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對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中國比美國更加開放和支持,有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市場規模。”

中心化or去中心化?這看似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難題。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然而,在社會管理的具體實踐中,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並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在部分特定場景中,中心化有其優勢,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去中心化效率可能更高。還有很多情況下,一個龐大的系統既有中心化的部分,又有去中心化的部分。

那麼,對於區塊鏈社區的運營管理而言,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7月26日22:00,應「火星財經創始學習群」輪值群主向亞貞、副群主徐英凱邀請,ABC Blockchain Community發起人陳倫榮做了主題為“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的分享。他結合ABC社區的運營案例,回顧瞭如何從借鑑DAO去中心化自治模式轉為BAO,即不再一味追求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而是追求網格化、民主集中制以及多中心化,採用矩陣模型來管理跟進組織內部的每一個任務或流程。

他表示,目前區塊鏈的發展還處於理論通往解決方案的過渡期和混沌期,如果BAO的模式能在ABC運作良好,可以幫助其他非盈利組織提供一個範本,提高運營效率,精簡組織規模,透明化財務及人事管理。“如果這個模式到最後不行,也算是給後來者一個經驗教訓。”

縱觀人類歷史上新鮮事物發生前所引發的泡沫,他認為泡沫越大的事物對社會的將來產生的影響就越大。“我堅信區塊鏈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會遠超互聯網。”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一、中心化VS去中心化

首先給大家介紹下ABC。ABC是ABC Blockchain Community的縮寫,是一個支持開源精神的技術社區,後期會慢慢發佈和扶持一些區塊鏈底層模塊和部分開源項目。

ABC由一群熱衷於區塊鏈技術的谷歌工程師發起,成立於2018年初幣圈泡沫頂峰期。那個時候整個區塊鏈行業充滿投機和泡沫,亂象叢生,有些優質項目被逼著和空氣項目拼PR,拼傳銷,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的勢頭堪憂。

我們成立之初就立志於用技術拯救當前幣圈的泡沫與投機,因為我們覺得如果硅谷的優秀工程師都被迫去學習傳銷,那誰最後來支撐起這些泡沫,實現那些投機者吹過的牛呢?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ABC作為一個以區塊鏈技術為導向的非盈利組織社區,既篩選培養孵化未來區塊鏈世界的領袖,也吸引各領區塊鏈行業的優秀人士參與。最近我們也在硅谷籌劃和舉辦一場全球性的區塊鏈黑客馬拉松,推廣更高質量的項目,吸引更多工程師加入區塊鏈領域,推動行業發展。

我是一名技術人員,原本覺得跟談論社區遠之又遠,但隨著組織壯大問題越來越多,在跟社區成長的過程中我也在不停地思考與探索。

區塊鏈行業每天很多人都在談論的是社群,我也在跟大家學習和取長補短,但是很多時候我發現大家探討的都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先談下我個人對去中心化VS中心化的看法。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回顧整個歷史來看,去中心化與中心化就像是餘弦函數圖,人民群眾在不同的時期對中心或者去中心有著不同程度的訴求,社會在各種訴求和博弈中形成了一個動態平衡。這種平衡在技術上常常叫TradeOff。拿POW來舉例,全節點的共識雖然支持了高度去中心化,但是極大降低了效率,增加了成本。要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只能某種程度上放棄全節點驗證,採取部分節點驗證。

再拿BTC挖礦為例,起初只要有臺電腦連上BTC網絡就能挖礦,但隨著挖礦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世界各地電價成本不均衡,在利益驅動下,專業水平高的礦池出現了。採用集中管理並且低電價的礦池挖礦,成本必然低於自己家裡的挖礦成本,因為利益和效率使得BTC的算力走向中心化。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知道BTC的人基本都知道51%攻擊。如果一個礦池的算力接近或者超過51%,BTC的持幣者必然會對BTC失去信任。BTC價格因此下跌,礦池挖的幣不值錢有損其利益,於是礦池會主動消減算力。這種情況下,BTC持幣者對BTC的信任促使了算力的去中心化。

BTC算力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在這兩股博弈之下達到一個動態平衡。

二、DAO的困惑

說到區塊鏈中的組織,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以下這幅圖也做了傳統企業組織架構和去中心組織架構的對比: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區別於傳統的組織結構,去中心化組織結構沒有法律實體和僱傭合同,一切都是由機器代碼共識圍繞的Token管理規則來運營,從而保證對等生產(Peer production),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觀點說區塊鏈技術是生產關係的革命。

區塊鏈中的很多人其實都知道DAO,但很少有關於DAO在組織管理和運營方面的研究。那麼,DAO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如何實現DAO呢?WilliamMougayar提出了這樣一條通往DAO的路線: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它包括以下幾步:

