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中關村人才「直通車」 雷軍、周鴻禕成爲「教授級高工」

7月9日,作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新規實施後的第一股小米集團正式在香港交易所鳴鑼上市,小米董事長雷軍由此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雷軍作為私企的CEO,卻取得了國家正高級工程師的職稱,而這個職稱的獲取不看學歷,不用考試,只要業績足夠突出就能申請上。這正是藉助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在中關村探索實施的高端領軍人才職稱評審“直通車”模式。

搭上中關村人才“直通車” 雷軍、周鴻禕成為“教授級高工”

小米鳴鑼上市

傳統的職稱評審制度限制多,手續也繁瑣,參評者必須遵循初級、中級、副高、正高的順序逐級申報。以參評者是本科畢業為例,想要取得正高級職稱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還要參加計算機、英語考試,準備相關論文、材料。更重要的是,以往的職稱評審專業還沒有涵蓋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

“直通車”評審模式打破了這些限制。凡是從事工程技術研發生產的高端領軍人才,只要滿足曾取得重大人才表彰獎勵、曾獲得重要科技獎項、曾擔任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在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取得突出成績這四個條件中的任意一個,不受學歷、年齡、專業系列的限制,也不需要取得相關級別職稱、任職年限,不用參加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可以直接申報正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而且“直通車”評審模式用業績陳述取代了論文答辯,參評者只要通過線上、線下提交能夠證明自己業績的相關資料,再參加評審即可,不用再專門為了評職稱準備論文了。

“直通車”評審模式從2011年起,北京市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的海淀園和亦莊園為試點,試行了“以業績陳述取代答辯論文,以業績和創新能力、成果轉化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淡化論文、著書立說等一般傳統硬件考核”的特殊的人才職稱評定體系,人才可以跳過“爬樓梯”式的逐級晉升,完成“坐電梯”式的一步到位轉變。無論中專、本科還是研究生畢業,也不管是30來歲的青年小夥還是年過五旬的長輩,只要在自己的技術領域有突出貢獻、得到業界專家同行的認可,就有可能被評為“教授”。

搭上中關村人才“直通車” 雷軍、周鴻禕成為“教授級高工”

2013年5月,中關村海淀園企業、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尹衛東獲得“生物醫藥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職稱,從中專畢業就開始從事疫苗科研工作,至今已從業30年的他,從沒想到自己會通過這樣的方式當上“教授”。僅僅經過基本科研材料的提交、半小時的專家面談、專家評審等簡單審批後,尹衛東就獲得了通過正常途徑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才能拿到的職稱。

其實,尹衛東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能獲得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職稱,早在他這些年的實際工作中就打下了基礎。1984年開始投入疫苗科研工作的他,是國內第一個自主研發出甲肝滅活疫苗和甲乙肝聯合疫苗的人,是國家重大項目“SARS滅活疫苗的研製”課題負責人,在全球率先完成SARS滅活疫苗I期臨床試驗,並帶頭完成了人用禽流感疫苗Ⅱ期臨床試驗,使我國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2018年6月中旬,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通過“直通車”模式評上正高級工程師。取得正高級職稱不光是頭銜上的晉級,還有許多實質性的幫助,比如有了正高級職稱,公司才有資質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才能到高校獨立開課講學。

搭上中關村人才“直通車” 雷軍、周鴻禕成為“教授級高工”

目前“直通車”人才隊伍已有616人,主要分佈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製造等高精尖產業領域。這些高端領軍人才都是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有的是“千人計劃”、“海聚工程”入選者,帶領團隊回國創新創業;有的承擔了“863”、“973”等國家級重大課題,取得了科技創新的突破性進展;有的是知名高新技術企業創始人或首席技術官,既懂技術也懂市場,在產學研用一體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我國科技隊伍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這是產生世界級科技大師、領軍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礎。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 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