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葉地錦播種繁殖技術及綠化栽植技術

五葉地錦播種繁殖技術及綠化栽植技術

1苗木培育

播種、壓條、嫩枝扦插及硬枝扦插等方式均可進行五葉地錦苗木繁育,通過試驗比較,綜 合衡量測算,播種育苗和硬枝扦插育苗繁殖係數高,成本低。壓條繁殖效率低,嫩枝扦插育苗工費高,均不適合五葉地錦規模化育苗。

五葉地錦播種繁殖技術及綠化栽植技術

1.1播種

1.1.1種子採集

在9月末至10月末,開始落葉時採集成熟度良好的果實,揉碎後漚制一週後,用清水多次漂洗,收集沉入水底成熟的種 子,放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風乾保存。

1.1.2種子處理

當年3月末至4月初取出種子,暖至室溫,將種子用35~40 ℃的溫水浸泡24h,取出後再用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30 min,用清水漂洗3~4次,按1∶3的比例混入潔淨溼潤的河沙,放入苗木窖中進行低溫保溼冷藏。4月末至5月初取出進行催芽,當種子有30%的裂嘴露白時進行播種。

1.1.3整地作床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質地塊作為育苗地,用旋耕機整地,保 證土壤疏鬆。採用高床育苗,苗床高10~15cm、寬1~1.2m、長10~20m,步道寬50cm為宜,施入底肥磷酸二銨10g m-2。

1.1.4播種

採用開溝條播的方式播種,溝深2~3cm,溝距20cm。每667m2播種量為1.71kg,即90~100粒m-2或每行播種18~20粒。播種完成後,對苗床進行鎮壓,覆蓋一薄層落葉松松針,然後澆透水。

1.1.5撫育管理

適時澆水,一般每2~3d澆一次水。播種後的3d以內,噴施一次除草劑,藥劑種類及劑量為24%的果爾20 m L與5%的金喹禾靈乳油50m L混合,兌水50kg,苗床噴霧。20d左右即可出齊苗,出苗率較高,可達90%以上,生長量較大,平均地徑可達0.37cm,主蔓長達0.9m以上。

苗木可以露地越冬,落葉后土壤結凍前,對苗床澆一次透水,以防止苗木缺水乾枯。也可以分級入窖假植儲藏。

1.2硬枝扦插

1.2.1插穗製備與處理

在4月初萌動之前剪穗,選擇健康無病蟲害、底徑在0.4cm以上休眠枝條,穗長10~12cm,頂牙距上剪口1cm,100個穗捆紮成一捆,用GGR6號生根粉200mg kg-1的溶液浸泡5h,放入苗木窖中冷藏,分層用溼潤的河沙覆蓋,要求保持沙堆低溫、透氣。

1.2.2苗床規格與基質

5月初,在苗圃地用旋耕機翻耙後,直 接 用 耕 作 土 作 床,苗 床 規 格 為:長10m、寬1.0m,高15cm,步道寬50cm,要求土壤鬆軟,透氣性良好。

1.2.3扦插時間及方法

在5月中、下旬進行扦插,株行距為10cm×10cm。採用微噴設施,每天澆水2~4次,15d左右即可生根,生根率較高,可達70%以上。主蔓平均長度可達1.84 m以上,地徑生長量可達0.71cm以上。

1.2.4撫育管理

生根後可適當減少澆水次數工清除雜草人工清除雜草,除草後立即澆水,防止根系損傷和透風,及時防治病蟲危害等。結凍前掘苗,入窖儲藏或原床露地越冬。

五葉地錦播種繁殖技術及綠化栽植技術

,2 綠化栽植

2.1整地

穴狀整地,清除建築垃圾,如石塊、瓦礫、磚塊等等,必要時需要改善土壤肥力,施入農家 肥或客土等。

2.2苗木規格

選用2年生的播種苗或1年生以上的硬枝扦插苗進行栽植,要求地徑≥1.0cm以上健壯的苗木。

2.3栽植方法

根據實際情況或需要,採用單行或多行栽植,栽植株距要≥30cm以上,要求儘量靠近建築物的基部。栽植完成後,剪掉多餘的枝條,地上部分僅保留10cm左右的茬口。但是為了加快綠化速度,也可以適當多保留部分主蔓,並將其固定在牆壁上,當長出新蔓、吸附牢固時去除固定物。栽植時要踏實,澆透水。及時除草,預防蟲害等,如果發生蟲害,影響觀賞效果時,可採用阿維菌素等環保藥劑防治。在10月末澆一次越冬水,第二年4月下旬澆一次解凍水。

目前在黑龍江西部地區,五葉地錦是我國引入的最北端。可用於牆壁綠化,也可以用於棚架綠化。但主要適用於圍牆、平房、樓房和立交橋的牆壁綠化。在該地區圍牆、平房等低層建築物,一般1~2年即可綠化成型。立交橋、3層樓一般需要2~4年綠化成型。

五葉地錦播種繁殖技術及綠化栽植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