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值得買嗎

【在加密貨幣投機交易中,一些個人投資者肯定會失去財富,但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很可能接近於零】

□阿代爾·特納(Adair Turner)

2017年12月,當比特幣價格接近20000美元時,一位朋友問我是否應該投資。我回答說我也不知道。現在,比特幣價格跌了近一半,但我的回答還是不知道。

在 接下來的一年,比特幣價格可能會翻番、飆升10倍,也可能暴跌95%甚至更多,任何經濟分析師都無法預測比特幣的走勢。比特幣的價值由眾多投資者不理性的 群體心理決定,投資者認為它會上漲多少,實際價格就有可能漲到那麼多。與其他加密貨幣一樣,比特幣沒有任何經濟功能,儘管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這些貨幣也 不會造成什麼危害。

在現代經濟中,貨幣之所以具有明確的實際價值,是因為政府認可其作為支付稅款和發行債務的手段,央行對國有和私有銀行體系貨幣總量增長速度進行調控,以維持較低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從某種意義上說,貨幣的價值與經濟功能根植於發行方——國家及其機構的權威。

在任何時候,一群個體可以選擇某種商品(如特定的貝殼、黃金或鬱金香)作為比貨幣更好的價值貯存手段,這種商品的貨幣價值也會隨之上升。但這種商品的供應不能快速無限制增加,否則價格可能會失去控制。1636年初,一種叫“Switser”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荷蘭市場上的售價為60荷蘭盾/磅;到1637年2月中旬,售價上漲到1500荷蘭盾/磅;但在隨後的危機中,一些鬱金香的售價下跌了99%。

如果說黃金或鬱金香的供應短期內不變、中期受自然因素限制,那麼非物質形態的比特幣原則上是可以無限制創造的。事實上,比特幣的供應受到了由大量算力支持的計算機算法的限制,這使得比特幣的創造者能夠實現過去不可能實現的“三位一體”:去中心化的“採礦”、集體有限的總量供應以及匿名性。

理論上,匿名性的特點不僅使得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可以成為價值貯存手段,而且還可以作為大額交易的匿名交換媒介,就像未標記所有者的大面值鈔票一樣,只不過變成了數字形式。但是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Rogoff)指出,匿名大面值鈔票在合法的商業活動中沒有任何用處,通常作為毒品買賣、避稅者、恐怖分子以及其他犯罪分子的交換媒介。如果如羅格夫所說,有足夠的理由消除匿名大面值鈔票,那麼世界上最不需要的就是以數字形式重現同樣的問題。

目前韓國已禁止匿名交易加密貨幣,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也在考慮是否這樣做。禁止使用加密貨幣的最佳理由實際上是環境保護。關於比特幣開採所需電量的估計差異較大,有些人認為每年需耗費高達30太瓦時(TWH)的電量(相當於摩洛哥全年電力需求),其他人則認為大約是六分之一。不管實際耗電量是多少,相關的碳排放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全球變暖,而沒有帶來任何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人們擔心加密貨幣的投機泡沫可能會導致宏觀經濟不穩定,這似乎有些言過其實。查爾斯·金德爾伯格(CharlesKindelberger)在他的經典著作《瘋狂、恐慌和崩潰》中指出,投機泡沫和隨後的泡沫破裂有時會導致危機和蕭條。但並非總是如此:儘管20世紀20年代的華爾街繁榮在大蕭條中結束,但1630年代的鬱金香泡沫似乎對荷蘭中期增長趨勢沒有造成影響。

區別在於泡沫的規模,以及泡沫是否由債務融資驅動。個別股票或商品的繁榮和蕭條通常不會產生宏觀層面的影響:即使是整個股票市場出現巨大波動,比如1998-2002年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動盪,對整體經濟增長可能只產生了輕微的不利影響。相比之下,房地產的繁榮和蕭條歷來才是最危險的,因為房地產財富的總價值通常比股票價值高,而且房地產繁榮往往是由債務融資驅動的。

因此,監管機構應密切關注那些由信貸驅動的加密貨幣投機行為。不過考慮到目前加密貨幣的總價值仍然只相當於全球房地產財富的一小部分,總體風險相對較小。一些個人投資者肯定會失去他們的財富,但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很可能接近於零。

更大的社會挑戰是如何將人類的聰明才智從零和博弈的賭博中引導到增進福利的創新中。加密貨幣所使用的分佈式記賬技術可以用來降低交易成本,並消除多種金融交易風險。這是值得去做的。

至於是否應該投資比特幣,我無法回答。就我個人而言,我寧願買一張彩票。

(作者為美國新經濟思維研究所理事會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