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用「吹」鑑定銀元,這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我來揭祕

我們在很多民國時期的古裝電視劇裡,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滿臉堆笑的店小二,在收到一塊大洋的之後,神秘的拿到嘴邊一吹,再放到耳邊聽一聽,便滿心歡喜的揣到懷裡。


古時候用“吹”鑑定銀元,這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我來揭秘​​

也許很多朋友不明白,這是幹什麼呢?用來鑑定銀元的真偽嗎?這是什麼原理呢?這種方法可靠嗎?現在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鑑定嗎?還是古人有什麼失傳的秘法呢?

我在悟空問答曾經回答過這樣的問題,不過總是行筆匆匆,不夠全面,今天我就詳細的解釋一下這個原理,以解決大家的疑惑。

古人用這種方法來鑑定銀元,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物質在受力情況下發生振動產生的波,達到一定的頻率,就會為人耳所感知。這和敲鑼會響本質也沒什麼區別,也許有人會疑惑,那銀元寶為什麼怎麼吹都不會響呢?這是因為人耳能感知的振動頻率是有一定數據高度的,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

所以古人吹銀元也是有一定方法的,要用拇指和中指或者食指指尖,接觸面越小越好。輕輕捏住銀元,不使它掉就行,用力一吹,迅速放到耳邊,就會聽到一聲清脆悠長的嗡鳴。如果用手大面積使勁按住銀元的話,就不會響了,就算銅鑼,捂著敲的聲音也很沉悶短促,不是嗎?
古時候用“吹”鑑定銀元,這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我來揭秘​​

那麼聽聲音是怎麼鑑別銀元真偽的呢?那是因為每一種物質不同,受力產生的振動頻率和振幅不同,我們所能感知的聲音也不同。

含銀高的銀元發出的聲音比較清脆、悠長、柔和。用銅材製作的假銀元聲音比較尖銳、短促、刺耳。鉛鑄的假銀元聲音沉悶、低且短。

而古時候對於商家百姓,銀元的價值就是體現在它本身的材質上——銀。所以那時候人們鑑別真偽就是看銀元的含銀量。當時的假銀元大多也就是以銅或鉛為主,混合其他金屬偽造。所以用聽聲音來鑑別銀元的成分含量,是靠譜的。
古時候用“吹”鑑定銀元,這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我來揭秘

或許有人要問,既然聽聲音,幹嘛要吹?不能敲嗎?這裡告訴大家,也可以,但是你不能直接把銀元放到桌面上敲,得儘量使它懸空,而且用不同的東西敲,所使用的力度不同,發出的聲音也有所差別。或許還得時常備個敲銀元的工具吧,總不如用吹來的省事。其實對於一些有經驗的老商家來說,一過手,通過相互碰撞的聲音也聽的出來,看都不用看。

但是現在,銀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收藏價值上,大大高於其本身材質的價值。市場上很多贗品都是用真銀製作,甚至純度比老銀元都高,所以現在用聽聲音來辨別一些高仿銀材製作的銀元新老,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
古時候用“吹”鑑定銀元,這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我來揭秘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用處,大多數老銀元其成分含量是有嚴格規定的,比如袁大頭,含銀89%,銅9%,還有1%的其他金屬。新做的真銀假幣未盡然會完全與老銀元相同,聲音肯定也有細微的區別。另外每種老銀元的含銀量也不是完全都相同,還有包漿深淺,鏽的薄厚,有無磕碰等因素,也會影響到銀元的聲音。所以現在能以聲音來區分和鑑別銀元的人,一定是經驗極為豐富的骨灰級玩家。
古時候用“吹”鑑定銀元,這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我來揭秘

但是在現代收藏角度來說,聽聲辯真偽,只能作為鑑別銀元的一個參考方面,我們還需要多方面觀察,圖案、文字、製作工藝、包漿、鏽色等等。當然,更少不了察言觀色,看人問價,這些也很重要。

就說這麼多吧,若此文能讓讀者有些許收穫,小編欣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