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兒童溺水,「六不」之外還有六項干預!

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調查顯示,溺水是世界各地5至14歲兒童的第三大死因,儘管這些悲劇給太多家庭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但是,公眾對於預防溺水的關注度仍然相對較小。

炎夏將至,溺水事故又將進入高發季,我們是否能夠做更多的事情來預防兒童溺水呢?

在《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指出,希望廣大家長經常進行預防溺水等安全教育,重點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預防兒童溺水,“六不”之外還有六項干預!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發佈的《預防溺水:實施指南》,提出了六項預防溺水的干預措施,小編在本文中節選了跟家長最密切相關的四項:

預防兒童溺水,“六不”之外還有六項干預!

六項預防溺水的干預措施

1.設置屏障,控制兒童接近水域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在高收入國家,大多數兒童溺水發生在沒有圍欄或者圍欄設置的不周全的游泳池;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天然水域(池塘,湖泊,河流等)是兒童溺亡發送最多的場所。1歲內的孩子的溺亡,最容易發生在家中浴缸和水桶內。

以下是低齡兒童父母應該知道的家庭安全的貼士:

  • 當孩子在水邊或者在水中時,一定要緊跟著他們,不要玩手機、不要分心。確保孩子在你伸手可以夠得到的範圍內。
  • 浴缸、大水桶、充氣的兒童泳池等裝水的容器在使用完之後要立馬排幹,倒立放置。避免容器內的積水,造成安全隱患。
  • 衛生間的馬桶蓋應該保持關閉,洗手間和洗衣房的門也應該隨手關上,避免幼兒出於好奇,進去玩耍造成危險。
  • 如果家裡有泳池的話,一定要安裝泳池防護欄,而且圍欄要足夠高,讓兒童無法翻越。
  • 父母應該做好應急預案,學習一些心肺復甦和落水搶救的技巧。

開放的水井、地下蓄水池和水箱會加大兒童溺水的風險。為這些水源加蓋和加鎖(或排空,例如使用後倒置洗衣桶),可以預防溺水。井臺或水箱周圍的實體障礙必須堅固,並設計得使幼兒無法攀爬。

預防兒童溺水,“六不”之外還有六項干預!

2. 為學齡前兒童提供遠離水域的安全場所,並提供適當的兒童照護

在1至4歲兒童的溺亡,大部分都發生在在離家很近的地方。這個年紀的兒童缺乏對危險的辨識能力,要儘量讓他們遠離水域,並且保證他們身邊有人始終有人看守。

兒童溺水往往發生在監護人很忙碌的時候,即當監護人忙於家務或其它日常工作時。對於無暇照看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日託中心也是保護他們的有效措施。

3.教學齡兒童(6歲以上)學會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

教6歲以上的兒童學會游泳,並掌握安全游泳的注意事項,可以減少兒童溺水的概率。但是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教孩子學游泳也可能會有危險。

在高收入國家,常常是由政府出面制定教兒童游泳的方案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兒童的游泳課程需經過相關機構認證,並且由經過培訓的老師教授。兒童游泳課程還必須包括水上安全和安全救援的知識。

預防兒童溺水,“六不”之外還有六項干預!

以下是兒童父母應該知道的游泳安全貼士:

  • 當孩子在水中或者水邊時,一定要緊密看著他們,不要被其它的事物分心。如果你的孩子很小,請確保他游泳時身邊有成年人緊密看護。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也不要讓他們獨自游泳,他們身邊應該始終有一個成年人作伴。
  •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在適當的時候要教孩子學會游泳。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孩子的年紀,他們是否經常在水邊玩樂和行走,綜合考慮什麼時候是教孩子游泳的最佳年紀。
  • 在教孩子游泳時,要確保他們掌握瞭如下五個在水中求生的技巧:跳入水中,當水淹沒他們的頭部的時候,還能再浮上來;能在水中漂浮,或踏水達到一分鐘;能在泳池中轉身並找到出口;能在水中游25碼(22.8米)並且從水中出來;知道怎麼離開水面,在泳池中沒有梯子也能離開水面。
  • 讓孩子知道,在天然水域中游泳的難度與在泳池中不同。天然水域中會有不平整或紮腳的地面,湍急的河流、海中會有暗湧和變幻的天氣。
預防兒童溺水,“六不”之外還有六項干預!

4.安全救援和CPR(心肺復甦術)的培訓

培訓可以使人們在進行溺水救援時更安全、更有策略地採取行動。

以下是一些進行安全救援的貼士:

  • 巧用繩竿。發現溺水者後,可充分利用現場器材,如繩、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
  • 背後託舉。下水救人時,應繞到溺水者的背後或潛入水下,用手從其左腋下繞過胸部,然後握其右手,以仰泳姿勢將其拖向岸邊,也可以在其背後抓住腋窩拖帶上岸。
  • 防止抓抱。下水救人時,不要從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應放手自沉,溺水者便會放開。
  • 謹慎下水。施救者若不熟水性或不瞭解現場水情,不應輕易下水,應呼救或報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
預防兒童溺水,“六不”之外還有六項干預!

遇到有人溺水,如何科學施救?

溺水者被救出後,應先給與其呼吸而不是控水!採取的正確步驟如下:

  1. 迅速清楚溺水者口、鼻中的汙物;
  2. 解開領口,使其平臥,以保持呼吸通暢,再給予兩次人工呼吸;
  3. 將溺水者頭部歪向一側,進行CPR(心肺復甦)按壓,在按壓的同時,溺水者胃部的積水也會自然流出;
  4. 30次心肺復甦按壓配合兩次人工呼吸,按照此頻率循環進行,直到溺水者甦醒或專業救援人員到達為止。

溺水者甦醒後,如果需要控水,正確的方法是:

急救者採取半跪位,將其溺水者腹部放在腿上。溺水者背朝上,頭下垂。急救者用手平壓其背部倒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