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董小姐10億元賭約臨近 雷軍再推小米空調

前有格力做手機,後有小米造空調。在雷軍和董明珠10億元賭約臨近之際,小米再次跨界進入空調市場。

7月23日,小米推出一款價格1999元的米家互聯網空調。記者在小米商城看到,目前該產品處於第二輪公測階段,僅在指定7個城市限量開售。

事實上,這並不是小米第一次進軍空調領域。早在2015年,小米就和美的合作推出首款2699元的“i.青春智能空調”;2017年8月份,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再次發佈一款4399元的全直流變頻空調,由智米科技與長虹空調聯合研發,並由長虹空調生產。但兩款空調均未在市場上掀起水花。

與董小姐10億元賭約臨近 雷軍再推小米空調

如今第三次進入空調市場,雷軍或許是為上市之後的高估值尋求新的增長,目前小米已經打造了一個IoT生態。小米招股書顯示,2017年,IoT和生活消費產品收入234億元,佔總營收20.5%。IoT和生活消費產品收入主要來源於自有產品,包括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等,以及生態鏈產品的銷售。而“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正是被視為小米高估值的來源。

浙商證券(601878)研報認為,小米佈局空調的野心在於智能家居,小米未來還會不斷借力國內閒置的空調產能推出多種型號的互聯網空調,以空調為範本整合米家眾多loT設備,讓小米智能家居形成一個服務閉環。若成,小米智能家居再下一城;若敗,小米輕資產運營也不會損失過重。而這也是過去幾年小米手機、電視的核心成長路徑。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對記者表示,小米切入空調領域,有兩個邏輯出發點:一是和小米手機、電視、淨化器的邏輯一樣,逐步向家庭互聯網領域滲透,空調是必由之路;二是,當董明珠決定做手機那一天,就註定了雷軍一定會做空調,這是互聯網拆臺的邏輯。

“小米的成功,實際上是商業模式的成功,它是第一個完全按互聯網思維出發的企業,這讓它贏得了年輕消費者的喜愛。但是在產品層面,小米競爭力並不明顯,以這款米家互聯網空調為例,它能做到的,美的、格力早就做到了,並不具有實質性產品創新優勢。”劉步塵表示。

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元賭約將在今年年底到期。記者查閱小米招股書和格力電器(000651)財報發現,2017年小米營業收入1146億元,同比增長67.5%;格力電器2017年營業收入1482億元,同比增長36.92%。目前雙方營業收入差距為33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