* 參與(participative)–用戶自願和獨立地參與到一個鬆散的任務中。

* 協作(collaborative)–用戶進行協作,為目標項目增加價值。

* 合作(cooperative)–用戶期望獲得一些共享收益。

* 分佈式的(distributed)–通過在更大網絡上進行增殖,開始這些功能的傳播。

* 去中心化的(decentralized)–通過向邊緣注入更多的力量,實現進一步的可擴展性。

* 自治的(autonomous)–自治代理、智能程序、不斷進步的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算法,將提供可自我維持的運作和價值創造。

在我們ABC的成長初期,成員基本都是DAO的支持者,所以一切按DAO的模式在自我管理和運營。在決定要做什麼時,需要其中一個人先發起提議,然後大家投票決定。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中每個人都身心乏力,專業的技能沒有放到專業的事情上去。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我們針對這個情況做了深入的思考,總結了三個問題:

a. DAO的組織鬆散化導致團隊的冷啟動很困難。團隊創立初期,在成員人數有限的情況下,必然要求所有成員都是全能型,既要負責一部分日常運營,也要能回家寫區塊鏈代碼。每個人都身兼BD、運營、譯碼等多項重責。大家需要緊密合作,追求高效率,這與DAO的運行機制是天然衝突的。

b. DAO缺少一個檢驗機制對每個成員的貢獻進行審核和記錄。組織的鬆散導致很難去追蹤記錄和驗證每個人的任務和完成情況。尤其是做一個大項目時,我們需要花大量功夫去同步和統籌所有的事情,確保大家互相知道對方的工作進度。

c. 社區的運行完全依靠早期的社區準則和成員對社區準則的認同,缺少一個核心去推動一些棘手的重大事項。

從人性和社會學來講,鬆散的制度管理和不透明化的選舉機制無法推動人性的自我驅動,從古自今沒有一次是有效的。去中心化是散戶的美好願景,中心化是領導階級的權利慾望,貌似哪一種都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利益。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那麼,大家是否可以探討出一種去中心化的中心化機制呢?這其中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如何運行才是學問。

拋棄討論所謂的去中心化與中心化,我們應該落實到如何執行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不論哪種模式,只要透明、公正、運行、永動,能夠滿足大家的人性需求,監管大家人性下的弱點,就是王道。

就好像大部分中國公司用人情管人,國際公司用制度管人,那我們就上升到用AI機器化來推動制度化的完善,用AI等工具優化各個工作流程,從而提高整個組織的經營效率。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三、DAO到BAO的轉變

經歷過DAO實踐的陣痛和一段時間的反思調整,我們的整個組織重新建立起共識,不再一味追求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而是追求用哪種辦法才能最大化的機制透明。

從以人情管人到制度管人再到AI+Blockchain管理,這是社會組織發展的進程。大家先討論出一套既符合當前階段自身成長,又能實現使命的公開透明規則,然後去遵守執行,再到未來採用機器化運作。這套規則在技術扶持之下,法律框架之內,在人情之上並嚴於法規,從而達到一個高於法律共識的社區共識,執行簡單高效的結果。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考慮組織在今後全球擴張時如何實現無國界的共識,讓人力資源可以跨國界流通和協作,這也成了我們迫在眉睫想要解決的難題。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作為擁有技術型人才最多的社區,我們需要一套公正透明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從而管理和組織每個人,同時運用一系列的自動化工具優化我們的工作流程,讓組織能在實現從0到1的突破後,迅速從1到10000進行擴展。

於是我們提出了BAO(Blockchainlise Autonomous Organisation),一個區塊鏈化的社區自治組織。BAO和DAO的核心區別在於我們不一味地追求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討論,而是追求網格化、民主集中制以及多中心化,採用矩陣模型來管理跟進組織內部的每一個任務或流程。

與蔣濤提出的DCO不同,BAO可以不需要Token,可以理解為公司的章程管理制度、各項工作流程上鍊,一切透明,減少大家的溝通成本,並且背後有一套機器AI來優化這些流程,發不發token是沒必要的。所以,我們未來更重要的是用區塊鏈和AI技術檢測與推動成長,讓更多人找到自己的位置,讓更多人有活可幹,並且公開透明分享其中的回報。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在社群化管理和社會化進程當中,除了傳統管理方式無法透明和簡單有效管理外,滯後性也是很大的問題。

舉個例子,很多大公司各個部門間當協調出現問題時,無法第一時間反饋和得知,導致責任推卸和運轉效率低下,假如實現機器化運轉和區塊鏈化透明,我們很容易知道哪個部門出了問題,哪個環節缺少人力和資源。

