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黑眼圈輕重,最近似乎可以用來辨別真偽球迷。

看世界盃哪有不熬夜的,他們為支持的球隊吶喊,有興奮,有失落,凌晨三四點的朋友圈總是熱鬧的。

那麼問題來了,沒有比賽的日子,你睡的好嗎?能睡幾個小時,一晚會醒幾次?

世界盃終會過去,成不了任何人丟失睡眠的藉口,在這個夜晚,你能想象有三億中國人正陷入失眠危機嗎?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追眠記》是中國首檔關注國人睡眠狀況的紀錄片,由《水果傳》、《本草中國》團隊製作拍攝。

中國人的“睡眠”是本片關注的命題,並從科學數據,研究分析,地理調查等角度來呈現。

在電視播出時,收視率就迅速竄得第一,網絡視頻點擊量兩天就破了5000萬,豆瓣上也有8.1分。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能如此被關注,產生共鳴,除了睡眠是人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之外,影片所牽扯的社會問題,也是原因所在。

每個不眠之夜,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個不同身份,不同境遇的活生生的人,那些故事才值得被紀錄。

所以,本片就把鏡頭聚焦於此,一開始就尋找到了兩位學生,他們高考在即。

方正宇每晚10點半熄燈完,還要再挑燈夜讀一陣,時常由於精神過於緊張,室友打個呼嚕,就能讓他失眠一晚。

其實,他的高考目標並不遠大,但他總會陷入對未來的恐懼中,覺得有一刻放鬆就不會有好未來,寄宿制的學校也沒有父母的關切陪伴,輕易便陷入焦慮。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女孩更會被高三升學困擾,瞿曼婷就顯得很不自信。

她自稱學渣,認為不管怎樣努力也考不過那些學霸,但她還是把目標定的很高,激勵自己。可每當模擬考試成績排名一出,她總會很無奈,不知如何面對父母。

學業的巨大壓力,讓這個原本歡快的孩子,變得寢食難安。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同樣憂慮的,當然還有漂泊在大城市裡的年輕人。

李海名是個程序員,在上海工作,和很多上班族一樣,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

從小就沒了父母,被奶奶撫養長大,不過他很爭氣,當年高考成績是全校第一。可隨著年紀增長,很多矛盾開始出現。

城市裡昂貴的房價和老家的奶奶,讓他考慮回故鄉發展,但這就意味著他要跟自己的夢想告別。

這樣的選擇,讓他不知如何是好,無法入眠。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和李海明一樣,韓佳也是個滬漂,她的條件看上去好些,有家庭照應,但她每天仍睡不上4個小時。

因為,她是名新手媽媽,孩子出生後沒人照料,只能把工作都辭了,一個人帶著孩子。

每天,她幾乎沒什麼時間休息,白天家務瑣事,晚上學習看書,為今後找工作做準備,深夜還要哄孩子睡覺,折騰好幾次。

這樣的生活放在誰身上都會崩潰,韓佳有次就打了孩子的臉,至今仍很後悔。

要知道,她原本在家也是被寵的女孩,可現在疲憊帶來的苦悶,讓她自己也始料未及。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以上提到的,就是你我身邊的人,他們需要心理調節,需要放鬆。

但有些人面對失眠卻無計可施,比如抑鬱症患者。

大二那年,忻雨就被診斷患有抑鬱,從此便開始她的不眠之夜。幾乎每天都要靠安眠藥,體驗到“力氣和血都被一下子抽光,呼吸困難”的感覺後,才能入睡。

她學業其實不錯,就讀於上海重點大學,但因為波動的情緒,讓她根本找不到工作,高額的治療費用只能讓她去貸款,欠下一屁股債。

爸爸賣廢品拉扯她長大,她想回報他,但不知這天何時到來。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患者難眠,看病的醫生也有困擾。

他們不是睡不著,也不是不能睡,而是不敢睡。

就像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醫師陳長城,每天穿梭於病房,為家屬講解病情,安撫情緒。

狀態始終要保持興奮,有隨時出診的準備,基本全年無休,每四天就要值一次班,最長一次持續了30個小時。

他也有家庭朋友,可沒辦法,只能去堅守自己的崗位。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跑長途的卡車司機,也是不敢睡的代表。

這本身就是個危險係數很高的職業,稍有差漏,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險。

而且,貨物也有可能搗亂,秦師傅和孫師傅在山東威海到浙江餘姚的路上,就出了問題,有桶魚油漏了,差點就白跑了。

他們一年有200多天,都在車上睡覺,根本睡不踏實,他們的願望很簡單,只想趕緊掙錢,讓自己的兒女以後不用這麼累。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也有不苦惱的,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想睡。

就比如互聯網創業者張成,從開始創業,大部分時間就直接睡在辦公室裡。

他覺得世界就是這麼殘酷,睡覺就是浪費時間,人活著總要留下些什麼,所以要拼命競爭努力,反正死後自會長眠。

他也是一個5歲兒子的父親,家庭教育方面,他認為孩子不用陪伴,更多是在精神言語上告訴他如何成為一個男人。

不知,有多少人同意他的觀點。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主播馬小閒也不願意睡覺。

但這與她的職業有很大關係,白天她會去遊戲比賽擔任解說,晚上則打遊戲直播。

新鮮刺激的工作方式和高額的收入,讓她覺得睡覺沒有那麼必要,哪怕疲勞一下也沒關係,總能挺過去。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不到最後真正亮紅燈的那一刻,她不會去愛惜自己的身體。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慮失眠的藉口!

中國睡眠研究會頒佈的《2017中國青年睡眠指數白皮書》上就有數據顯示,調查的44308名青年中,能睡到天亮的僅有11.2%。成年人的失眠發生率高達38.2%。

而旅居中國7年的德國攝影師貝爾恩德·哈格曼,拍攝了數百張中國人在公共空間睡覺的照片。並稱中國人對於睡眠的適應性造就瞭如今飛速的發展和繁榮。

如今,我們顯然進入了一個失眠時代。中國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困,也從來沒有如此被睡眠所影響。

《追眠記》沒有給我們一個解決失眠的萬能方法,但我們卻看到時代角落裡的症痛,還有那個身處慌張急躁中的自己。

夜晚總讓人脆弱,今晚又會翻來覆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