學已經證實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換句話說,只要得到正確的指導,大多數人幾乎能對任何事情產生興趣

她說,在 8 歲之前,孩子們願意嘗試任何事情。在 8 歲到 12 歲之間,他們會開始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如果他們在某件事上不如同齡人做得好,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因此,在那種情況下,教育者必須尋找新的方法來讓他們對某些科目感興趣。

雖然作者沒有對成年人進行測試,但他們表示這項發現也適用於年齡稍大的人群。例如,當一個家裡有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人們對為人父母的興趣會逐步增加。“一個對癌症一無所知的人,假如 TA 的母親不幸得了癌症,那 TA 十有八九會很快成為一名癌症‘專家’

”,歐基夫說。

另一項關於成人對興趣的看法的研究表明,那些認為興趣和激情是被尋找到的人,往往會從一開始就選擇適合他們的工作,他們會優先考慮工作的樂趣而不是報酬。與此同時,那些認為激情是可以培養的人,在工作中會優先考慮其他的目標而非樂趣。並且,研究報告的作者寫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後者的職業發展會越來越好。因為他們在事業中沒有獲得完美契合度的時候,依然擁有振作起來的能力。對於他們來說,讓人獲得對工作的激情的方法可不止一種。”

那麼,如何讓孩子們及時養成這種“發展型”的興趣觀呢?如果你是一名家長,你要儘量避免在發展興趣愛好時遇到困難時就輕易放棄。如果你放棄了,你的孩子會注意到的,歐基夫說。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明確的方法可以培養出關於人生激情的“養成式”心態了。除非你意識這是一種有效的思考方式,那麼你的激情很可能就會隨之而來。

“我們只是試圖揭開“找到你的人生激情”這一命題背後的含義,”沃爾頓說。“事情有時候並不是你認為的那樣。多掌握一些知識,會讓我們更有力量。”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8/07/find-your-passion-is-terrible-advice/564932/

-END-

關注Science公眾號,後臺回覆【Endnote禮包】【Origin禮包】即可領取相應Endnote安裝包Origin安裝包!更多精彩,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