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古村落古莊寨,永泰在行動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解讀莊寨的密碼,續寫莊寨的故事,開展傳統元素的運用、傳統民居的流傳、傳統工藝的傳承、傳統信俗的重塑,永泰上下正在對莊寨的保護與開發進行策劃、設計、整理,引入業態運營,展示、活化永泰古村落、古莊寨這兩大特色資源,點燃、引爆鄉村旅遊,並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在仁和莊舉辦筆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吹響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的號角。消息傳來,永泰縣委書記陳斌十分振奮,10月20日就主持召開有關鄉村振興戰略與莊寨復興會議,確定與中國鄉村復興論壇對接,於明年1 2月舉辦“中國鄉村復興·永泰莊寨峰會”,通過舉辦高端會議,加大招商引智力度,促進鄉村建設與發展。

不久前,省住建廳公佈了第二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永泰縣28個村莊入選。加上第一批入選的17個,永泰縣一共有45個省級傳統村落,是全省獲此稱號最多的縣。

除了45個省級傳統村落,永泰還擁有1箇中國曆史文化名鎮、7箇中國傳統村落、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在這些古村落中,體量巨大、分佈廣泛的古莊寨是一大特色。永泰莊寨不僅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也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更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住建部傳統村落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德胤說:“中國鄉土遺產,福建第一;而永泰又是最豐富之一。”

把復興古村落古莊寨作為振興鄉村的一個抓手,永泰縣高度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工作,堅持以文化為核心,挖掘莊寨文化的價值,把鄉村古韻中的“鄉愁”留住,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推動全域旅遊提檔升級,開創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墟里小熊帶著小孩考察慶豐莊

文化支撐走得遠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臺灣專家迷上三對厝的彩繪

高聳雲端的青雲山,碧波盪漾的天池,天際傾落的瀑布,蜿蜒奔騰的大樟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永泰峻險秀麗的山水奇境。更為美妙的是,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造就了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營造出許多“天人合一”的古村落,古莊寨更是其中的建築瑰寶。

永泰莊寨始建於唐朝,明清持續發展,晚清幾乎遍及各村鎮。歷史上莊寨總量超過2000座,大部分慘遭損毀,扣除遺址和破壞較為嚴重的,全縣現存較好的莊寨共152座,其中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

永泰縣委書記陳斌說:“每一個古村落、古莊寨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它、挖掘它、利用它,把它發揚光大。”

為此,永泰縣提出要求,本著尊重歷史、尊重自然、尊重群眾的原則,將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活化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以及民宿等新業態新模式,讓歷史遺存和當代生活共融,讓村落景觀與人文內涵共生,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共鳴,把傳統村落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幸福家園工程、產業轉型升級等有機結合,矢志不渝地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古莊寨、古村落,蘊含著獨特豐富的山水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為了讓鄉村振興、讓鄉愁延續、讓文明傳承,永泰邀請專家提煉出莊寨中獨樹一幟的特色建築元素,在此基礎上融合現代建築理念,擬出永泰新建築風格,並形成格式化的建築模式,在全縣新建建築中予以推廣使用,力求幾年內將永泰縣打造成獨具地方建築特色的風情縣城。

為了培養人才,還成立名匠傳習所,在永泰城鄉建設職業中專學校新設古建築和手工編織專業,讓傳統建築文化代代相傳。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臺胞遊永泰,首發選莊寨。

大咖助推走得快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早已人去樓空的莊寨重新熱鬧非凡。

10月31日,永泰縣政府與北京巔峰文旅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嵩口古鎮保護性開發框架協議》,計劃投資30億元,通過5年建設,助推永泰嵩口提速發展。

嵩口古鎮保護與開發已見成效。今年國慶假期,嵩口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很熱鬧,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聽伬唱、遊鶴形路、看紙獅表演、品“存取時光”,享受旅遊休閒古鎮的慢生活,品味當地獨特的社會形態和自然生態。

嵩口古鎮旅遊業的興旺,是永泰歷史文化名鎮和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的一個成功範例,彰顯“自然衣+傳統魂+現代骨”的建設模式。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注重“新”“舊”結合,充分挖掘歷史文化遺產,最大限度地活化原貌古韻。通過修舊如舊、新舊融合,披上“自然衣”;通過挖掘文化、恢復習俗,傳承“傳統魂”;通過內部改造、創新經營,接軌“現代骨”。

曾任嵩口鎮書記、現任縣政協副主席的張培奮,親歷了嵩口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建設的過程。他總結其成功的做法有三點:尊重自然,尊重歷史,用中醫針灸療法,進行節點改造;保留活絡原住民,吸引年輕人迴歸創業,共建共享;引資引智,吸引大咖助力古鎮經濟和文化的復興,學術大咖、投資大咖、文藝大咖、經營大咖等在古鎮活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兼任永泰縣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後,張培奮帶著兩三個人,考察了100多個村落、200多個莊寨,積累了大量資料。他經常跑北京,進高校,攀名人,借力借智,邀請國內知名團隊規劃鄉村建設。

2016年3月底,成功舉辦永泰莊寨歷史文化遺產研討會,邀請22個來自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為永泰莊寨把脈定位,確定是中國防禦民居建築的奇葩,有申報世遺的潛質。成立永泰莊寨專家指導委員會,聘請中國文史館研究員安家瑤為主任委員,為永泰發展出謀劃策,做頂層設計。

永泰與廈門大學、華僑大學、中國美院、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開展各類學術研究,創建大學生課外實踐基地,藉助高校的力量壯大鄉建隊伍。

