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家裡有那麼多的營養品,去醫院檢查還是缺這些營養素?

今天在群裡看到朋友對兒童營養品聊得熱火朝天的,有的人竟然還把兒童維生素C當做佛系丸(隨便吃),有的給孩子買了很多補鐵,補鈣,補鋅等營養品放在家裡,結果生病去醫院檢查竟然還都缺這些元素,大家問他為啥,他說家裡人都不給吃,這些東西買回來就是放著心裡安慰,到了日期就丟了。。。

為什麼家裡有那麼多的營養品,去醫院檢查還是缺這些營養素?

從大家的聊天中得知,很多人對營養品作用還是不明確,還有一定的誤區,如營養素吃的越多越好;營養素隨意購買;對營養品產生排斥心理等等。那營養品應該如何正確的看待,其實營養品過量對身體也有一定的危害,再者營養品應當根據自身的需求來購買,並不是盲目聽取別人說啥好就買啥,買回來發現不適合自己,放著浪費,最後正確看待營養品,食物,藥物區別。

為什麼家裡有那麼多的營養品,去醫院檢查還是缺這些營養素?

營養品是屬於食物與藥物之間的一種食品,若是含量低,各種營養素成分多些,類似食物,若是含量高,又還含有某種特殊的物質,對特定某種疾病具有一定治療效果,類似藥物,但這三者之間是存在有一定的範圍的,同時他們的作用也是不同,食物是滿足正常健康人士每天的營養需求,營養品給亞健康人士補充所缺乏部分的營養,改善某些亞健康症狀的食品,對於疾病沒有治療效果,只是達到輔助的作用,而藥物是具有治療的效果,對於這三者的作用要正確認識。

為什麼家裡有那麼多的營養品,去醫院檢查還是缺這些營養素?

營養素過量與缺乏的危害

任何一件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吃的過量都會使身體產生某種不良的症狀,如肉類,吃的過多,會導致肥胖;蔬菜類,吃的過量,對胃腸不好的人,也容易拉肚子吧;水果類也是如此,只不過這個量也許要很高,平時正常的飲食是不可能達到,症狀也不會發生,對於營養素而言,它的成分沒有食物的多,但單種成分的含量要比食物的高很多,若是長期大量把它當食物來吃,會單種成分過量,如維生素C,它的過量會造成噁心,泌尿系統結石,腹痛,腹瀉,脫水等症狀,並不能把它當成佛系丸,我國成人維生素C最高可耐受量是2000mg/d,一天吃得比這個數要大,則就會產生某種症狀;若是身體缺乏維生素C也是不可的,嚴重會導致壞血病,表現便血,貧血,血尿,牙齦出血,骨骼病變,關節痛,骨痛等現象,可想而知,適量補充營養素的重要性。

為什麼家裡有那麼多的營養品,去醫院檢查還是缺這些營養素?

營養素應該怎麼吃

談那麼多,營養品究竟要怎麼吃,其實很簡單,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健康,以及身體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正確找到他們的根源,針對根源,選擇具體藥物或營養品,關於這個可以聽取相關專業人士的建議,再者根據自己的症狀來決定吃量,不能盲目聽取別人所謂的經驗,同時每個牌子營養品的含量都不同,吃之前都要結合這些產品的具體含量與專業人士建議,症狀改善後,儘可能保持均衡飲食,養成良好的習慣,滿足身體每天營養的需求即可,不必要每天都吃。

營養品是預防某種症狀的發生,以及補充某種營養素的缺乏的食品,若是身體健健康康,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老老實實把飯吃好就可以了,更不能盲目的購買,同時建議購買前,最好可以把自己的症狀告知專業人士,聽取他們的建議。

  • 我是May,兩個孩子的媽媽
  • 食品科學與工程,高級營養師,體重管理師,營養美容師,健康管理師。
  • 從事健康管理多年,擅長飲食調理方向。
  • 在這個專欄主要分析孩子亞健康知識,營養知識,育兒經驗等
  • 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