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會,所有家長只提了一個要求:去農莊

不久前,太太參加了閨女的幼兒園家長會。回來後,興奮地給我講了會上的一件“稀奇事”,並藉此狠狠批了我一番。

本以為像往常一樣,家長會還是老一套形式主義流程。沒想到,一位新入園孩子家長的參與,竟改變了整個幼兒園後來的課程。

幼兒園家長會,所有家長只提了一個要求:去農莊

家長會前半部分,依舊是老師唱主角。其中有一個問題,老師嚴厲強調了至少三遍,那就是孩子的挑食問題。

“好多孩子都不愛吃青菜,每頓飯的殘渣盤裡,都是整片的青菜,這樣對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請家長在家裡一定要幫助糾正習慣。”

對於我們這些“老生”家長來說,都知道挑食問題嚴重,但讓孩子吃青菜比讓他們吃藥還難。所以會上基本沒人說話,就等著快點結束之後回家。

沒想到,一位媽媽站了起來。

“大家好,我是新入園的timi小朋友的家長,因為搬家,我們剛從另一個幼兒園轉過來。剛才老師說孩子挑食的事情,我想給大家分享下自己的一點感受。”

這位看起來頗有慈母氣質的年輕媽媽頓了頓說:“我女兒沒去幼兒園之前,挑食非常嚴重,青菜和饅頭基本不吃,就喜歡吃甜食和肉肉。沒想到去了之前那家幼兒園,一段時間後居然改掉了這個習慣。”

唉?不得不說,這位媽媽雖然語速很慢,但很快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那個幼兒園能解決挑食問題,難道老師很嚴厲?

幼兒園家長會,所有家長只提了一個要求:去農莊

“剛開始我以為是孩子怕老師,不得不吃。後來我去幼兒園看了幾次,老師一點沒有強迫。而是他們一門叫做自然教育的課程。”

“這家幼兒園有個合作的農場,他們每週會去農場兩次。老師帶領孩子們去播種、種菜,還會在菜地裡給孩子講,這些菜是如何長大的,需要有太陽,有水,有土壤,然後青菜就含有大自然的能量,吃了這些青菜,我們就能像熊大一樣充滿了力量。然後,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去拔青菜,然後洗菜並交給廚房。”

“再比如剛開始孩子不吃豆芽,老師們在放學前,就帶領孩子們一起泡黃豆,告訴孩子,明天早上大家來上學時候,會有神奇的禮物。等第二天來的時候,大家看到長出來的豆芽,都很開心,中午搶著吃豆芽。”

“所以我想,要想孩子不挑食,讓他們到大自然裡面接受食育教育,或許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幼兒園家長會,所有家長只提了一個要求:去農莊

這位媽媽的話還沒說完,下面家長就開始交頭接耳議論起來,意見空前一致。

這時,坐在最後面的一個人帶頭鼓起了掌。回頭一看,居然是園長不知什麼時候坐在了後面。

“這位家長說得非常好,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我現在就給大家承諾,從下週起,春季這兩個月,我們每週去附近農場做一次活動,努力給孩子補上這一課。”

瞬間,全場雷鳴般的掌聲響起,持續了足足兩分鐘……

幼兒園家長會,所有家長只提了一個要求:去農莊

——太太的講述和批評,讓我既開心又非常慚愧。

作為休閒莊園和自然教育的研究者,我當然深知這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更知道這位媽媽講述辦法的可行性。慚愧的是,自己常年在全國農莊奔波,很少關心孩子,更沒時間帶孩子去農場玩。

其實,這位媽媽描述的案例,只是自然教育、食育教育價值的窺豹一斑。在孩子成長中,關於動手能力、關於創造力、關於交往能力、關於生命感悟、關於愛……有太多太多關乎未來的人格塑造,都能從中獲取足夠的養分。

從小處說,孩子為何挑食、孤僻、叛逆、暴躁?從大處說,為何很多孩子小時候是天才,長大傷仲永泯然眾人?為什麼有的孩子缺乏愛心,做出家長想不到的出格事情?

這些種種,其實都是兒時缺乏大自然教育的結果。這也是現在國家要大力推行研學旅行、自然教育項目的初衷所在。如果說二十多年前九年義務教育的施行是讓孩子“吃飽”,那麼現在的自然教育,就是讓孩子能夠“吃好”。

幼兒園家長會,所有家長只提了一個要求:去農莊

對於家長和孩子而言是這樣,對於休閒莊園而言,研學旅行和自然教育更是市場風口所向。

相比傳統景區和普通農村,無論從區位、配套完整性、安全性等各方面講,現在的休閒莊園都是承接國家研學旅行政策的首選載體。

其次,在消費升級的當下,親子教育已經成為萬億級規模市場。更有人稱,親子教育市場,會是拉動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一架新馬車。

再次,自然教育所帶動的人流,以及自然教育進行的場景化體驗,還是打造農產品品牌,解決銷售的最佳途徑。在日本和臺灣,場景化的在地銷售,都是在莊園的核心收入。

所以,處在這個歷史機遇,休閒莊園主動承接研學旅行,植入自然教育,既是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市場經營的重中之重。更符合“國家、學校、家長、莊園”四位一體的共同利益。

幼兒園家長會,所有家長只提了一個要求:去農莊

當然,要想讓自然教育發揮真正價值,幫孩子解決成長中的問題,並通過場景體驗帶動莊園的產品品牌,也就註定了,自然教育不能是我們常見的遊樂場,也不是簡單的農耕體驗,而應是一整套的課程體系。

只有具備課程體系的自然教育,才能讓孩子真正從中受益,進而家長和學校滿意,才能通過系列性課程解決冬季淡季問題,才能夠通過學校團客解決莊園非週末淡季問題,才能進通過體驗帶動產品在地銷售,才能形成莊園的引爆點和產業支撐。

那麼,研學旅行和自然教育應該如何導入、課程內容如何設計、如何與莊園其他項目打通、如何與學校進行對接、如何拉動農產品銷售?

3月30日-4月1日舉行的“參見莊主·莊主學院第六期——休閒莊園的頂層設計和平臺化運營暨研學旅行和自然教育實踐論壇”上,參見莊主團隊以及國內一線自然教育專家,將會有詳細的解析和一對一的交流。

作者:徐一刀(參見莊主·休閒莊園頂層設計研究院/首席架構師)

莊友會:高端、精準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實戰社群,會員來自一線莊園主、民宿主。只有莊主更懂莊主,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信息共享、互幫互助、商業協作。

聯繫我們

商務合作、交流諮詢、莊友會入會請加個人微信:cjzz-001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