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堯:休閒莊園的底層代碼是以人爲核心

經過幾年的普及、試錯、糾偏、自我超越,莊主們基本上認可了莊園要有主產業,但主產業是啥,仍是個迷。是不是隻有養殖業、種植業才是主產業呢?木堯認為,未必。

我們探索主產業的潛在命題是解決支撐問題,廣泛尋求信心支撐、流動資金支撐、溢價支撐、政府支撐,甚至是多元化支撐,因為,需要有主產業來拓展關聯產業,達到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隻要達到需要的支撐效果就可以認定為有主產業呢?再進一步延伸,主產業是不是可以超越“以農為本”呢?

木堯:休閒莊園的底層代碼是以人為核心

實踐證明,很多有條件、有資源的莊主沒有遵循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順序去發展,而是先發展第三產業,進而發展第二產業,最後才補上第一產業,完成三產融合。

這類莊主的思路就是打破了固有的邊界,到邊界外去尋求答案。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被問題困擾,就是因為我們侷限在人為框定的邊界內,故而沒有看到邊界外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先從第三產業開始起步,拋開當下很多莊主是外行進入莊園行業,對農業產業鏈條缺乏足夠的認知、實踐和技術支撐外,實質上暗合了當下的消費趨勢:同質化時代,不再以產品為驅動力,而是以人為驅動力。

換句話說,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的當下,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是每一個莊主的底線,那麼,一味在農產品是否安全的邊界內打轉,在認知上就被淘汰了。

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如果每一位莊主生產出的都是優質農產品,而倉儲物流、銷售通道越來越趨於一致的市場環境下,那麼,未來的競爭會在哪裡呢?

木堯:休閒莊園的底層代碼是以人為核心

這就涉及了一個好玩的命題:農場是生產型單元,其核心是圍繞伺候好農場裡的動植物做文章,而農莊是消費型單元,其核心是圍繞伺候好來農莊裡的人做文章。

伺候動植物的農場,未來的競爭需要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智能化的方向迭代、精進。

伺候人的農莊,未來的競爭需要朝著在地化、場景化、娛樂化、互動化、社交化、體驗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方向迭代、精進。

一個是伺候動植物的,一個是伺候人的,邊界在這裡悄悄建立。而要想經營好休閒農莊,打破認知邊界是重中之重。

行文至此,不得不進行一個充滿敬畏的提示:無論是農場,還是農莊,也無論農場和農莊究竟有沒有清晰的邊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須做好你的產品、你的服務,如果產品和服務做不好,其它都是花架子,都是裸體皇帝的新裝。

木堯:休閒莊園的底層代碼是以人為核心

剛剛提到“打破認知邊界是重中之重”,那麼,邊界打破之後意味著啥呢?融合。

融合之後呢?很容易形成大雜燴,從而沒有特色!

所以,休閒莊園最迫切的發展路徑就是尋求差異化。我所指的差異化不是讓莊園本身具有“特色”,而是所針對的客群有“特色”。這是基於人所進行的差異化打造。

而要想達到“客群差異化”,就要營造基於“生活美學體驗和社交情感記憶的自然時尚生活空間”。

讓所針對的客群參與莊園生活空間的營造,讓莊園生活空間充滿內生力,繼而形成基於客群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有認同感的生活空間。這樣的生活空間,才會構建競爭壁壘,才會有特色,才會自我演化,才會有持續的盈利能力。

木堯:休閒莊園的底層代碼是以人為核心

有一幫好玩的人,才會有一個有趣的基於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的莊園。

如此以來,莊園的差異化就不僅僅是特色那麼簡單,也不僅僅是營銷策略那麼簡單了,而是一種企業發展戰略。基於人為核心,打造極致體驗和生活空間,營造生活美學和情感記憶,這是休閒莊園打破同質化魔咒的底層邏輯。

莊友會:高端、精準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實戰社群,會員來自一線莊園主、民宿主。只有莊主更懂莊主,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信息共享、互幫互助、商業協作。

聯繫我們

商務合作、交流諮詢、莊友會入會請加個人微信:cjzz-001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