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那些事兒 珍罕的「紅印花」原票

1895 年9 月14 日,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批准印製紅印花,由倫敦華德路公司負責承印。紅印花的圖案為中心圓內置阿拉伯數字“3”,並綴英文“CENTS”;上面橫排英文“CHINA”,下端橫排英文“REVENUE”,圖案以白色雕出的網眼花邊花紋為襯底。紅印花雕刻精細,網紋清晰,採用無水印白色厚紙,質地堅韌,不易破裂,背膠厚而微黃。票幅為21 毫米×25 毫米,全張10×10共100 枚。全張右上角標有1 至10000 的張號,每500 全張裝為一包。

郵票那些事兒 珍罕的“紅印花”原票

1896 年5 月,紅印花從倫敦印就抵達上海並清點入庫,共計100萬枚,但這批紅印花原票並未啟用,其原因不詳,有一說法是因為商人反對在派司上貼用而未實施。1896 年3 月20 日(清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初九),光緒皇帝硃批總理衙門奏摺“依議”,批准開辦大清郵政,將海關郵政局改為大清郵政官局,任命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兼總郵政司。這時郵資收費標準從海關關平銀的銀兩制改為較方便的銀元制,原郵票已不能繼續使用,印製新郵票很費時間,造冊處就建議總稅務司署,仿照其他發行過郵票的國家那樣,將原有郵票加蓋改值暫用。1897 年2 月2 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初一),為適應開辦郵政新業務及使用高面值郵票的需要,大清郵政便將上海海關庫存的紅印花加蓋文字改作郵票使用。紅印花原票是雕刻版精印,不易偽造,用來加蓋高面值郵票極為保險。她曾一度被誤認為是印花稅票,經多方查證,它是海關在已完進口稅洋貨憑證上(Original Pass for Foreign Goods,簡稱“派司”)貼用的印花,以證明其為真實憑證。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共有1 分、2 分、4 分、1 元和5 元五種面值,其中2 分、4 分和1 元均有“大小字”之分,所以全套郵票共計8 枚。與小龍和萬壽加蓋改值郵票不同,紅印花郵票8 種加蓋印版均為“大清郵政”四字,向公眾表明這是大清郵政官局的郵資憑證。

郵票那些事兒 珍罕的“紅印花”原票

“紅印花”原票印製了100萬枚,用於加蓋的有65萬枚,另外35萬枚下落不明。據集郵家吳鳳崗先生說,中英建交時,曾從駐英大使館的檔案中找到761枚紅印花原票,運回國內後因“文化大革命”大多數銷燬了,僅保留十枚左右作為存檔和個別出售。近年來國內有多枚紅印花原票陸續發現,其存世量在不斷增加,不過這並不能影響其在郵壇的地位。紅印花原票雖不是郵票,但全部的加蓋票均由其而派生,其對版模特徵、齒孔研究、加蓋順序等均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是集郵的重要收集和研究對象之一,特別是由於其加蓋出來的“小壹圓”更是登上了“華郵之王”的寶座。在紅印花四寶之中,“紅印花”原票列其首位,難怪一代紅學宗師黃光城先生稱其為“唯一非郵票之郵寶”了。

郵票那些事兒 珍罕的“紅印花”原票

我們來看看“紅印花”原票的拍賣史吧,2010年12月,在紐約舉辦世界珍郵拍賣會,1枚“紅印花”原票,背膠有少許脫膠,刷色亮麗,以13.8萬美元成交。2011年在無錫舉行的第27屆亞洲郵展拍賣會上一枚紅印花原票新票”,顏色鮮豔,原膠未貼上中品,加上佣金以78.2萬元成交。2013年9月12至13日在美國Cherrystone拍賣會上,1枚“紅印花”原票以14.95萬美元成交(摺合人民幣96.98萬元)。(何國輝/文)

何國輝簡介:遼寧鞍山人,現居北京。有著25年郵幣卡市場閱歷,對郵票錢幣收藏、投資、鑑定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中國集郵報》、《集郵》、《集郵博覽》、《中國錢幣》、《收藏》雜誌等媒體上發表過數百篇文章。特別是對《貴州錯片》的研究上斬獲頗豐,一些文章填補了國內的空白。2009年出版了個人專著《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該書在“收藏集郵類”2009年全年圖書銷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二。接受過《南方都市報》,《透望》雜誌,《國際航空報》等媒體專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