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公募基金周報:政策邊際放緩

2018年7月23日公募基金週報:政策邊際放緩

對於當前市場,我們認為短期市場風險厭惡情緒稍有緩和,央行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和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均較此前市場預期的監管態度和力度有所緩和。

摘要

上週,滬深兩市雙雙收跌。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於2829.27點,跌1.91點,跌幅為0.07%;深成指收於9251.48點,跌75.49點,跌幅為0.81%;滬深300收於3492.89點,漲0.20點,漲幅為0.01%;創業板收於1609.55點,跌8.92點,跌幅為0.55%。兩市成交16307.31億元。總體而言,大盤股強於小盤股。中證100上漲0.36%,中證500下跌0.56%。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3個行業上漲。其中,公用事業、非銀金融、通信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2.58%、2.34%、2.08%,汽車、家用電器、醫藥生物表現居後,漲跌幅分別為-2.44%、-2.47%、-2.86%。

上週,中債銀行間債券總淨價指數上漲0.21個百分點。

上週,歐美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道指上漲0.15%,標普500上漲0.02%;道瓊斯歐洲50 上漲0.30%。亞太主要市場漲跌不一,其中,恆生指數下跌1.06%,日經225指數上漲0.44%。

上週,國內基金漲跌不一,債券型和保本型基金表現相對較好,漲跌幅分別為0.27%和0.09%;股票型和QDII型表現相對居後,漲跌幅分別為-0.53%和-0.35%。

股票型基金:從企業盈利數據來看,中小板與創業板主要公司中期業績預告披露完畢。整體來看,上半年主板、中小板盈利增速強於創業板,主要還是得益於PPI價格指標以及地產產業鏈景氣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而創業板內部的結構來看體現出了明顯的分化格局,100億市值以上公司半年報預計增速遠遠強於小市值公司,其中醫藥、化工、軟件等行業盈利趨勢向好,而傳媒、電子、機械等領域景氣依舊處於下滑態勢中,主要公司盈利能力不佳。對於當前市場,我們認為短期市場風險厭惡情緒稍有緩和,央行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和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均較此前市場預期的監管態度和力度有所緩和。具體到表外業務回表進度,表外資產處置節奏等均較此前有明顯放緩。這也預示著本輪金融去槓桿力度將趨緩,政策底逐步顯現。短期市場在經歷大幅調整後,理財新規實施力度趨緩疊加貨幣政策趨於放鬆均對市場形成一定利好。因此,短期市場反彈可期,但後續仍要關注資管新規實施力度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可能產生的新變化。建議投資關注以個股精選的權益類基金。

債券型基金:近期央行窗口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信用債、放寬表內信貸,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信用衝擊。但穩槓桿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一定程度上能恢復部分中低評級債券的流動性,抬升其配置價值,階段性有一些優質被錯殺的中低品種的投資價值可能會逐步浮出。但需關注的是,實質性的信用風險改善可能仍有限,因為監管新動向並未改變打破剛兌、淨值化、壓縮非標的大方向,另外,整個實體經濟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能否實質性好轉,政策的效果如何,還需後續持續觀察,整體來說是邊際利好信用債的。

QDII基金:首先,中美貿易戰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逐步鈍化;其次,中國上半年偏緊的宏觀政策已經開始微調,最新的社融及其他經濟數據發佈算是短期利空出盡。此前,我們比較擔心的美元強勢也在美元指數開始盤整中開始弱化,美國下次加息大概率在9月。 港股的估值重新回到歷史底部區域,恆指的股息率回升到3.8%,接近1998、2008、2015年下半年等少數極端時期,吸引了南下資金。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是推動反彈的另一大資金來源。6月回購金額達到24億港元,處於歷史較高水平;7月僅過去半月,回購金額已經達到40億港元,如果這個速度持續下去,將是2007年以來第四高的月份。 當然反彈不會一帆風順,而是猶猶豫豫地進行,因為中期的宏觀風險依然層巒疊嶂。1)中國去槓桿大方向不變。2)貿易戰是持久戰,8月下旬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召開聽證會,11月美國中期選舉,這兩個時間點市場情緒仍有波折。3)美國持續加息對新興市場乃至歐美資本市場的壓制會逐步升級。7、8月的喘息窗口之後,9月底美聯儲議息會議前後,如果美元重新走強,那麼,全球新興市場可能再次風雲突變。 相關基金推薦:富國中國中小盤、華夏滬港通ETF聯接、鵬華港股通中證香港、大成納斯達克100。

