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平衡與億元融資,亮亮視野如何把握AR技術風口?

隨著AR和MR等增強現實技術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企業與數字世界的互動方式。智能眼鏡在面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也相繼找到了應用的落腳點,並不斷創造出價值。B端市場的剛需,也正是打開AR和MR智能眼鏡發展大門的鑰匙。

在第322期在線i訪談,我們邀請了亮亮視野創始人兼CEO吳斐先生為大家介紹一下亮亮視野如何打響AR賽道爭奪戰,抓住AR+AI的技術風口,打開B端市場。

收支平衡與億元融資,亮亮視野如何把握AR技術風口?

聯動原素:首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亮亮視野的成立背景?公司目前的核心產品有哪些?

吳斐:首先,現在移動互聯網已經到達了一個成熟的階段,屬於移動互聯網的革命已經完成。手機成為人類首要的交互方式。但從歷史上來看,從卡帶收音機隨身聽,到按鍵手機,再到觸屏手機,交互一直沿著一種更自然、更高效便捷的方式來前進。第一視角交互與人類的視聽更加緊密,是有很大機會成為下一代最主要的交互方式的。

在創業前期縱觀行業整體,我們發現整個行業仍然處於一個很早期的階段,從產品到價值落地點等都不是很明確。所以我們便在想,我們是否能借助資本的幫助,成立一家公司,預先佈局於領域,進一步讓第一視角交互快速的發揮它的能力。這便是亮亮視野成立的一個契機。

公司目前的核心產品主要是GLXSS ME智能眼鏡和配合安防、工業等遠程指揮的LIVE平臺,以及針對不同領域和企業定製的專屬解決方案等。

聯動原素:貴公司設計產品時的初衷是什麼?設想中的應用場景又是怎樣的?

吳斐:亮亮視野的產品設計的初衷,是能夠讓第一視角交互能先為一部分人提供有效的價值。

設想中的應用場景有很多,例如從企業服務和安防來說,第一視角交互可以為企業降本增效,數據賦能,原來通過人力做起來有難度或者太過於耗費時間的事情,通過第一視角交互便可以大大的減輕工作量並提高效率,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場景。

在安防事業中,公安幹警以第一視角交互,更能提高在執法過程中的效率問題。通過智能眼鏡的人臉識別功能,秒速內便能識別出所觀察人員的身份信息,省去了檢查中大量的時間。同時亦可以通過前後臺同步指揮調度,在溝通上起到了更快速便捷的作用,高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聯動原素:目前貴公司的團隊背景及規模、構成是怎樣的?目前主要的投入是技術的研發還是產品的推廣呢?

吳斐:公司在最初的組成之時,是由來自谷歌、聯想、微軟、英特爾和中國航天等企業的專業人士和技術專家組成。早期聚焦在技術和產品的突破,一步步慢慢的細緻打磨產品。發展的後期,亮亮已經開始有了從商務到產品到解決方案到核心技術的完整技術鏈條,更好的佔領了市場。到現在為止,公司約有100人左右,大部分仍以研發和技術為主,核心技術對於亮亮來說仍然是最有力的競爭力。

聯動原素:目前你們產品的營銷模式是怎樣的呢?

吳斐:基於大部分成功的2B型模式,幫助客戶做一些深度的定製開發,這樣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另外在後續的複製,我們更依賴渠道和合作夥伴,並且已經與全球各地的渠道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同時我們一直深紮在我們看好的應用場景當中,深度合作,繼續延續我們產品的計劃。

聯動原素:目前隨著產業的發展也不再侷限於傳統的一些芯片模組,那麼您認為咱們這個產業的發展對芯片、傳感器等半導體產業提出了哪些更高的需求呢?

