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對市場的利好並非那麼簡單

“日曆買股法”書中明確7月份是政策微調的時間,但近期這一大批消息來得還是有些突然,

資管新規、股指期貨鬆綁、國常會利好,來得突然,卻也是在情理之中,投資者一方面要深入解讀,搞懂管理層的真正意圖(一切都指向了貿易戰和國內經濟的應對),另一方面是不要辜負了好意,明白真正的利好點,做一波利潤,當然市場震盪市格局無法改變,不會迎來中長期的牛市,所以熱點也是做波段。

資管新規的影響與兩個利好點

政策利好方面,而《資管新規》也是近期投資者熱議,尤其是在7.20日午盤後傳聞,引發了銀行、保險股的大漲。實際上,自2017年以來,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資管新規、委託貸款管理辦法、規範銀信類業務等等,“非標”都成為整治重點。所謂,“非標”實際上就是變相貸款,這部分業務承接了大量企業融資壓力的釋放。

​ 同時,也因其形成的“影子銀行”規模體量巨大,且不易監管,而頗受非議。玉名認為關於這部分,投資者不必過分研究,畢竟相對專業,只需瞭解一個核心即可,那就是非標最大的問題在於期限匹配,其他諸如上限並非核心約束(本次銀行理財非標上限與2013年8號文已經執行多年的規則相同,並未改變)

。再說的白一些,因為這些變相貸款投向都是房地產等中長期回報的資產,但“非標”項目本身卻是相對短期的產品,那麼勢必要導致發新產品來還舊產品的行為,這也是監管的難題。

資管新規對市場的利好並非那麼簡單

​ 而這一點上,本次央行除了對過渡期老產品外,一行兩會並沒有讓步,而要符合這個要求,非標的規模很難做大。2017年末,銀行非保本理財規模為22.2萬億,其中投向非標規模4.8萬億。而2018年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規模為21萬億元,根據銀保監會的披露,非標占比約為15%,即3.2萬億。由上述口徑統計,從資管新規落地到6月末,非保本理財規模減少1.2萬億,非標預計減少約1.6萬億,減少33%。 本次對銀行鬆綁部分非標配置,實際上降低了進入股市的部分需求,當然本身銀行進入股市資金容量有限,因此增量減少的影響很有限

資管新規對市場的利好並非那麼簡單

目前銀行資金更多地是通過信託計劃入市的,而今年來由於去槓桿行為,證券投資類信託規模快速萎縮。所以,本次資管新規對股市沒有太大直接影響,對銀行是一個利好,同時對於債券市場,尤其是對於整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改善是有益的,所以保險行業以債券投資為首的金融企業是有積極影響的,所以銀行和保險成為了最先受益的。

資管新規對市場的利好並非那麼簡單

​ 此外,在股票、債券這樣一個相對信息公開的市場,一家PPP企業出問題就可能引發對所有PPP公司的擔憂,一個城投債出問題就會引發對所有城投債的懷疑,股票和債券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斷降低,流動性更加緊缺,以至於最後並沒有風險的企業也出現一定的融資困難。玉名認為這就是社會融資大幅下降的原因,同時也導致了今年整個PPP概念等行業出現持續下跌的原因,而這個板塊經歷過集體大跌(個股跌幅50-60%以上的比比皆是)後,優質品種明顯是被錯殺是應該值得重視和研究的,這也是第二個利好點。昨兒文章《高層釋放的利好,三大行業是核心(附股)》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65578620700004中做過詳解了,可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