市場回顧

一、基礎市場

上週,滬深兩市雙雙收跌。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於2829.27點,跌1.91點,跌幅為0.07%;深成指收於9251.48點,跌75.49點,跌幅為0.81%;滬深300收於3492.89點,漲0.20點,漲幅為0.01%;創業板收於1609.55點,跌8.92點,跌幅為0.55%。兩市成交16307.31億元。總體而言,大盤股強於小盤股。中證100上漲0.36%,中證500下跌0.56%。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3個行業上漲。其中,公用事業、非銀金融、通信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2.58%、2.34%、2.08%,汽車、家用電器、醫藥生物表現居後,漲跌幅分別為-2.44%、-2.47%、-2.86%。

上週,中債銀行間債券總淨價指數上漲0.21個百分點。

上週,歐美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道指上漲0.15%,標普500上漲0.02%;道瓊斯歐洲50 上漲0.30%。亞太主要市場漲跌不一,其中,恆生指數下跌1.06%,日經225指數上漲0.44%。

2018年7月23日公募基金週報:政策邊際放緩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海外數據截止2018-7-20

2018年7月23日公募基金週報:政策邊際放緩

二、基金市場

上週,國內基金漲跌不一,債券型和保本型基金表現相對較好,漲跌幅分別為0.27%和0.09%;股票型和QDII型表現相對居後,漲跌幅分別為-0.53%和-0.35%。

2018年7月23日公募基金週報:政策邊際放緩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QDII淨值截至日為2018年7月20日

上週,權益類基金表現較好的是諾安高端製造、鵬華環保產業、中歐電子信息產業A等;混合型基金表現較好的是銀河犇利A、銀河犇利C、銀河君騰C等;封閉式基金表現較好的是方正富邦中證保險B、中海中證高鐵產業B、工銀瑞信高鐵產業B等;QDII式基金表現較好的是廣發亞太中高收益人民幣、鵬華全球高收益債人民幣、國泰境外高收益等;指數型表現較好的是方正富邦中證保險、易方達滬深300非銀ETF(詳細,購買)、易方達滬深300非銀ETF聯接(詳細,購買)等;債券型表現較好的是中歐可轉債A、中歐可轉債C、長信利保等;貨幣型表現較好的是中信建投貨幣B(詳細,購買)、中信建投貨幣A(詳細,購買)、中銀理財90天B等。

上週,好買牛基組合上週業績為-1.35%,7月推薦以來收益為0.25%。

2018年7月23日公募基金週報:政策邊際放緩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時間2018-7-1至2018-7-20

上週焦點

一、央行窗口指導銀行增配較低評級信用債

7月18日晚,央行近日窗口指導銀行,將向一級交易商額外提供中期借貸便利(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對於信用債投資,央行窗口指導顯示,對AA 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 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資金,要求必須為產業類,金融債不符合。究其原因,有機構人士表示,近期債券風險事件較多,債券投資人湧向AAA等高評級債券,導致低評級債券發行人壓力較大。

