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傳感器一級玩家也入局,物聯網平台這場戲將怎樣精彩紛呈?

物聯網時代,群雄逐鹿,隨著玩家入局,現在越來越不缺的就是優秀的企業。從互聯網巨頭阿里、百度、京東、小米,到通信設備廠商華為、中興,運營商移動、聯通及電信,再到各垂直細分領域海爾、徐工信息、三一重工以及創業公司機智雲、塗鴉智能都已經悉數入場,推出了物聯網平臺。作為深耕在這個產業的媒體,我們也一直在思考,物聯網平臺作為物聯網時代的第一入口,必然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這個風口之上,漢威作為國內傳感器領導者,也推出自己的物聯網平臺——祥雲物聯網平臺,那麼物聯網平臺這場戲將怎樣精彩紛呈?

作為國內傳感器一級玩家,漢威更加明白傳感邏輯,積累了傳感器儀表製造能力,從傳感器、監測終端,到空間信息技術、再到行業應用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幫助用戶更快的完成接入,並且行業應用經過實踐的考驗,是真實的價值。借用傳感器一位老兵的話來講:“我們各傳感器垂直行業應用有漢威這樣懂行業應用的開放平臺幫助,可以大展拳腳了!”

在第320期在線i訪談,我們請到了漢威科技集團董事長任紅軍先生,為大家揭曉漢威祥雲物聯網平臺的秘密!

聯動原素:漢威作為國內的傳感器領導廠商,數日前,發佈了祥雲物聯網平臺,請您從漢威在物聯網時代整體戰略定位的昇華、以及對這個階段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態勢和對物聯網平臺的理解等層面,分享一下這個平臺的構建初衷,以及該平臺在漢威未來的業務版圖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任紅軍:漢威在物聯網產業發展了近20年,從傳感器、監測終端,到空間信息技術、再到行業應用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燃氣、水務、熱力、工業安全、環保等垂直行業也是耕耘多年,並獨有鄭州高新水司和熱力公司用戶側真實應用價值。我們在每一個領域都有較強的優勢,但是仍然缺少一個平臺,把各個垂直行業的能力整合起來,產生更大的融合價值,祥雲物聯網平臺最初也是基於這樣一個目的,希望通過整合集團現有硬件能力,以及多個垂直行業應用能力,形成產品融合以及技術聚合的生態,從而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合作伙伴和用戶。

聯動原素:目前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物聯網平臺有很多,從客戶群體的維度,可以大致分為技術賦能平臺(AI、大數據、通信等技術賦能)、應用開發平臺(構建應用解決方案)和服務運營平臺(類似共享單車,重運營),祥雲物聯網平臺的定位是怎樣的?簡單說就是針對哪一類客戶群體解決什麼問題?

任紅軍:祥雲物聯網平臺主要針對一些垂直行業的中小客戶群體,和第三方開發者,比如一些中小型的設備製造商,或者個人開發者,通過平臺提供的場景方案能力,開發平臺等,幫助這些用戶更快更好的完成物聯網場景落地。

聯動原素:從應用場景的維度,物聯網平臺(主要是應用開發平臺/服務運營平臺)又可分為消費級、工業級和城市管理級,祥雲物聯網平臺在這個層面又如何定位自己?業務範圍涵蓋哪些領域?

任紅軍:祥雲物聯網平臺並不侷限於消費級或者工業級,平臺更多是作為一個物聯網中間件,更好的連接產業上下游,對於垂直行業來說,我們在燃氣、水務、環保、消防等更具有優勢。

聯動原素: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平臺都不可以直接對第三方開發者開放,而是隻針對自己的既有客戶,或者有合作關係的生態夥伴開放,或者對第三方開放,但是使用流程相當繁瑣,祥雲物聯網平臺在這個層面上如何定位自己?這一定位是基於怎樣的戰略考慮?

任紅軍:漢威祥雲物聯網平臺是開放的平臺, 不僅對合作夥伴開放,對第三方開發者也是開放的,使用流程也比較便捷,在接入方面有很多形式,也可以幫助客戶去做一部分接入工作,基本上用戶不需要投入工作量。因為平臺功能再好,也是在有設備接入的基礎上的,繁瑣的使用流程肯定會降低用戶的接入體驗,對平臺長期發展是有影響的。平臺不只是一個產品,還是一個生態,更多的用戶接入進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生態。

聯動原素:漢威的過去二十年的歷史積澱將如何賦能祥雲物聯網平臺的這種定位,以及助力該平臺的後續發展?