“永泰有很好的資源,招商引資也不難,最缺乏的是運作推手。”張培奮說,他們積極創新機制,創立鄉村復興基金會,搭建企業、個人和基金會捐資的平臺。同時,積極引進墟里小熊等著名大咖,創辦民宿、運營鄉村;設立範迪安論壇、範迪安工作室,利用名人效應,迅速激活鄉村。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默默無聞的小坪寨成了攝影熱點。

村民參與走得好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遠涉重洋解讀莊寨文書。

1000多年前,一支黃姓族人遷入位於永泰縣北部的白雲鄉白雲村。白雲鄉人傑地靈,人文氣息濃厚,出現過進士、舉人30多人。白雲鄉的先民以耕求生存,以讀謀發展。“耕者十之六,讀者十之四”“農忙時,讀者亦耕;農閒時,耕者亦讀”,耕讀相輔相成,形成“耕讀勤儉家風”。

在永泰白雲鄉的西南部,有一處被群巒和梯田懷抱的莊寨群——竹頭寨,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走入竹頭寨,細心的人會發現,寨中天井四周簷內均安有捲簾軸。這是因為當時正廳、門廳、兩旁書院院廊上遍佈楹聯、字畫,為避免楹聯字畫被風吹日曬,主人特地懸掛捲簾,細心保護。至今,竹頭寨內楹聯仍存32對,其中有副對聯寫道:“世間好事忠與孝,天下兩圖讀與耕。”

經歷百年風雨,古寨破敗,面目已不同往昔。竹頭寨分為上寨、中寨和下寨,上寨破落得只剩門樓,下寨保存尚好。為了不讓竹頭寨繼續衰敗,政府相關部門都在積極出謀劃策,各方面也都聞風而動。

80多歲的黃修朗,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白雲鄉歷史文化的研究,現任白雲鄉博物館館長。他滿懷深情地講解白雲歷史和風雲人物,抑揚頓挫地朗讀白雲籍的文人墨客填寫的詩詞,常常加班加點為縣鄉政府部門提供歷史資料。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將白雲的歷史文化廣為傳播,讓白雲文化傳統源遠流長。

作為明年舉辦“中國鄉村復興·永泰莊寨峰會”的主會場之一,竹頭寨保護與建設進入倒計時。今年國慶前幾天,正是秋收繁忙時,可38個青壯年村民毅然放下農活,全面清理打掃衛生,為鄉建隊伍進駐做準備。

為了儘快拆除非古建築物,黃以淼、徐寅生等鄉賢放下自己的生意,回村裡做動員工作。

“再不修,過幾年竹頭寨就要倒了”,這句話最能打動村民的心。看到竹頭寨日漸破損,黃以淼急在心頭,他持續六年在正月初三回鄉,每次都在竹頭寨內召集宗親聚會,籌資修復竹頭寨。他自己帶頭出資修村路。他希望竹頭寨整修好後,很多已經互不認識的黃家後生,能重聚在竹頭寨中,感受竹頭寨文化,互敘親情。

如今,竹頭寨人豪情滿懷地投身古村落、古莊寨保護、開發、利用,或出資,或出力,或讓地,或獻策。通過清理歷史的塵埃,梳理祖宗的遺產,盤點祖先的文書,發掘祖先的智慧靈光,以感恩崇敬之心,用實際有效行動,重現莊寨文化精華之輝煌,帶動周邊民宿等業態的發展,實現鄉村旅遊破題。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對山古村。相看兩不厭,唯有來對山。

創新機制發展鄉建

古村落古莊寨的保護與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處理好保護與開發這對矛盾,決定著能否從歷史走向未來。

住建部傳統村落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德胤曾到永泰考察,他說:“永泰莊寨名字起得好,‘莊’是自己叫的,是官宦文化;‘寨’是別人叫的,是田野文化,這種官宦和田野巧妙的結合,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文化現象。”

對於永泰莊寨的保護與開發,羅德胤強調“三要”,要有共識、有新觀念、有情懷。有的人以為莊寨不過是群眾的祖屋,不值得重視。殊不知,這其實是彌足珍貴的傳統文化。對文化的冷漠是很可怕的,放任莊寨腐朽垮塌,就是罪過。鄉建要求觀念更新,這種更新不只是農民觀念的更新,更需要鄉村幹部觀念的更新,也需要投資者觀念的更新。鄉建也要情懷,最需要熱衷於保護挖掘弘揚鄉土文化的人;若是搶佔資源者,急功近利者,無視鄉土者,鄉建不會成功。

基於永泰古村落古莊寨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獨具特色,如果永泰在保護與開發中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經驗與做法,那麼,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保留傳統耕作系統的蓋洋梯田。

永泰縣委和縣政府對歷史文物存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兼顧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統籌謀劃,以行動方案和責任清單要求為指針,全面推進歷史文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凝心聚力,永泰做了大量工作。對外聯絡方面,以開放的心態,廣交朋友,招商引智借力,邀請國內知名團隊進行規劃,進行頂層設計;動員社會力量方面,組建了23個重點莊寨理事會,利用春節鄉親回家過年的機會,召開座談會進行動員,激發鄉親護寨修寨的熱情,引導社會組織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現已募捐了1500多萬元,以“先救命,後治病”的原則,與時間賽跑搶修莊寨;爭取年輕人方面,通過舉辦李梅採摘節等活動,吸引年輕人回家“過節”,乃至回鄉創業。“家鄉在等我,我們一起回家吧”,也成為鄉建團隊的主打口號。

現在,永泰正探索創建新機制、搭建新平臺,把各方面力量有機地集聚起來,創立鄉村復興基金會,搭建企業、個人和基金會捐資的平臺;充分發揮理事會的作用,推行股份制合作,鼓勵村民以戶籍、租金、技術、資金入股,實現共建共享,確保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可持續發展。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珠峰村的銀杏吸引了越來越多遊客。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關注我,你的眼睛會懷孕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