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講話一周年:一起來學習講話的三大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總攬全局,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理論基礎。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講話精神,深刻認識講話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一、深刻認識講話的重大政治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彙集力量的政治宣示,是激勵全黨全國人民朝著宏偉目標奮勇前進的政治動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這個重要論斷,深刻回答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等重大問題,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行動綱領,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準確把握時代大勢、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強大定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要繼續譜寫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加深對“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戰略部署的理解,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舉旗定向、謀篇佈局、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重大成就。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把黨和國家事業推向前進。

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歷史任務,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們要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與不變,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揮歷史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勝利。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我們黨要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帶領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敢於鬥爭的精神狀態,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攻堅克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

二、深刻認識講話的重大理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提出了許多具有開創性、標誌性的重大思想觀點,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

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我們黨一貫重視從思想上建黨,一貫重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始終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黨的建設首位。一部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黨的理論建設的歷史,就是不斷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在黨和人民創造性實踐中,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創造性回答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課題,提出了一系列極富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把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就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科學指引。

堅持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實踐是不斷髮展的,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也必須隨之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黨是高度重視理論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善於進行理論創新的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不斷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用理論創新的成果引領實踐創新,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互動中不斷與時俱進。

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終結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根本途徑。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新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堅持以發展著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三、深刻認識講話的重大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科學把握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明確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根本方向、戰略安排和大政方針,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實踐新發展、奪取事業新勝利的行動指南。

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結論。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們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堅持戰略思維和全局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完善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在新的發展階段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推向前進。

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只有進一步把黨建設好,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我們黨才能帶領人民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歷史性成績,但決不能沾沾自喜、盲目樂觀。現實警示我們,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管黨治黨一刻也不能鬆懈。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始終繃緊從嚴從緊這根弦,落實好管黨治黨責任,不斷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使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確保黨更好經受住“四大考驗”,更好戰勝“四種危險”,在歷史性“趕考”中交出優異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