任紅軍:

漢威積累的傳感器 儀表製造能力,對感知數據的理解,垂直行業的應用實踐經驗,積累的大量的儀表協議,能夠幫助用戶更快的完成接入,並且行業應用經過實踐的考驗,是真實的價值。對於用戶解決方案落地具有很高的參考意義,漢威把這些沉澱的經驗提取,進行相應的封裝,轉化成祥雲物聯網平臺的數據模型和場景模型,漢威的積累讓平臺對於幫助用戶實現物聯網場景落地方面更具有競爭力,能夠幫助用戶更好的理解需求,滿足需求。同時漢威不斷的在垂直行業的深層次挖掘,可以為平臺持續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模型。

聯動原素:請您分享一下目前以及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祥雲物聯網平臺在團隊和資源的投入方面將達到怎樣的規模?

任紅軍: 目前物聯網團隊40人左右,主要以研發為主,下半年會加大行業應用模型轉化及平臺APP開發,同時會增加垂直行業專業人員的引入,為用戶場景落地提供更好的服務。

聯動原素:接下來兩三年內,您對祥雲物聯網平臺在平臺自身的微服務構件量、設備連接量、數據收集量、應用構建量等方面有怎樣的期許?

任紅軍:物聯網平臺是持續性演進的過程,在對海量數據接入的過程中,我們規劃在兩到三年內設備接入量達到200萬,按照每個設備 以100B/10s的速率統計的話,數據將會是PB級的。對於應用數來說,我們平臺主要是工業垂直細分領域,依託漢威目前的行業解決方案, 保守會有30個高質量工業應用。微服務構件量會根據平臺的分佈式服務性能監控系統進行實時監控,根據壓力進行水平擴展。

聯動原素:目前市場上大家都在構建自己的生態合作圈,您希望都有什麼樣的生態夥伴加入祥雲的生態?如何與生態夥伴共贏?

任紅軍:祥雲物聯網平臺歡迎各個垂直行業的夥伴,現階段平臺對於細分領域的儀表感知設備製造商能夠提供更多的平臺服務,設備廠商提供優秀的感知終端,保證了感知數據的真實性可靠,然後通過平臺提供的數據模型、場景實例轉化為完整的解決方案,實現儀表設備的價值提升。我們也希望和更多的行業應用方案提供商合作,通過將行業應用抽象提取、模塊化,進一步豐富祥雲物聯網平臺的場景模型和應用生態。

聯動原素:您如何看待雲計算、邊緣計算、高性能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和物聯網的關係?祥雲物聯網平臺上運用了哪些最新技術?

任紅軍:物聯網的核心是萬物互聯,海量數據傳輸、路由、轉發以及安全。在這種強需求下邊緣計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物聯網平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祥雲物聯網平臺也是以這些技術作為基礎開發的。祥雲物聯網採用微服務架構開發。數據採集:使用邊緣計算技術,在設備邊緣部署分佈式採集程序。數據存儲:採用當下流行的mysql、redis、mongodb以及hadoop這種混合數據庫技術用以保證大數據的高效存儲、查詢。數據挖掘:平臺從各種數據源中抽取業務所需數據源,依託spark強悍的分佈式計算能力,從中提取客戶、運營、運維所需的數據分析報表。

聯動原素:站在傳統傳感器廠商的角度來看,您認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對芯片、傳感器等半導體產業提出了哪些需求?

任紅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一方面給傳感器企業帶來很大機會,另一方面也對傳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對靈敏度、穩定性、魯棒性等方面的要求會更高,同時對傳感器輕量化、低功耗、低成本也有更高要求,另外在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方面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從芯片來說,物聯網對芯片的計算能力、安全等級要求越來越高,也是來自於傳感器的集成化、智能化的需求。

聯動原素:最後請您分享一下漢威的近遠期規劃。

任紅軍:漢威會堅持以傳感器為核心的物聯網戰略,不斷豐富相關產業,包括各種傳感器、儀表,專業採集設備,雲技術和邊緣計算技術,和GIS、BIM等結合,另外將豐富行業解決方案在更多垂直行業推廣應用,獲得更不斷豐富行業經驗,並提取精髓賦能於開放的祥雲物聯網平臺,讓這些經驗得到更多的分享和應用,提升各行業的價值。長遠看,我們致力於擴大漢威軟硬件一體化的物聯網優勢,在行業私有物聯網平臺和開放的祥雲物聯網平臺上構建共贏的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