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四方傾動,生大唐奇案

在中國歷史的各個朝代中,大唐永遠以其瑰麗的盛世之景,成為最具有奇幻色彩的朝代,讓無數人產生奇思妙想,忍不住想要描繪一個心中的盛唐。但,他們的腦洞大多流於雷同:人聲鼎沸的長安街,腰肢亂顫的胡姬,神秘法術在指尖變換的術士,無酒不歡的文人墨客,以及於燈火闌珊處驀然回首的才子佳人……每一種大唐都很美,卻還不是徐克心中的那個大唐。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四方傾動,生大唐奇案

​聊起《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之前,不得不先講下徐克對於《狄仁傑》這個IP的理解,第一部《通天帝國》被人們譽為東方奇幻的開山之作,詭秘的地下鬼市,身體全燃的情節,再加上對於洛陽風貌的細膩描摹,在武林的俠義之外展現出的是徐克東方文化背景之下的無限腦洞與想象力;在續集《神都龍王》中,有海底怪獸作梗,將海洋之中的魔幻神力以自己的方式展現出來,再加以神秘蠱術,足夠新鮮華麗,也不失妖氣邪氣。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四方傾動,生大唐奇案

在眾多的採訪之中,徐克也曾提到想通過《狄仁傑》這一系列把武俠與偵探的元素相結合,再在其中融入歷史、奇幻等等不同的元素,它的困難點與可看性也就在於,在現有的技術特性與腦洞之中,如何將那些怪力亂神與鬼影重重的故事一一展現。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故事在開端承接了上一部的敘事邏輯,由趙又廷飾演的狄仁傑,在告破神都龍王大案之後,獲得皇上御賜的亢龍鐧,坐鎮大理寺,成為了武則天走向權力之巔的最大威脅。武則天為了自身的皇權設計,妄圖奪取亢龍鐧,而在此之中各類奇案陸續展開,一幫精通方術的江湖術士因此集結而來,在正義的幌子之下,讓大唐江山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故事講到第三部,徐克坦言他的思考“一是跟前面兩部有什麼不一樣;二是怎麼維持故事新鮮感。”在前兩部下地入海之後,徐克的腦洞在盛唐風行的方術的輔佐之下,在天空之中展開的自己無限的可能,從每一處動作設計到最終大場面的到來,都能給觀眾一種出其不意的感覺。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四方傾動,生大唐奇案

影片中反派竟然也給觀眾帶來了不少驚豔,他們精通各種異術,不僅能夠呼風喚雨、移形換影,大殿之中,“異人組”面聖獻技,朝柱上的雕龍竟被賦予生命,活化成巨大金龍,穿梭咆哮,震懾天地,並且成功借刀殺人,引起軒然大波,掀起了視覺上的第一小高潮。寂靜的古寺之中,遊動著的金魚,在玄幻之中添加了些許東方神秘的色彩;結尾處奔騰的軍隊衝進大理寺,被方術變化為抓攫蔓延的紅色觸手,更帶出眾人內心的恐懼。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四方傾動,生大唐奇案

可以說,徐克的想象力不僅僅體現在畫面的渲染與調度之上,這一次對於神怪角色的東方傳奇設置,也可稱為之一大亮點,影片尾聲的大理寺之戰,神秘巨怪“瞻波伽”侵入大理寺的畫面成功躋身夏日暑期檔“燃爽炸”之最,充滿詭譎、神秘氣息的反派人物“封魔族”更像是東方神秘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亦正亦邪的世界裡,利用自己的方術,創造一個迷幻眾人的極樂景象。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四方傾動,生大唐奇案

回顧之前徐克的作品:黑山老妖、千年青蛇、飛天蜈蚣。這些角色展現了對動物角色的極大喜愛,而在《狄仁傑》這般可以肆意發揮,充滿想象力的世界中,徐克更是不會放過那屬於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神秘意象,將東方瑰麗的文化景象以自己的方式展現出來。在“狄仁傑宇宙”中,鰲皇、蠱蟲、赤焰金龜、飛天龍蛇、巨型神鳥迦樓羅等等各類神獸的出現,賦予不同角色多樣的形象與色彩,這也是徐克在劇本設計時曾強調的:“每一個很厲害的人都有一個他的神獸,這個神獸自然就是很有靈性的東西。”談及新片,徐克最愛的便是終極大戰中的白猿,“白猿代表了圓測的內心,是他內心的外化。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四方傾動,生大唐奇案

​徐克以其天馬行空的腦洞,怪力亂神的方術戰役,從影片開始一步步的調動著人們的腎上腺素,三部一大戰五步一小戰,直到片尾的大理寺終極之戰,將自己所擅長的古裝歷史、偵探武俠、奇談神怪相互融合,呈現出了一幅詭異又華麗的大唐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