二、 宏觀經濟整體走勢穩中趨弱,二季度單季GDP同比增長6.7%

上週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宏觀經濟整體走勢穩中趨弱,二季度單季GDP同比增長6.7%,較一季度增速6.8%略有放緩,分項來看:1)投資方面,房地產投資發揮穩定器作用,基建投資同比持續回落,1-6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長9.7%,基建投資增長7.3%,製造業投資增長6.8%;2)消費方面,1-6月份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5月份以來消費增長略顯乏力;3)進出口方面,短期中美貿易戰負面拖累開始逐步顯現,6月份PMI新出口訂購單指數快速下行至49.8,進出口金額增速也較一季度有所放緩。

三、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突破6.8

週五,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報6.7795,較上一交易日跌61點,續創2017年7月以來新低,全周累計跌890點,連跌6周。值得注意的是,週五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盤後雙雙跌破6.8,刷新了去年6月來的新低,然後出現強勢反彈,顯示受政策面提振,市場情緒出現一定積極變化。

四、資管新規配套文件下發

7月20日,銀保監會正式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同日,央行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總體而言,《辦法》及《通知》作為《資管新規》下的配套文件,並未突破《資管新規》框架。除了對《資管新規》尚未明確的細節做了進一步闡述外,僅通過政策微調對銀行理財業務整改的壓力做了一定的緩釋。一方面,監管層並不明確規定理財業務整改的節奏,而由銀行自主確定整改計劃;另一方面,監管層通過MPA考核時合理調整參數、支持有資產回表需求的銀行補充資本等方式支持銀行表外資產回表。

好買觀點

一、股票型基金投資策略

宏觀面:上週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宏觀經濟整體走勢穩中趨弱,二季度單季GDP同比增長6.7%,較一季度增速6.8%略有放緩,分項來看:1)投資方面,房地產投資發揮穩定器作用,基建投資同比持續回落,1-6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長9.7%,基建投資增長7.3%,製造業投資增長6.8%;2)消費方面,1-6月份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5月份以來消費增長略顯乏力;3)進出口方面,短期中美貿易戰負面拖累開始逐步顯現,6月份PMI新出口訂購單指數快速下行至49.8,進出口金額增速也較一季度有所放緩。

政策面:2018年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公佈了資管新規的重要實施細則之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也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資管新規中打破剛兌、消除嵌套、統一監管等原則並未改變。但在非標投資、壓縮節奏、計價方式等方面較市場最悲觀預期有所放寬,執行尺度放寬主因今年以來非標融資驟降、實體再融資壓力增大、信用違約頻發,適當放鬆有利於更加平穩地執行,緩解信用緊縮壓力

資金面:本週央行市場逆回購到期 400 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 800 億,逆回購投放 5800 億,開展國庫現金定存 1500 億,資金淨投放 6100 億。這周初資金面整體較寬鬆, 市場總成交規模減少。截至本週五資金面情緒指數顯示,全市場所有機構指數為 31,其中大型銀行指數為 26,中小銀行和非銀機構分別為 33 和 32。

情緒面:上週,偏股型基金整體小幅減倉0.16%,當前倉位60.53%。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上升0.07%,標準混合型基金下降0.18%,當前倉位分別為91.85%和57.11%。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業是食品飲料、家電和餐飲旅遊,配置倉位分別為5.65%、4.14%和3.84%。整體來看,公募偏股型基金小幅減倉,名義調倉與主動調倉方向不一致,主動相對小幅加倉。目前,公募偏股基金倉位總體處於歷史中高位水平。

從企業盈利數據來看,中小板與創業板主要公司中期業績預告披露完畢。整體來看,上半年主板、中小板盈利增速強於創業板,主要還是得益於PPI價格指標以及地產產業鏈景氣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而創業板內部的結構來看體現出了明顯的分化格局,100億市值以上公司半年報預計增速遠遠強於小市值公司,其中醫藥、化工、軟件等行業盈利趨勢向好,而傳媒、電子、機械等領域景氣依舊處於下滑態勢中,主要公司盈利能力不佳。對於當前市場,我們認為短期市場風險厭惡情緒稍有緩和,央行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和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均較此前市場預期的監管態度和力度有所緩和。具體到表外業務回表進度,表外資產處置節奏等均較此前有明顯放緩。這也預示著本輪金融去槓桿力度將趨緩,政策底逐步顯現。短期市場在經歷大幅調整後,理財新規實施力度趨緩疊加貨幣政策趨於放鬆均對市場形成一定利好。因此,短期市場反彈可期,但後續仍要關注資管新規實施力度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可能產生的新變化。建議投資關注以個股精選的權益類基金。

