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服!蘋果真好漢,單挑美利堅!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政府是非常不喜歡蘋果公司的,即使蘋果堪稱是“美利堅民族的驕傲”。

舉個簡單的例子:2016年8月,發生了一件特別搞笑的事情——美國政府向歐盟施壓,由歐盟委員會出面,要求蘋果支付給愛爾蘭130億歐元的稅款,同時附加10億歐元的利息。愛爾蘭政府呢,非但沒有因為這合計140億歐元的“橫財”對歐盟委員會感恩戴德,反而聲稱歐盟委員會是在侵犯愛爾蘭的稅務主權,並且聯合蘋果,向歐盟委員會提出上訴。

那麼,蘋果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讓美國政府恨得腦回路錯亂,竟然幹出“原告變被告”這種顏面掃地的事情來呢?

大致上,有這麼三件:1.勞務外包;2.全球避稅;3.任性打臉FBI。

第一、勞務外包。

我們都知道,目前的很多蘋果產品,上面基本上都貼著“Assembled in China”的標籤,像“Assembled in Usa”的情況,已經非常非常的少,幾乎已經沒有了。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蘋果產品的代加工業務,很多已經外包給了中國、泰國、菲律賓等勞動力成本相對比較低廉的東南亞國家。

那麼,美國政府為什麼不喜歡蘋果的勞務外包呢?因為蘋果的勞務外包,意味著本國就業的損失,而他國就業的增加。我們都知道,政府民意支持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的就業水平。像蘋果這樣的行業巨鱷,勞務外包,對於美國本土的社會就業,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這也是愛爾蘭為什麼不收蘋果140億稅款的原因——因為蘋果能給愛爾蘭創造就業啊!

有人可能會說:蘋果的總部和研發中心,不是還在美國嗎?一樣也能創造社會就業啊。

我們要知道,蘋果總部和研發中心,除了安防和保潔人員之外,基本上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而任何國家,高級知識分子,始終都只佔極少數。而政府需要解決的,是最廣大基層民眾的就業問題。在這一點上,蘋果明顯是在背道而馳。

第二,全球避稅。

美國是個典型的高稅收國家,而且還是一個雙重徵稅的國家。也就是說,你的稅務註冊在美國,你在海外其他國家的營業收入,只要有稅務協議,在海外交完稅,還得在美國交。

在稅務這一塊,蘋果耍了一個小聰明:專門在低稅收、而且跟美國沒有稅務協議的愛爾蘭註冊了子公司,全球所有海外營收項目,都向愛爾蘭靠攏。

這樣一來,蘋果就可以繞過美國,將海外營收的稅務成本,由35%降低到5%,甚至2%!

據悉,2017年,蘋果的海外營業收入為447億美元。通過合理避稅,蘋果公司僅僅一年,就給美國政府造成了超過100億美元的稅務損失!這樣的蘋果,美國政府怎麼可能愛得起來呢?

3.任性打臉FBI。

FBI,也就是美國大片中經常會聽到的美國聯邦調查局,是隸屬於美國司法部的獨立機構,也是一個鐵打的刺兒頭衙門。

事情大概是這樣子的:2015年12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市,發生了一起非常嚴重的槍擊案,遇難人數高達14人!當時,美國政府懷疑槍擊案的嫌犯賽義夫·法魯克同恐怖組織有關,於是,要求蘋果方面,協助FBI破解嫌犯的iPhone手機。結果,遭到了時任蘋果CEO的蒂姆·庫克的斷然拒絕。

這起事件,美國政府的臉,被打得噼啪響,其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絕對權力,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釁,甚至於很多網友也不禁擔心:蘋果把事情搞這麼大,會不會被查封啊?蘋果會不會被全球禁售啊?庫克會不會被奧巴馬抓去坐牢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廣大網友們的擔心,似乎有些多餘。畢竟像蘋果這樣的行業巨無霸,對美國本土的軟件、通訊、人工智能、精密儀器等產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真要幹掉蘋果,美國政府,目前還是下不了這麼大的決心的。目前的美國政府,只能通過各種批評、各種施壓、各種起訴,來迫使蘋果的各項業務迴歸本土,支持本土的經濟建設。但是,有個卵用?你把庫克不當喬布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