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投資者普遍不想投P2P?

之前在知乎上逛,有一個話題叫做“現在男生為什麼不追求女生了”,回覆裡各種付出真心被傷的例子,看了都讓人心疼。叨哥轉念一想,這失望的感覺不恰好是投資者對P2P網貸的感情麼。

滿懷欣喜的投入,最後失望而歸,不,應該說對於很多投資“P2P平臺”的投資者來說是絕望而歸。叨哥給P2P平臺打引號是因為有些所謂平臺並不真正屬於P2P領域,之前暴雷的那些,不必點名,都有耳聞。

其實說句實話,有的所謂平臺無非是穿上一套“P2P西裝”,平時看著像回事,有模有樣,脫了就是流氓。

今天叨哥就通過一個表現讓投資者失望的平臺,聊一聊這個行業普遍的問題。

事件回顧

叨哥平時喜歡看網貸天眼的“平臺曝光”,之前在曝光區看到的“天天利財”對於嚴重逾期問題,客服提出了三折清賬。

天天利財,是天天利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開發運營,由天天理財應用軟件升級而來,專注於汽車金融的第三方網貸中介信息應用軟件。該平臺自2017年11月底起已經嚴重逾期,其與另一家逾期平臺多米金融的法人均為江浩亮。

這相當於把問題甩給了投資人:是選擇忍痛承認自己投資失敗,拿回百分之三十的本金退出,還是繼續剛著,堅持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此這前,這家平臺提出每月回款10%的協議,但據說投資者簽訂後,平臺並沒有執行,有知情投資者反映平臺按照這個回款方式回款一個月後又改了要求。最後平臺提出了為急用錢的客戶提供三折清償,將債權轉讓給一家融資租賃公司。

問題剖析

叨哥在看到這則消息時可以說是目瞪口呆,接下來叨哥就通過平臺幾點問題聊聊叨哥受到的“驚嚇”。

一是這個平臺以失聯逃避問題。從今年2月份開始至5月17日接近三個月的時間內,天天利財官網的客服電話始終無法打通。叨哥覺得打通無法回款和打不通電話是兩碼事,錢是投資者的錢,雖然平臺現在的情況和跑路也沒啥兩樣,但讓投資者一直處於焦急之中聯繫不到相關負責人,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之前投資的人怎麼會去買賬。

二是平臺運營模式漏洞百出。叨哥在瀏覽這個平臺相關新聞的時候看到“在發生逾期維權時,一名平臺內部負責人解釋稱,目前天天利財平臺在全國有6000多名借款人,由於國家最近出臺政策嚴禁暴力催收,車抵貸行業的催收有很大難度。另外,由於平臺與借款人簽訂的都是一年到三年的長期合約,很多欠款不可能很快收回。”

如果這麼說,那叨哥可以認為嚴禁暴力催收你收不上來,說明之前打的是暴力催收的算盤。所籤的合約都是一到三年,本身平臺就沒有在風險和流動性之間做恰當的匹配。借款人還不上平臺,平臺還不上投資人,這個平臺給叨哥的感覺就是幫忙把投資人的錢遞給借款人,自己做甩手掌櫃。

三是這個平臺無視法律紅線。天天利財平臺借款方多為個人借款,但出借金額卻多次出現超額問題。根據“8.24網貸暫行管理辦法”,個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餘額不得超過20萬元,但平臺卻多次出現了單個借款人借款30萬元的情況。對於無視法律制度的平臺,叨哥是絕對不會願意投資的。

四是這個平臺誠信危機愈演愈烈。先是到期之後逾期幾個月,然後提出每月回款10%也不兌現。叨哥的感覺就是這平臺先是在資產和債務之間規劃有問題,拿不出自己承諾的資金,並且也打算這麼賴下去,應該是跑路的成本要大於耍賴的成本。

就連最後平臺所提出的三折清償都涉嫌平臺向投資者擔保,違反了網貸平臺不得直接或間接擔保的相關規定。

從去年十二月份到現在,各個論壇的網友都在討論逾期以及維權問題,但是平臺始終沒有給出最終的方案,點一首涼涼送給投資者。

叨哥寫這家平臺可能有點馬後炮的意思,但確實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很多事情需要去看共性。順便說一下,其實仔細蒐集信息的話,可以看出很多平臺都有疑點,就看投資者關不關注了。

行業現狀

雖說上文是針對“天天利財”寫的,但是它並不是在“孤軍奮戰”。現在P2P行業其實就是個真真假假的領域,因為分辨不清,所以全部拒絕,對於風險規避型投資者來說,這個邏輯也未嘗不可。

現在投資者一是怕遇到騙子公司,遇到這種就是血本無歸。還有就是怕碰到自融,這種就是帶著大家的錢冒險,腳踏非法集資紅線。那些走拆標路線的,也是把風險轉嫁給投資者。當騙子公司、自融公司、違法經營公司這些屢屢曝光,投資者產生牴觸是情有可原的。

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這幾類公司。

騙子公司走的是龐氏騙局路線。這個叨哥在之前文章有大篇幅的介紹。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最為典型的例子是e租寶、錢寶、善林金融這些公司。

自融公司是從公眾那裡融資,然後自己作為債務人。自融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大多采取高息、拆標的玩法。這種做法就是通過網貸集資,將自己企業和投資者的資金綁在一起。一旦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後果可想而知。而且自融這種很隱蔽,它本身有債權人和債務人,對銀行存管這一保護膜具有穿透作用。像近期很受關注的零錢罐這種就屬於自融平臺。

違法經營的公司其實也不少,大多數是拆標問題。拆標往往會引起期限和金額上的不匹配,同一自然人或者法人在平臺借款超出限額將大大增加投資人的風險。還有假標問題,之前深水財經對銀豆網的跟蹤研究的也很透徹。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叨哥也覺得現在P2P網貸這一行業越來越讓人看不清,“國資系”爆雷,巨型平臺跑路,難道說信任背景的時代要過去了嗎?

如果每個平臺都像“天天利財”一樣,試問還有哪個投資者有膽量、有意願投資P2P?

叨哥建議

所以個人建議是在備案之前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現在投資p2p平臺在叨哥眼裡就是你把錢放到別人的口袋裡保管,人家定期給放錢的口袋塞幾張毛票,但是沒準哪一天人家就把錢揣到了自己的褲子裡。

確實是存在靠譜的平臺,這點不能否認,不會一棒子打死。但是在無法判別平臺運營信息是否屬實的情況下也可以去選擇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即便收益少但是有保障。

叨哥目前自身的做法也是把一些錢分散到各個項目(定期、基金、餘額寶都有),也投資了一些在P2P平臺裡,這裡不舉例沒有打廣告的意思,因為叨哥自己也是在探索。叨哥投資存在風險領域的標準是判斷如果這筆錢沒有了,會不會影響目前生活水平。

避開雷區,安穩投資,方能歲月靜好。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金融資訊報(ID:jrxdddd),免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