二、債券型基金投資策略

上週中債總財富指數收於177.4032,較前週上漲0.30%;中債國債總財富指數收於176.5428較前週上漲0.13%,中債金融債總財富指數收於179.6024,較前週上漲0.44%;中債企業債總財富指數收於171.2585,較前週上漲0.33%;中債短融總財富指數收於167.1233,較前週上漲0.14%。

中債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到期收益率曲線顯示,一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05%,下行1.47個基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51%,上行2.77個基點;銀行間一年期A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14.98個基點,銀行間三年期A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17.57個基點,10年期A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9.91個基點,分別為3.99%、4.20%和4.76%,一年期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19.98個基點,三年期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13.57個基點,10年期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6.91個基點,分別為4.88%、5.20%和5.79%。

資金面:本週央行市場逆回購到期 400 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 800 億,逆回購投放 5800 億,開展國庫現金定存 1500 億,資金淨投放 6100 億。這周初資金面整體較寬鬆, 市場總成交規模減少。截至本週五資金面情緒指數顯示,全市場所有機構指數為 31,其中大型銀行指數為 26,中小銀行和非銀機構分別為 33 和 32。

經濟面/政策面:2018年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公佈了資管新規的重要實施細則之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也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資管新規中打破剛兌、消除嵌套、統一監管等原則並未改變。但在非標投資、壓縮節奏、計價方式等方面較市場最悲觀預期有所放寬,執行尺度放寬主因今年以來非標融資驟降、實體再融資壓力增大、信用違約頻發,適當放鬆有利於更加平穩地執行,緩解信用緊縮壓力

債市觀點:近期央行窗口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信用債、放寬表內信貸,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信用衝擊。但穩槓桿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一定程度上能恢復部分中低評級債券的流動性,抬升其配置價值,階段性有一些優質被錯殺的中低品種的投資價值可能會逐步浮出。但需關注的是,實質性的信用風險改善可能仍有限,因為監管新動向並未改變打破剛兌、淨值化、壓縮非標的大方向,另外,整個實體經濟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能否實質性好轉,政策的效果如何,還需後續持續觀察,整體來說是邊際利好信用債的。

二、QDII基金投資策略

首先,中美貿易戰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逐步鈍化;其次,中國上半年偏緊的宏觀政策已經開始微調,最新的社融及其他經濟數據發佈算是短期利空出盡。此前,我們比較擔心的美元強勢也在美元指數開始盤整中開始弱化,美國下次加息大概率在9月。港股的估值重新回到歷史底部區域,恆指的股息率回升到3.8%,接近1998、2008、2015年下半年等少數極端時期,吸引了南下資金。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是推動反彈的另一大資金來源。6月回購金額達到24億港元,處於歷史較高水平;7月僅過去半月,回購金額已經達到40億港元,如果這個速度持續下去,將是2007年以來第四高的月份。當然反彈不會一帆風順,而是猶猶豫豫地進行,因為中期的宏觀風險依然層巒疊嶂。1)中國去槓桿大方向不變。2)貿易戰是持久戰,8月下旬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召開聽證會,11月美國中期選舉,這兩個時間點市場情緒仍有波折。3)美國持續加息對新興市場乃至歐美資本市場的壓制會逐步升級。7、8月的喘息窗口之後,9月底美聯儲議息會議前後,如果美元重新走強,那麼,全球新興市場可能再次風雲突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