大家不需要手動更新,也不需要每個人詢問。想象下,當你打開系統時,所有事情一目瞭然,並且通知到每一個人,背後的機器代碼自動檢測哪裡需要人手,那個人手需要什麼技能,這個人手是短暫需要還是長期需要。關於這些信息,機器和AI都會告訴你。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四、試水BAO

任何一個新的組織管理和架構都與其中的人息息相關,與其中形成的文化息息相關,這個不僅對不同公司,甚至同一個公司的不同部門都非常不一樣。

拿Google這樣的大科技公司來說,一些黑科技部門如GoogleX,Brain,對項目的失敗是非常寬容的,裡邊的項目都是高風險、高失敗率,一些部門甚至能容忍90%以上的失敗率,但是一旦有了突破一定是震驚世界的,黑科技部門的人只有在一種寬容和輕鬆的氛圍裡才能專心做研究,沒有過多承擔失敗後果的壓力。

與之相比,很多公司對錯誤的容忍度要低很多,一旦出現某個錯誤,就直接可以算出這個錯誤帶來了多少損失。損失來了之後就要填各種報表,雖然公司不要求讓個人賠償,但算出數字後或多或少會增加工程師們之間的心理壓力和愧疚感。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為什麼ABC可以做類似BAO組織運作的嘗試呢?我們認為ABC裡面的人大部分都是“群工程師”,這是一群對區塊鏈高度理解和認可的工程師,一群擁有開源合作精神的極客工程師,一群對改變世界有著無盡嚮往的工程師,一群對戰術上的錯誤能寬容和快速糾正的工程師。這些人是我們願意嘗試和運作新組織系統的基礎。

如果BAO的模式能在ABC運作良好,那麼可以幫助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非盈利組織提供一個範本,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運營效率,精簡自身的組織規模,透明化財務及其人事管理。

如果這個模式到最後不行,也算是給後來者一個經驗教訓,告訴大家這條路不行,哪裡出問題了,讓他們少走彎路。如果行得通,這會是推動未來整個社會體系的變革之舉,就好像5年前我們說的AI改變世界,我相信大家已經看到生活中AI所帶給我們的影響和進步。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那麼區塊鏈如何改變世界?我們常說落地化才是第一要素,應用使用才是王道,那麼誰來應用?人!社會體系以人為本,勞動是社會發展與生存的前提。那麼勞動便需要管理與激勵。勞動與激勵如何公開透明簡單有效,這就是區塊鏈存在的意義。

從技術角度出發,我們很難評估一個共識算法或者技術的好與壞、優與劣,因為各自的出發點和要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

ABC內部不鼓勵去追求一個完美的技術或者高深的理論證明,我們更鼓勵大家去從事一個運行實踐上相對可行的解決方案,並且從這個解決方案中做出一個接地氣、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這些也是我們的工程師們更擅長的事情,一個新事物理論到解決方案有很大的距離,解決方案到具體產品也有很大距離。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目前區塊鏈的發展還處於理論通往解決方案的過渡期和混沌期,是一個非常早期的領域,有非常多不成熟和有待開發的領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大街上找個人聊區塊鏈會被認為是傳銷。

我覺得區塊鏈從業者都需要認識到這個階段和週期,技術上有了突破,實踐中要推進,整個社會要接納,這些都是緩慢的過程,從業者需要多一點耐心和信念。

有很多人會對當前區塊鏈落地最大的難點產生疑問,究竟是技術、激勵機制還是共識的建立呢?這也是我們工程師在思考的。我覺得區塊鏈未來的落地是分領域、分階段落地的,技術在某些領域是已經可行,例如聯盟鏈應用於銀行之間的結算或者幾個大公司直接的結算協作,更大的阻礙可能是對既有系統利益體的衝擊,以及銀行對區塊鏈的接受信任程度。

「火星公開課」第131期陳倫榮:區塊鏈如何賦能社會管理?

對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中國比美國更加開放和支持,有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市場規模,也有大量的海外華人技術人才儲備,所以我看好最先在國內落地。當然對於一些公鏈來說,技術是目前的瓶頸,我認為區塊鏈會先在To B端應用改進現有工作流程,提高現有經營的效率,其次才會有To C端的殺手級應用出現。

縱觀人類歷史上新鮮事物發生前所引發的泡沫,泡沫越大的事物對社會的影響就越大,2017年底的ICO泡沫之大已經遠超當年互聯網泡沫的規模,所以我也堅信區塊鏈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會遠超互聯網。

我是純技術出身,管理經驗欠佳,本次分享純粹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跌倒中的總結,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