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共建一帶一路成爲中阿經貿合作主軸

觀點|共建一帶一路成為中阿經貿合作主軸

習近平主席2018年的首次出訪,面向發展中國家。阿聯酋、塞內加爾、盧旺達、南非、毛里求斯,在7月19—28日的數天時間裡,習近平主席的腳步橫跨兩大洲,推動中阿關係提擋加速、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引領金磚合作方向,為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共建一帶一路

成為中阿經貿合作主軸

海灣之畔,“沙漠之花”。作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的海灣阿拉伯國家,阿聯酋和中國發展理念相近,政策目標相通,合作紐帶越來越緊。中阿兩國已成為發展建設中優勢互補的真誠朋友,溝通協調國際和地區事務的重要夥伴。習近平主席對阿聯酋的此次訪問,將兩國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新高度,對進一步釋放兩國合作潛能提供了路線圖。

“共建‘一帶一路’將成為中阿經貿合作的主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丁隆表示,經貿領域的務實合作歷來是中阿合作的核心。中阿雙方均把發展視為第一要務,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騰飛的典範。目前雙方經貿合作已經取得了累累碩果,中國是阿聯酋最大貿易伙伴,阿聯酋則連續多年成為中國在阿拉伯國家中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阿聯酋作為中東地區的貿易和金融中心,又地處“一帶一路”交匯地帶,是積極響應和參與“一帶一路”的中東國家之一。未來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具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佈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的戰略伙伴關係。在此背景下,中國同阿聯酋進一步提升雙邊關係水平,不僅開啟了兩國關係發展的新篇章,還將對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合作產生示範和輻射效應。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黃民興分析,在政治領域,中阿就加強高層交往,充分發揮兩國外交部政治磋商機制作用,在安理會改革、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等方面達成共識。在經濟和金融領域,雙方將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建立可持續的貿易投資夥伴關係,加強電子商務、產能、創新、技術轉移及經濟多元化等領域的合作。中阿合作還拓展至教育和科技、可再生能源和水資源、油氣合作、軍事和執法安全、人文等各個領域,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合作格局。“中阿基於各自國情,積極深入廣泛地開展平等互利合作,將打造南南合作的又一個樣板。”

  • 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多次踏上非洲大陸的土地。此次對“西非門戶”塞內加爾、“千丘之國”盧旺達、“彩虹之國”南非、“印度洋明珠”毛里求斯訪問的一系列豐碩成果,進一步深化中非政治互信、發展互助、理念互鑑,為即將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凝聚更廣泛共識。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分析,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塞期間,塞內加爾成為第一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國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在東非地區取得重要收穫,未來以中塞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將推動“一帶一路”向西非地區、非洲法語區國家更廣泛延伸。

在談到習近平主席訪盧成果時,劉鴻武表示,地處非洲“心臟”地帶的盧旺達,近年來在非洲地區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2018年非盟輪值主席國,盧旺達積極推動非洲聯合自強和非洲一體化進程。習近平主席此訪不僅推動了中盧雙邊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也有利於促進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的集體政策協調和戰略對接。

2018年適逢中國與南非建交20週年,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的首次峰會也在南非舉行。劉鴻武表示,2010年,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輪值主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為正式成員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從而讓廣袤的非洲大陸進入了金磚合作的視野。習近平主席對南非此訪,有利於進一步推動金磚合作機制、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平臺之間的統籌與協調,使金磚合作、中非合作更好地促進南非和非洲大陸的全面振興。

2018年是毛里求斯獨立50週年,中國國家主席時隔9年再次訪毛,也使這一年成為中毛關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劉鴻武認為,習近平主席此訪將進一步提升兩國政治互信、拓展務實合作內涵、深化人文交流,為新時代中毛關係發展指明方向。

“中非關係發展有自己既定的節奏和方向,幾乎是以三年一個新臺階的速度向前發展。”劉鴻武認為,尤其在當前國際形勢發生深刻演變的背景下,中非關係發展對於推動南南合作的意義愈加凸顯。要把發展對非關係作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抓手和平臺,以戰略眼光進一步把中非合作做深做實。

  • 高舉多邊主義旗幟

7月25—27日,習近平主席應邀出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在題為《順應時代潮流 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強調,金磚國家要順應歷史大勢,堅持合作共贏、創新引領、包容普惠、多邊主義,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建設性作用。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楊立華看來,當前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感受到了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威脅和壓力。金磚合作機制本身就是順應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潮流的產物,金磚國家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有責任旗幟鮮明地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尤其通過延續廈門會晤提出的“金磚+”合作思路,有利於提高金磚合作機制的代表性和開放性,構建更廣泛的夥伴關係,加強同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共同向世界發出維護多邊主義的響亮聲音。

在談及金磚國家如何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時,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朱傑進認為,一方面,金磚國家可以聯合起來,推動陷入空前危機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擺脫困境。另一方面,金磚國家應力推多哈回合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作為世貿組織成立以來的首次多邊談判,無論多哈回合談判取得何種進展,都會給世貿組織注入信心,絕不能輕言放棄。

加強金磚國家內部經貿務實合作,也將為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強大正能量。中方倡議構建的“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有助於加強金磚國家在新工業革命形勢下的合作,為金磚國家經濟發展開拓新的動力,共同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朱傑進認為,新工業革命不僅可以幫助金磚國家實現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發展目標,還能夠促進金磚國家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電子商務、本幣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的合作加速落地。

記者 毛莉

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記者:毛莉

編髮: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