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邪不壓正》上映一週以來,收穫票房不到5億,豆瓣評分更是從上映前的8.1分一路跌到7.1分,而電影的口碑在網絡上更是呈現一種兩極分化的趨勢。

僅僅一週,《邪不壓正》的排片率已經開始呈現斷崖式下跌,各路的熱度指數也在不斷下降。這部在《我不是藥神》之後上映的電影,不論是從口碑、熱度還是排片量上來說都已經遠遠落後於《我不是藥神》了。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但是我並不認為《邪不壓正》是一部爛片,姜文有他一貫的堅持,也有新的創新和嘗試。在如今越來越苛刻的市場環境下,姜文堅持做自己,本身就已經是很難得的品質了。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一貫的姜文式風格

姜文的電影總是有深刻的個人烙印,除了早期的《太陽照常升起》和《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外,姜文的電影都是

快節奏的剪輯,大段的臺詞,有著非常明快的聲音效果。如《鬼子來了》、《讓子彈飛》、《一步之遙》以及這部《邪不壓正》。但是姜文式的快節奏剪輯並不是普通的快切,其中是有姜文的節奏的,每一個畫面搭配的每一句臺詞以及每一個發出的聲音,都是有姜文“秘製”的味道在其中。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除了視聽語言上的風格,姜文在他所有的電影中都展現出他的赤子之心,或者說

姜文式的“中二”特徵

姜文的每部電影都堅持著自己的世界觀,這種熱血式的表達過剩的荷爾蒙展現,彷彿姜文永遠活在他的青春期中。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永遠保持著熱淚盈眶,歷經千帆之後姜文可能模樣變成大叔,但是他骨子裡還是少年的影子。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商業性的不斷探索

姜文其實早在2010年的《讓子彈飛》中,姜文就成功的融入了很多商業性元素在其中,成功拍出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而在此之前,國產電影在商業性上的探索大多都很失敗。《邪不壓正》中,姜文也考慮了市場性,姜文選擇彭于晏的原因一定有商業性的考慮,並且我也並不認為這個選擇會讓電影折損。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首先,國產電影不是缺好電影,而是

缺好的商業電影。在如何拍好一部商業電影上來說,我們和好萊塢這種水平相比還有很多學習的地方,任何商業性的嘗試都是值得去做的,當然前提是在有一定的製作水平之上進行這種嘗試。選擇彭于晏除了他完美的外形之外,一定有迎接市場的考慮在其中而不是僅僅從人物需求的角度出發而忽略市場。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當然,商業性的探索不只體現在選擇演員。《邪不壓正》中有姜文式的暴力美學,不拖泥帶水的打戲,同時又保留著一份驕傲。

大氣的交響樂配樂烘托著整個電影的情緒,甚至是電影中的色情元素都帶著一種過剩荷爾蒙的熱烈。

留下電影之外的世界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姜文的任何一部電影都會給觀眾的藝術再創作留下充足的空間,甚至可以無限的深究下去,姜文電影的一大魅力就在於此。

永遠的開放式結局是姜文留給觀眾的課後作業,你可以在電影中解讀出很多意義,甚至可以重新建立一個電影邏輯。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邪不壓正》中的李天然,這個看似重要的人物是每一個人的棋子,是老藍的棋子,也是巧紅的棋子,他永遠都在等待別人的命令,他任人擺佈,看似有目標但不知所措。所以他更像是一種符號,而對於符號的解讀就更加多樣

了。

《邪不压正》:姜文的“中二”之作

電影需要解讀,但是如果對電影進行過度的解讀對於電影來說是一種曲解。解讀無可厚非,但是這種解碼要在編碼的基礎上才能成立。

網絡上充斥著對電影的大量解讀,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時期,解碼這件事似乎變得越來越混亂,人們都急於表達觀點,但是很少真正思考。在觀點滿天飛的同時,擁有一顆

包容的心,見賢思齊求同存異才是友好的電影環境。

最後祝大家週末愉快!

Media Plus 主編:S姐

參考圖片來源:未標註的圖片均來自網絡

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