吳斐:在工業和安防的場景裡面發現,前端智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第一,我們認為AI芯片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會促進機器的發展。第二,整個物聯網行業已經初具規模,有的企業已經將工廠、設備通過物聯網進行數據採集,信息的上傳。接來下,如何將這些信息系統化,如何更好的結合起來為人類服務,在今後將成為考驗芯片傳感器等半導體的一個重要的命題。

聯動原素:相對於市場上同等做智能眼鏡的,貴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吳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分幾個層面。

首先,是人才。公司在成立至今,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非常完整的,跨學科跨技術的綜合性戰鬥團隊,這首先是保證了公司在硬件,軟件包括算法、光學都能給出高質量的產品交付的能力。

其次,第二個層面是產品。公司在產品層面一直堅持著通過場景來進行“技術與業務雙輪驅動”的經營模式。就像第一個問題一樣,公司一直專注的就是價值落地。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公司有很好的體制來保證產品就是為客戶解決問題而生。比如說GLXSS ME,它實際上就是集中的解決了輕便、舒適佩戴,智能AI能力、輕鬆的接入主機以及系統,更高效的對接,這樣就保證了我們的產品容易被客戶接受和使用。

聯動原素:亮亮視野產品目前所關注的行業領域有哪些?哪些是重點所關注的?您比較看好哪些行業領域?

吳斐:工業、物流、安防、醫療等都是我們關注的領域。

首先,公司在這些行業裡是有一套自己的選擇標準的。首先我們認為,第一視角交互是一個通用的解決技術,它應該在各個行業裡找到最容易實現價值落地的方向。那麼,在縱觀剛才說的這些行業裡面,我們認為像物流,工業,尤其是製造行業有大量需要降本增效的需求,這首先是一個可以產生價值的點。其次,就是像公安和金融這樣的行業,會需要通過數據提升人類的工作能力,繼而產生新的應用場景的需求。這樣通過數據賦能,連接賦能,對行業領域降本增效的巨大作用,我們會對這樣的行業提前佈局,價值都是不可忽視的。

在未來,公司內部也不停的在孵化新場景,不停的尋找下一個可以用第一視角交互賦能的領域。

聯動原素:

貴公司目前智能眼鏡在哪個領域的採購量最大?

吳斐:目前工業略多,未來還不確定,海外增速很好。

聯動原素: 物聯網經過七八年的發展,終於迎來了風口期,您認為貴公司的產品在物聯網產業中能否佔據一席之地?貴公司又是如何在物聯網產業中定位自己?

吳斐:物聯網初期是為了傳統企業具有感知能力應運而生,通過這些感知形成對企業、業務等都有了運營能力,很多企業的數據已初具規模。但如何利用這些數據讓人有所提升,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說在物聯網中要開闢出我們的一席“立足之地”,那麼我認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將第一視角交互做成一個交互平臺,讓更多的人來體驗到它帶來的效率提高。

聯動原素:貴公司在當前這個發展階段,最需要的資源是什麼?不過貴公司剛完成億元B+ 輪融資,資金應該不是問題。

吳斐:對外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結交更多領域朋友,尤其是第一視角交互中在應用算法、算力,包括數據上,能和亮亮產生良性互動的企業。

對內來說,資金是結果,最重要的其實是人才。信息革命無論從節奏還是頻率上,都大大超越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對優質人才的需求,不光是對亮亮,對每個企業來說都應該是與日俱增的。

聯動原素:貴司預估什麼時候能收支平衡?

吳斐:去年已經實現了。

聯動原素:貴司的遠近期發展規劃是什麼?

吳斐:在軟件和應用上,我們強大的研發團隊也在不斷成長。我們廣泛的與相關領域的行業龍頭合作,這方面,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通過這樣的合作能夠讓產品的服務功能更加全面,信息的流動能夠更加順暢。讓眼鏡賦能更多企業技術人員,也會和渠道市場合作,技術進一步得到普及。

在未來,對產品還本著價值落地為最終行業指標來判斷。像大家看到的那樣:更好的顯示能力,更好的識別能力,更好的現實感知能力與更全面的方案平臺。以及在以後的服務中,兼容性更好的行業解決方案。

收支平衡與億元融資,亮亮視野如何把握AR技術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