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放水對未來投資影響幾何!

艾財愛家46期實盤週報

上週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新的財政政策,雖然強調說明了不會再出現那種大水漫灌的財政政策,但是有一個事實卻是無可爭議的:

“放水啦!”。

財政放水對未來投資影響幾何!

相信有一點點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放水”對於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投資。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

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穩健貨幣政策鬆緊適度,保持適度融資規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同一天,央行開展5020億元一年期的中期借貸便利大額操作(MLF),再加上7月20日,一行兩會發布資管新規細則和理財新規,透露出了全面放鬆的信號,進行了兩年多的經濟去槓桿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是要終結了。

一.經濟去槓桿暫停,歷史再次重演!

財政放水對未來投資影響幾何!

經濟去槓桿是正確的選擇,可惜歷史再次重演。

近兩年最熱的經濟詞就是去槓桿和前兩年的供給側改革,兩者算不上反義詞,實際上還站在對立面。因為去槓桿就是為了排雷,這雷的主體當然是2008年經濟危機時,四萬億大水漫灌時種下的種子。可是去槓桿的過程太過痛苦,近幾個月債市出現連續爆雷,股市持續下跌,並讓註冊制遲遲不能推進,BAT迴歸,獨角獸上市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都無法有效推進。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GDP的壓力,因為去槓桿的原因,地方債這個無底洞已經開始出現頭部特徵。雲南、貴州、東北、山西、內蒙古等多地出現了違約和短暫違約的現象。

如果說經濟去槓桿造成市場流動性緊張是內因,那麼外因當然就是中美“貿易戰”了,這場戰爭的實力對比無疑是敵強我弱,我們籌碼比別人少,高科技這一塊還被人掐住了命門。

從本質上來講,任何經濟政策都是為了實體經濟服務,希望引導經濟健康正常發展。只可惜在最需要刺破泡沫時,我們選擇了4萬億的強刺激政策。當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去槓桿策略,降低宏觀經濟風險,保持金融體系穩定時,卻發現此時的大環境相較於十年前要嚴峻得多。在穩定+增長這個指導了我們幾十年的思維模式引導下,我們決定再次放棄十年前就應該做的事情。問題並沒有解決,只是被推後了。希望以後的大環境更有利於解決這個問題。

在前幾期的實盤週報中,我們就跟大家說過,一旦經濟出現問題,管理層就極有可能重啟房地產的按鈕,這可能不是主觀意願,但卻極有可能會成為事實。

二.中國經濟繞不開的坎,房地產!

財政放水對未來投資影響幾何!

中國房地產既是中國經濟最堅實的基礎,也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毒瘤”。本次“放水”,管理層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重演過去十年的故事。貨幣政策寬鬆是為了降低企業融資壓力,最重要的是為中小民營企業續命。可是按過去十年的經驗,這些“水”最終會以各種方式進入到房地產業,並再次造成房價的暴漲。

所以在我看來,未來會形成一個松貨幣VS緊調控的局面。

我們來分析一下,一旦貨幣寬鬆,歷史會不會重演。

7月至今,全國樓市調控超30次,年初到現在超300次,調控的強度是非常大的。除了傳統的限購、限貸、限價、限售以外又加了限人才落戶、限企業購房、限假離婚、限未成年人購房等。除此之外,還有三四線城市棚改項目趨嚴,取消貨幣補償,房企境外融資受限,限制個人炒房等。

可是有一個根本問題是解決不了的,那就是資本是追逐利潤的,這是基本規律。一個二十年只漲不跌的投資品,一個二十年年均增長排名第一的投資品,會讓資本想盡一切辦法進入該領域。這也是過去實行寬鬆政策時,房價也會暴漲的根本原因。中國房價最大的問題不是“高”,而是從未跌過。

此輪“放水”目前來看屬於“點放”,效果還有待觀察。目前樓市的隱患出現在兩端,一個是居民槓桿過高,一個是房企海外發債成本壓力加大。2018年我國居民槓桿率是55.1%,十年前是17.9%,十年時間增長了三倍。這一輪房貸上漲,快速壓幹了國民儲蓄與資金儲備,未來的槓桿能堅持到何方,很難講。

我並不完全否定房地產對於中國經濟的貢獻,況且房價上漲本身也是我國貧富分化沒有其他發展中國國家那麼離譜的重要原因。因為房價上漲讓中國城市居民享受了經濟增長帶來的財富增長。可是現在的問題在於,房地產在經濟比重過高,房價違背經濟規律,造成了所有的經濟政策失靈的情況,著實給中國經濟留下了不小的隱患。

三.對於我們投資的影響!

