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活力四射」 優秀人才紛至沓來

中國江西網訊(本報記者 萬仁輝)走在樟樹市葛玄路上,一棟以飛簷青瓦為特色的中式建築格外引人注目。很多人不知道,這裡是“863”科技園,是一個現代化醫藥高科技生產、研發基地。而這個科技園所屬的仁和集團,去年以102億元的銷售收入,成為宜春市首個百億元企業。

仁和集團取得的亮眼成績,是樟樹市非公有制經濟活力迸發的一個縮影。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樟樹市登記在冊市場主體共計2.5萬家,非公有制經濟稅收在全市總稅收中佔比達93.8%。

用樟樹市委書記劉安安的話來說,2016年和2017年,樟樹市連續兩年入選全國百強縣(市),非公有制經濟在其中作了突出貢獻。他表示,樟樹市非公有制經濟歷來活躍,依託藥、酒、鹽和金屬傢俱等四大傳統產業,該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斷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使之成為縣域經濟的頂樑柱。

劉安安介紹,作為中國藥都,樟樹市享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目前,樟樹市醫藥產業規模突破800億元,進入全國產業集群百強。此外,以酒為代表的食品工業、鹽化產業、金屬傢俱製造業也走上了產業集群道路。

在壯大集群規模、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樟樹市強化科技創新,開展“機器換人”計劃,市財政每年拿出3000萬元扶持資金,鼓勵企業應用智能裝備、建設創新平臺。“生產裝備的智能化升級與高端產品的研發創新,讓企業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光正金屬設備集團有關負責人說,集團生產車間已啟用激光切割機、數控衝床、機器人焊接器等數十臺全自動生產設備。

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人才支撐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今年4月,樟樹市制定出臺了招才引智政策“新五條”實施辦法,市財政每年補貼6000餘萬元,力爭每年為非公有制企業引進1000名左右全日制大學生及博士、副高職稱以上等高端人才。

按照樟樹市新規,該市可為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分別提供1500元、1000元和500元的租房補貼,其購房補貼標準為碩士研究生30萬元,本科生20萬元,大專生10萬元。為宣傳人才新政,數月以來,該市專門派出4個招才引智小組,分赴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廣發“英雄帖”。

據悉,今年,樟樹市人才新政共吸引3466人報名。目前,該市共引進各類人才114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49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