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讀點自己喜歡的

最近看的幾本書,都不是從別人的“書單”推薦而來,一路讀下來,也特別的舒服。人果然還是得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讀點自己喜歡的書,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才踏實。

晒书|读点自己喜欢的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

看完這本書,你會對博物館有一個新的定義,它絕不是藝術館、文物館,也絕不是珍寶館。能以一家之館藏,選100件物品,來編寫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博物”這個概念名副其實。

要說大英博物館裡最珍貴的物品,你可能馬上會想到埃及的羅塞塔石碑,雅典娜神廟的雕塑,甚至是本書封面上的阿茲特克的雙頭蛇。但作者的著眼點可不僅僅在這上面,他更關注一件物品材料的來源,它是否代表著貿易的渠道。有貿易就有交流,就能推動人類歷史的前進。

戰爭和掠奪帶來的也許是一個文明的消失,但也是融合的開始。當然,我個人可不怎麼欣賞這種“既得利益者”的“高屋建瓴”,但本書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來看待整個人類走過的歷程,而不僅僅侷限於一國、一地。

晒书|读点自己喜欢的

《本源》

這本是丹·布朗的新書,主題一如既往的尖銳,就像上一本《地獄》的話題談的是人口膨脹、致命病毒……這次的矛頭則指向了目前最火的人工智能。

不過,總感覺在這本書裡,蘭登教授沒怎麼發揮他的老本行——有關“符號學”的本領,雖然這次還是披著宗教的外衣,但涮的卻是西班牙王室。其實和後者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好嗎?王儲這個角色的性格的塑造還是弱了些,感覺就是個打醬油的。

整本書最大的亮點是作者對故事節奏的把控,緊張之餘又能娓娓道來,把文化、高科技元素自然地融入到尋找答案的旅途中,比某個童話書作者改行寫的推理小說強多了。

晒书|读点自己喜欢的

《考古的另一面》

其實這本書和考古沒多大關係。

拿到書之前,我以為它會像《神祗、陵墓與學者:考古學傳奇》,或者是《與廢墟為伴》,要麼是講尋寶的過程,要麼是講考古辛苦的牢騷。

還真不是。

它只是一本散文集,文字非常小清新,字裡行間充滿了作者對家鄉的愛。

原來,考古不僅僅是挖墳,還包括亭子、小橋、海塘、老屋、戲臺……細細讀來,特別有味道。

(張蕾蕾)

晒书|读点自己喜欢的
晒书|读点自己喜欢的

你來曬書,我贈你書

有獎曬書活動繼續進行!

可以說,生活中對藏書的炫耀,是最受歡迎的炫耀。你讀到了什麼好書,買到了什麼好書,都可以拿出來曬一曬,和同道中人分享分享。

寫一段讀書心得,不用太長,有感而發即可。拍幾張書影,不用精美,能看清即可。

然後發給我們,我們的收稿郵箱為:[email protected]

來稿一經採用,就能得到我們的兩本贈書。

晒书|读点自己喜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