財政放水對未來投資影響幾何!

1.房地產,之前的週報已經多次說明我的觀點,不再浪費筆墨。

2.股市想要虎口奪食,難!但還是能分得一些好處!

經濟去槓桿,貨幣政策立馬轉向,央媽一次就放了5000億基礎貨幣。這些錢最後能有多少流入股市,我認為基本是沒有的,因為有房地產這個最優投資項的存在,股市永遠都要排在後面。但是貨幣政策轉向會給股市帶來很多正面因素,最重要的就是預期。

首先,銀行金融業是直接受益者。無論是財政還是央媽放出來的“水”還是要從銀行體系中流出來,這給銀行爭取了更多的獲利空間。再疊加銀行今年高房貸利率和近一段時間的超跌,銀行股下半年的走勢並不會差,這也保證了整個行情的穩定。

其次,“放水”會帶來市場資金面的寬鬆,對於緩解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有比較好的幫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預期。股市最重要的還是“預期”,本來被內外因素施壓的預期,一下得到了較大的緩解。所以說這一段時間並不用太擔心股市,這個時候最好的策略還是持股待漲,當然更多的還是指優質籌碼,實在不知道買什麼,就銀行吧!

財政放水對未來投資影響幾何!

3.債市短期企穩,但是大趨勢一時難以扭轉。

近期一連串企業爆雷,極大的影響了債市的穩定。從根本原因來講還是企業自身的經營問題,短期來看是流動性造成的。雖然此次“放水”量不少,但是我個人認為錢還是很難流到民營企業部門和處在違約邊緣的企業。所以,綜合來看,對於債市整體有一定的緩解,但是要爆雷的終就還是會爆雷,尤其是民營企業。

4.信託市場風險降低,尤其是政信類產品安全度提高。

這次財政政策轉向最重要的是為地方財政輸血,還是過去的老路。希望通過地方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拉動經濟,對沖出口風險。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是心頭大患的地方債務壓力會得到一個比較明顯的緩解。這對於今年風險比較高的信託來說是一個較大的利好。在商業借貸、政信類、房產類這三種主要信託類型裡,政信類受益最為明顯,房產類從長期來講受益性也非常高,商業借貸雖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作用有限。

5.P2P和這沒有什麼關係,爆雷潮必越來越大。

近一段時間爆雷最多的就屬P2P了,但是此次放水跟P2P爆雷沒有什麼關係。第一,P2P不屬於金融機構。第二,正規的P2P是信息服務商,借貸都沒它什麼事。不正規的則是龐氏騙局,這和金融環境鬆緊更沒有什麼關係。其實現在的P2P都是資金池形式的經營,最怕的就是形成擠兌,目前市場恐慌形成之後,這種爆雷潮只會越來越大。

6.匯市承壓,恐怕人民幣還要下跌一段時間。

“放水”就是貨幣超發,錢發得多了自然就不值錢了。所以匯率的下跌成了大概率事件,如果說前一段時間人民幣的下跌是因為美國加息和外國資金看衰中國“貿易戰”。那麼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的承壓就應當是貨幣政策的原因了。美元兌人民幣1:7的時代是否會真的到來,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是否會受到影響,人民幣下跌是否能對沖美國關稅影響,是否會觸發美國新一輪反制等“蝴蝶效應”是否會一發而不可收,我們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無論天下事如何變,我永遠只相信三點。中國經濟大方向是不會變的。第二,環境再差也有人活得好,大環境再好也有人作死。第三,對於投資,我們能做的就是做正確的事情,成不成有時是天意,想太多也沒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