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用一個月薪過萬的人才,也不要三個工資三千的員工!

看了很多公司,發現工作效率都是一般,特別是某些傳統企業,公司內部的封閉和壁壘簡直森嚴到讓人不可思議。

說實話,這些個公司表面是公司,實際上就是個小衙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就是屁大的公司也有幾個部門、幾套管理制度,然後,權力意志躲在裡面自娛自樂、津津有味。

而且,經濟越落後的地方,人就越保守,這樣的公司也越多。

所以,有時候我覺得企業轉型升級最難的部分,其實是人的大腦理念。

寧用一個月薪過萬的人才,也不要三個工資三千的員工!

1)

在一段時期內,因為行業不同、企業資源不同和市場模式不同等原因,這樣的公司依然可以活得很滋潤,但那種對人力資源的控制和浪費,註定了它們的侷限性。

公司的發展,本質上還是人的力量在起作用。

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迅猛滲透,隨著市場愈加的開放和競爭的透明化,隨著勞動力的觀念提升和迭代,公司的發展、工作的模式,都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過去的因循,已經成為現在發展的障礙。

今天不談管理和其他,只詳細說說企業用人的一個最大誤區:對人的選擇錯誤。

同一份工作,一個月薪1萬塊的員工,三個月薪3千塊的員工,價格差異這麼大,怎麼選?

選擇前者,則公司的成本上升,以後加薪空間也不大,對長久留住員工不利;而選擇後者,3個人幹一個人的活,看起來也差不多,而且以後可以幾百幾百的加工資,夠員工幹上個幾年的了,再就是人多了也好看。

這個帳很好算,很多老闆都喜歡人多又便宜,畢竟人都是兩隻眼睛一張嘴,差不多嘛。

寧用一個月薪過萬的人才,也不要三個工資三千的員工!

2)

毀就毀在差不多上。

在人力市場日益公開透明的今天,人和人的價值是不一樣的,一份工作有一份工作的要求,人的數量追平不了工作的質量。

就像是老方經常遇到過的低價競爭,價格便宜一半,效果腰斬一半還是輕的,關鍵是讓甲方進退不得、焦頭爛額,無形中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成本,後續麻煩的成本往往是原來價格的好幾倍。

在工作當中也是如此,一個好手總能最短時間、最高效的完成工作,而三個庸手費時費力、看似更敬業更辛苦,但工作成果是不合格的,往往需要公司追加更多的成本。職場上還是要靠功勞說話,再多苦勞也只是無用功。喬布斯就認為,“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

就算是普通員工終於被鍛鍊、培養成合格人才,他們也是會要符合市場價位的薪水的,這個錢終究是省不了。

所以,如果能夠綜合、全面和長久的看,一個月薪1萬塊的員工和三個月薪3千塊的員工,哪個划算,是顯而易見的。

我要提醒各位老闆的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試錯的成本是很高的,商機一閃即逝,你只有更快、更優質的滿足市場需求,才能夠獲得發展的機會。

而這些工作都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才去實現的。

寧用一個月薪過萬的人才,也不要三個工資三千的員工!

3)

人的水平,就是公司的水平。

在這個根本問題上,最好不要心懷僥倖和掩耳盜鈴。Facebook認為,好的工程師和差的工程師,差距是10萬倍。對於人才,摩拜CEO王曉峰也說過,“只要優秀的。三個臭皮匠永遠頂不了一個諸葛亮。優秀的人和普通人就是1和0的區別,再多普通的人加在一起,結果都是0。”

公司因為透明而簡單,因為簡單而強大,複雜只會帶來封閉、臃腫、低效和喪失競爭力。市場競爭如同功夫高手對壘,比拼的是誰更簡單高效,誰的無效動作最少,誰更能一招制敵。

高手下棋,一定是步數最少、吃子最少。聰明的公司,也一定是流程簡化,少做事、少多餘動作,能量可以集中在有效點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